王 珈
谈外国钢琴练习曲的生命力
外国钢琴练习曲的生命力主要是指将钢琴的演奏融入生活,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促进人类钢琴艺术的发展,给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带来活力。外国钢琴练习曲借助审美领域的特点,快速进入精神领域,是彰显生命活力的文化类型。对于钢琴练习曲,其在自然生命方面所展示的是文化的本体特质,文化方面的则是文化的更高层次。外国钢琴练习曲实现了演奏者与练习曲目之间的感性交流。
对于学习者而言,练习曲是演奏者在学习进行中所接触到的一种乐曲的类型。练习曲的发展经历了由不固定到特定体裁的过渡,形成一种需要特定技巧的艺术类型,逐渐被世界所认可。
在17、18世纪,欧洲正处于由神权向科学观念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维逐渐关注理性,更加注重对自由的探知。当时流行的是“巴洛克”艺术风格,它追求华丽和夸张,主张创新,打破了传统的约束。这一新的艺术风格在音乐上起步相对较晚,注重思维逻辑性特点,器乐方面的音乐作品被看作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此时的器乐作品逐渐增多,尤其是古钢琴的存在和发展,为其准备的乐曲也早已存在,虽然很多还不能被称之为练习曲,但是在教学方面目的性很强。
巴赫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为了协助儿子学琴,创作了二声部《创意曲集》和15首《三声部创意曲集》。他采用了自由对位的方式,目的是降低练习者对指法练习的厌倦感。此时,这些作品没有被准确定位为练习曲,但是其本质是优质的练习教材。这些作品创作的目的是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有助于练习二声部和三声部,培养艺术境界;《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最杰出的贡献,价值巨大,进行了深入的技巧探讨,是技巧练习的优秀教材。
斯卡拉蒂是意大利杰出作曲家,他的钢琴奏鸣曲被称之为练习曲或者训练曲目。这些曲目对奏鸣曲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对演奏技巧和手法的指导。其作品在技法上略胜巴洛克时代,开创古典主义思想的先河。他的作品采用了二段体的模式,对技法进行积极创新,突破手指的技法,融入身体其他部位,比如刮奏、双手交叉等形式,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主调性的练习曲目。这些演奏技法至今都仍在采用,对钢琴演奏技法的成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斯卡拉蒂的作品也不是现实意义上的练习曲,但是其在技巧领域的贡献不容小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琴乐器走入中产阶级的生活。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更加迫切,思想的解放使得科技出现极大发展,人们更加关注音乐设施和音乐出版物。此时,古典主义音乐风格达到高潮,主要包含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两个阶段。前者提倡的是对审美的欣赏,将低声部与和声部设置为次之的地位,尤其在键盘乐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此时音乐形式多样,很多著作关注键盘演奏的问题,如拇指应用、装饰音等,成为钢琴演奏的早期文献资料,形成了钢琴教学的理论基础。而对于维也纳古典时期,在声乐和器乐上的风格更加注重世俗化,乐器制造以及音乐创作风格都实现了开拓发展,而钢琴也逐渐实现完善,很多音乐谱例和技术练习曲目得以收编。钢琴技术的发展促使钢琴在音色、触键等方面更加饱满。
克莱门蒂的《艺术津梁》代表了完整意义上的练习曲的诞生。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训练指法的灵活性,同时也包含大量的钢琴练习曲目。这些曲目注重指法的灵活和独立性,包括对双音、颤音等的练习。作品的特点是节奏统一、技术规范,遵照音型结构的特点,同时也包含了部分训练歌唱的旋律的作品。他的这部作品对日后钢琴练习起到极大的借鉴作用,既成为训练指法灵活性的教材,也成为演奏古典乐曲必不可少的前提;克拉莫写过诸多奏鸣曲,但是被人大量认可的是他的钢琴练习曲,是提升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他的作品吸收了克莱门蒂的优势,也进行了积极创新。他的练习曲简明,结构缜密,注重技巧的结合使用,希望演奏者的技巧能够彰显优雅。
19世纪的音乐强调以抒情为主,实现情感的表达。此时,音乐走出皇宫,受到中产阶级的追捧,对音乐的渴望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钢琴制造业得到较大进步,对钢琴进行了改善,使得音色更加明朗,很多作曲家身兼数职,投入钢琴教学,很多作曲家除了使用前人的练习曲外,还形成了具体自身特色的新的音乐体系,编制了自己的练习曲。
练习曲领域最大的变革就是肖邦的27首练习曲,将练习曲提高到艺术性的层次。肖邦的艺术道路受到多人影响,但是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浪漫主义道路。在他的练习曲中,每一首都针对一个技术难点,教学目标比较清晰。肖邦的练习曲突破乏味性,表现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使练习曲彰显生命力。练习曲的作用不单单是教材和文献,更成为一种艺术品;李斯特赋予钢琴练习曲最大的内在价值,在练习曲中也能感受到乐队的整体效果。李斯特在演奏中善于炫技,给练习曲以华丽的外表,曲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技巧练习,所以他的指法练习比较枯燥,但是却对技术难题的解决颇具效果。
进入到20世纪,在钢琴上作曲被很多作曲家喜爱,用钢琴进行声音的创造,同时对素材的范畴进行开拓,由此,电声音乐和技术得以兴起,开启新声乐的大门。钢琴练习曲也借助这一新的形式来进行乐曲创作,练习曲的职能由技术的训练工具发展为作曲的手段。
德彪西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是这个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12首练习曲,阐述了他对各种钢琴技巧的演绎和挖掘。整个练习曲包含上下两册,上部着重点在于技术的梳理,下部是对特定音型的全面、系统的再创作,以实现更准确掌握练习曲的制作初衷。他所追求的是独特的音乐,不受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从技术角度分析,主要包含对音节、六度、装饰音、琶音等技术的介绍。他的这部作品总结他所有的艺术成就,是20世纪音乐的开启点。
巴托克是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创作了《小宇宙》,目的是激发学生乐感、对钢琴的风格进行整理和完善。他认为作品的优势是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作品的学习,实现紧跟时代音乐,避免脱节,能够准确判定音乐的曲风。这部作品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演奏方式和技巧。
综上所述,钢琴练习曲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种是代表心理的一种感情,如想象力、感情等。另一种是生理因素,主要是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同时也包括其他身体部分的配合。钢琴练习曲能够提高演奏者对于钢琴的掌控能力,随着钢琴本身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练习曲在钢琴以及钢琴演奏中的作用贯穿整个发展史,钢琴的练习曲的发展就是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当前,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对于钢琴练习曲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对不同时代、国家、地区作曲家的深入分析,忽略了继承性。因此,在进行练习曲选择和学习的时候,不能固定在某个曲目或者作曲家,要进行多风格训练,否则必将影响演奏上的进步。对于外国钢琴练习曲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前人经验的总结,能够提高钢琴发展的规范程度,促进钢琴艺术的不断进步。
[1]王永振,陈霖. 外国钢琴练习曲的发展及演变[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46-50.
[2]刘莎莎. 钢琴练习曲发展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覃勤. 二十世纪钢琴练习曲发展之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外国 钢琴练习曲 生命力
王珈(1979 ——)女, 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霍 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