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琳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语言学】
浅析谐音词“十面‘霾’伏”
周梦琳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谐音词“十面‘霾’伏”来源于成语“十面埋伏”,利用了谐音飞白的辞格。汉字音节少的特点,外部事物的刺激,以及人们丰富的联想心理构成了“十面‘霾’伏”生成的条件。它具有幽默诙谐、准确表达信息等语用效果,但也给汉语的规范带来了相应的问题。
十面“霾”伏;谐音词;飞白
网络的广泛普及,衍生出了许多网络流行语,如“鸭梨、给力、男友力”等等。网络语言是一种在网络上进行交际的工具,它的来源非常广。网民们经常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加工,譬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从而创造出一些形象、生动的新词语,这些词语在网络上迅速普及。
近年来,雾霾天气此起彼伏,大有席卷全国之势,“都市霾”现象愈演愈烈,引发了普通民众的恐慌和担忧。“十面‘霾’伏”一词久居网络热搜榜不下,国内主要媒体也不约而同地使用该词来形容不断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例如:
(1)中国的十面“霾”伏(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2013年1月14日)
(2)十面“霾”伏 当雾之急——“世界气象日”活动(新华网2015年3月23日)
“十面‘霾’伏”是否使用恰当,学界仍有争议,本文从该词的来源、生成基础以及修辞效果等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评价。
十面“霾”伏的来源并不复杂,原是借用了成语“十面埋伏”,利用谐音飞白的辞格,将“埋”故意写成异形同音字——“霾”,谐音飞白即语音飞白,是指说话人由于语音的缺陷,如口吃、方言影响等造成的飞白,也包括同音异形字的新的表达。[1]65比如《红楼梦》中史湘云因发音问题而把“二哥哥(即宝玉)”叫成了“爱哥哥”,就是非常典型的谐音飞白的例子。十面“霾”伏中将“埋”飞白成“霾”,运用的谐音飞白是内嵌同音异形字的新表达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因语音缺陷而造成的飞白,不可控因素减少,更多的是人为可控因素。[2]34利用谐音飞白的修辞方式显示出当前雾霾天气严重的状况,更加形象生动,贴近现实。
虽然网络语言的来源时间我们无法确定,这与网络传播的迅疾性、复杂性有关,但我们可以考证它的来源和生成基础,网络语言是社会环境和网络传播双重作用下的产物。
谐音现象几乎在各国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为何汉语中谐音现象特别多?这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主要跟汉字本身的特点有关。从十面“霾”伏的生成基础来看,有以下几点:
1.汉语语音特点。音节是记录现代汉语的方式,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将这些声母和韵母进行组合,只能形成414个有效音节,再加上四个声调的变化,总共也不到1 300个音节。相比音节数量少的特点,汉字的数量却是十分庞大的,《汉语大字典》中的收字数就达到了56 000个,《中华字海》中收录了单字86 000多个,由此可见,汉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音节的数量,这种矛盾必然造成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近音字。[3]9这就给网络谐音词的产生提供了语言条件。比如“霾”与“埋”、“蒜”与“算”、“驴”与“旅”等。
2.联想的心理基础。任何一种修辞都离不开人们的联想,联想能够将两个毫无联系的事物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语义。“十面埋伏”本意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如“身陷十面埋伏的将军唯有仰天长叹!”网友们将当今社会严重的霾天气与“十面埋伏”联系起来,将“埋”换成“霾”,音节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语义却完全不同。
3.社会环境因素。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现象,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无论是新词的产生还是旧词的消亡都跟文化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4]13。近年来人们之所以会将十面埋伏谐音飞白成十面“霾”伏,归根结底还是跟当前的环境有关。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位于互联网搜索量的前列。据统计,仅2013年1月份,就有4次雾霾天气笼罩着30个省(区、市),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气,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霾”的关注度必然很高。
综合以上几点,汉字音节少的内部特点、外部事物的刺激,再加上人们丰富的联想心理,就构成了“十面‘霾’伏”生成的条件,在谐音飞白辞格的运用下产生了新的表达方式。
语言中辞格的运用能够产生多种效果,相比普通词汇而言,网络谐音词汇更具简洁便利性,同时又极富创造性。十面“霾”伏运用了谐音飞白的辞格,产生了特殊的语用效果。
1.准确地传达了信息,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环境状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人们利用“埋”与“霾”同音的特点,将其进行变换,内嵌到成语十面埋伏中,反映了目前雾霾天气已不是小打小闹的场面,而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如:
网友热议江西十面“霾”伏,期待云开雾散空气新。(大江网2012年6月14日)
这条新闻的背景是6月12日,江西的九江、南昌、新余、抚州、宜春等地陆续出现了雾霾天气,网友们当天在网上发布了许多关于雾霾天气的帖子。新闻标题仅用“十面‘霾’伏”就将江西多地受雾霾天气影响的局面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造成一种心理紧迫感。十面埋伏本意为在四面设伏兵以围歼敌人,在空间上有种强烈的压迫感。谐音飞白成十面“霾”伏后,延续了这种压迫感,会有被霾包围的紧张心理。但这种心理压迫感是积极的,它能够促进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启发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如:
京城再遭十面“霾”伏(《北京日报》2013年1月24日)
北京当月已经多次遭遇明显的雾霾污染天气,居民生病住院人数也不断攀升,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状况,该新闻使用十面“霾”伏一词,引发心理紧迫感,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改善当前的环境。
