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解析的思考

2015-02-13 00:35杨晓飞王先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院校职业

杨晓飞,王先华

( 1﹒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

课程建设涵盖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课程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标杆。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主体,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

教育部出台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高职,2008)》明确指出了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围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 7项指标,因此,对于文件涉及的评审指标及内涵的解读即是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深层理解。

一、课程设置

首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选题非常重要,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各院校应该根据各自办学定位和优势,结合精品课程受教的目标群体,科学合理地确定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对象。因此,在确定课程时要深刻把握教育思想,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精品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其次,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从过去学科课程轨道跨越到职业课程轨道上来,课程建设的目标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市场为纽带,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教学模块,此乃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依据。

最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要能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和整体专业建设,甚至是专业群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丰富而新颖,必须紧紧围绕“整合、优化、更新、交叉”的建设原则 ,固化认知目标,提高能力目标和拓展情意目标。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意编排与相关各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从现代职业文化体系中关照课程内容,序化教学进程。加强与本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切合度,整合知识结构内容,充实技能结构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同时对于本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动态要及时进行推介,有效保障知识体系的新陈代谢。

其次,教学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与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有效对接,要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原则,科学设计学习情境,明确工作任务,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凸显实践课程的主体地位。有条件地还可以和企业等用人单位挂钩,实施订单式培养,将他们的需求转化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接轨。

最后,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学校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以知识输送为出发点的形式,代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观念。教师则要深度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结合企业调研和挂职锻炼,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现状和人才供需信息。企业会同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尤其是针对订单式培养的教学形式,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方法和措施上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高职,2008)》中关于强调精品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杜绝以技能培训代替职业教育的情况,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具有精深的教学艺术,同时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思想,师生之间要积极交流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序化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创设具体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的相关课程讲座或者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眼界。

(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改进上,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具体包括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满足网络教学需要,搭建项目平台(虚拟项目、仿真项目、竞赛项目)等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队伍

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 能够催化教师的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并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梯队。

高职院校主讲教师负责制能有效保障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顺利实施,整合、优化团队资源,以及协调好教师之间的任务分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应该多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企业生产实践和挂职锻炼,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还要尽可能从企业引进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行列,以优化教师结构,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五、实践条件

实践条件主要指硬件设备和设施以及实践环境建设,涵盖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两方面。校内实训基地要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针对课程学习领域,增添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生产性实验实训项目需要以及职业岗位技能鉴定需要的设备和设施,完善“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实训体系开发与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主要指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原则、产学研为依托的“厂中校”教学平台,它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补充。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实践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使其了解生产实际、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岗位技能、领悟企业文化。

六、教学效果

目前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还主要存在于定性阶段,无法形成完备的量化指标。对于教学上的示范效果和监测的设计,应该遵循校内教学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监控的手段。校内教学评价主体包括教师、专家、学者以及学生,评价指标应围绕学生实际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校外评价主要体现企业和社会对学生以及教学行为的认可度,指标可细化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及就业率的统计,学生创造出的产品价值评估,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水平证书的获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率等的评价。

七、政策支持

教育部门及教学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构建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提升课程的品质和内涵,实现资源共享。除了共享纸质教材外,还应包括电子版的讲义、备课笔记、教案、三纲、授课计划、试题库、项目案例库以及优秀学生作品等内容,这些都能为同类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以及参与课程的人员,明确各自的分工,以保证精品课程的有序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以能力为导向,且是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尽量做到可量化。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评审成功后的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其反馈性评估体系也需进一步跟进。

精品课程建设要有切实的经费配套体系和机制,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课程资源、实验实训环节投入等相关配套体系,充分满足教师的个人成长需求,形成激励机制,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

从评价的视角来说,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所有内容都应作为评价对象或指标。但是,由于不同课程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如经营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区别很大,因此,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针对所有内容,建议按照课程分类构建考评体系,重点把握住关键指标或者核心观测点以及相应的权重分配即可。

以上是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心得,期望为推广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实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1] 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

[2] 陈京培,张廷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2,(5).

[3] 张信群.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4] 吕岩荣,王宏启,李光宇.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11).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我爱的职业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