3.能够提升新闻表达效果。新闻工作者在拟定新闻标题时,往往会借用一些修辞方式,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5]78如《“学历”非“学力”》,仅用五个字就清楚地阐述了学历的高低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成正比。2013年的全国大范围雾霾使得新闻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十面‘霾’伏”一词,十分贴近当时的环境状态。适当的修辞能够更好地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增强表达效果,言简意赅。如:
倡导低碳生活,破解十面“霾”伏。(《人民日报》2014年3月20日)
该新闻用“十面‘霾’伏”与“低碳生活”二词相对,表达了要想破解十面“霾”伏的现状就要倡导低碳生活,言简意赅又吸人眼球,增强了表达效果,符合新闻的特点。
4.增强了诙谐性和讽刺性。谐音修辞往往能够增添本字所没有的情感色彩,达到幽默诙谐或讽刺的表达效果,[6]115如“鸭梨、杯具、神马”等。十面“霾”伏利用飞白辞格创造出新的语义,使语言生动形象,张力十足,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在对现实环境不满的同时,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对未来的深深担忧。如:
(1)战胜十面“霾”伏,岂能靠门窗?(荆楚网2014年11月7日)
(2)遭遇十面“霾”伏,梅球王,你还看得清球门吗?(《成都商报》2014年10月11日)
例(1)中用讽刺的话语表示治理雾霾天气不是只靠躲在室内关好门窗就可以的,一方面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讽刺了政府部门的不力。例(2)则是用诙谐的语言来讽刺雾霾严重的天气现象,既表达了客观事实,又增加了一丝轻松气氛,使人忍俊不禁。
网络谐音词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广泛流行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7]18。虽然有些网络谐音词是积极修辞的结果,比如“十面‘霾’伏”、“大虾”等,但也未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谐音词语大多是用错字、别字来替换本字,这些错字、别字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影响不大,但对于还不具备一定语言知识储备的新生代而言,过多的接触网络谐音词,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他们学习获得正确健康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成语时,可能会将“十面埋伏”直接写成了“十面霾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标准化运用[8]20。针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一些实用的措施。
首先,在传播和使用谐音词的时候,应当使用特殊符号把错字或别字标注出来,以区别本字。譬如“十面‘霾’伏”,当我们使用成语“十面埋伏”时,不需要作任何标注,但当我们运用飞白辞格将其写成“十面‘霾’伏”时,则要对“霾”字用双引号或单引号标注出来。这是为了提醒阅读者该处是特殊用法,需要引起注意。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少用或不用不规范的网络谐音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9]18这样,谐音词才能够成为方便人们交流的工具。
第三,报纸、新闻、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做好示范工作,有些报纸或杂志对网络谐音词的使用过多,或没有加特殊符号,不利于传播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
“十面‘霾’伏”作为积极修辞的一个代表,发挥了谐音飞白辞格所产生的作用,为人们表达思想提供了便利,增强了语言的张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有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在未来对它的使用上还应当注意规范性,这是针对所有网络谐音词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汉语才能保持其纯洁性,得到长足的发展。
[1] 李红新.从“十面‘霾’伏”谈飞白辞格[J].语文建设,2013(3).
[2] 温娇娇.浅析生活中的“谐音”现象[J].语文学刊,2011(3).
[3] 王苹.汉语谐音表达的客观基础[J].修辞学习,2000(2).
[4] 陈丽梅.汉语谐音现象的文化蕴义[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5] 陈煜.谐音文化的语用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05(2).
[6] 黎昌友.网络谐音流行语的生成渠道及特点[J].广西社会科学,2009(2).
[7] 李文伟.汉语谐音修辞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8] 任莎莎.网络语言的谐音现象[D].南昌:南昌大学,2013.
[9] 郑勇.汉语谐音修辞多维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冯自变】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Homophonic Word of “Shimian Maifu”
ZHOU Meng-lin
(SchoolofLiterature,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2,China)
The word of “Shimian Maifu”, or “haze from all directions” is from the homophonic idiom meaning “ambush on all sides”. It utilizes the figure of speech in trope of homophonic. As th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language is less in syllables, the external stimulus plus people’s rich imagination constitute the base of homophonic “haze from all directions”, which gives a humorous pragmatic effect, expressing exact information. However, it also bring some problems in standardized use of Chinese language.
“haze from all directions”; homophonic word;hollow stroke in calligraphy
2015-04-20
周梦琳(1992-),女,江西南昌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1672-2035(2015)05-0099-03
H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