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闲房”

2015-02-13 00:35李玉晶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用例空闲空旷

李玉晶

(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

一、“闲房”一词的历代使用情况

“闲房”是常用词,活跃于古今各种文献资料中。关于它的较早用例,董志翘认为它最早见于梁慧皎撰《高僧传》中,并举例:“常习定闲房,亦时开律席。”(卷十一“齐京师多宝寺释法颖”);“守靖闲房,忏诵无缀。”(卷十二“齐上定林寺释道嵩”);“若乃凝寒靖夜,朗月长宵,独处闲房,吟讽经典,音吐遒亮,文字分明。”[2]142(卷十二“论”)。

通过研究调查,我们发现《高僧传》并不是“闲房”最早出现的文献。早在西汉时期,它就已经出现在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中了,如:

例 1 时日西夕,玄阴晦冥,流风惨冽,素雪飘零,闲房寂谧,不闻人声。(《美人赋》)

联系上下文看,“闲房”“寂谧”且“不闻人声”,应为“静室”义。“闲”有“安静、寂静”义,《文选·孙绰〈游天台上赋〉》:“於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曰:“闲,静也。”

魏晋六朝时期,“闲房”出现在很多文献中,大多为“静室”义,少数用例也含有“宽敞、空旷”义,如:

例 2 于是大人迁居宅幽,缓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曹植《大暑赋》)

例 3 朗月照闲房,蟋蟀吟户庭。(《文选·陆机〈拟明月皎夜光〉》)

例 4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文选·何劭〈杂诗〉》)

例 5 夕霁风气凉,闲房有馀清。(《文选·谢朓〈答灵运诗〉》)

例 6 若乃高轩飞观,广夏闲房;轩,长廊之有窗。(《文选·嵇康〈琴赋并序〉》)

例2中说大人即曹操“迁居宅幽”,迁居的目的也很明确,是为了在安静的地方养神。故此处“肃清”的“闲房”应是幽静之所,为“静室”义。例3所描绘的也是一幅深秋幽静的画面,安静的房间更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例4诗的后两句是“静寂怆然叹,惆怅忽游顾。”李善注:“晖素,月光也。”描绘的是月色下寂静的环境,抒发诗人的惆怅孤独之情,诗中的“闲房”自然也是取“静室”义。例5诗的后面四句是“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从“灭华烛”、“独夜”等意象,可以看出诗句描绘的也是深夜寂静的环境,“闲房有馀清”是指静室中尚有馀留的清凉之气。例6诗后两句是“冬夜肃清,朗月垂光。”结合诗文内容,“肃清”的环境自然是静寂的,“闲房”取“静室”义。

例 7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曹植《闺情其一》)

例 8 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曹植《斗鸡》)

例7是一首思妇诗,因丈夫离家远去,空旷寂静的房子增添了女子的寂寞之感。例8中的“闲房”根据上下文的意义,是在空旷宽敞的房中观看斗鸡表演,应为“空旷的房间”义。将这两例进行比较,例7中的“闲房”同时含有“静”和“空旷”的语素义,而例8中的“闲房”的“空旷”语素义就更显著了。

隋唐时期,“闲房”的“静室”义用例更多,语义也有所发展,“空闲的房间”义已初见端倪。如:

例 9 世尊,我今或在树下,或在闲房,或在露处,夜闻种种诸恶兽声,无有恐怖,身毛不竖。(《佛本行集经》)

例 10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李颀《题璿公山池》)

根据上述两例的语境,“闲房”为“静室”义。

例 11 诸僧等卅有馀,相看啜茶。夜宿闲房。(《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例 12 开元寺僧房稍多,尽安置官客,无闲房。(《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例11是一个两解的用例,夜宿的地点可以是一处安静的房子,也可以是空闲的客房,“静室”义与“空闲的房间”义都可以解释得通。而例12中,因为“尽安置官客”,所以没有空闲的客房可以入宿了,此句中的“闲房”已经很明显作“空闲的房间”义讲了,“静室”义解释不通。《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晚唐时期口语的宝贵材料。因此“闲房”的“空闲的房间”义不晚于晚唐出现,但是晚唐时期用例还不多,这个时期的“闲房”大多数还是取“静室”义。

到宋代及以后,“闲房”两个语义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变化,“闲房”取“空闲的房间”义的用例明显多了起来,“静室”义则用得越来越少。到了现代汉语中,“闲房”指“没有使用的房间”,即指宾馆、客栈类似的地方里“空闲的房间”或者是某处闲置的房子,静室”义的用法基本上不再使用了。如:

例 13 别处著闲房,丛林难讲究。(《五灯会元·卷第十九》)

例 14 “小生寓所烦杂,敢具白银一锭,在此要赁一间闲房住几晚,就领师父清诲,未知可否?”尼姑道:“闲房尽有,只是晚间不便,如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例 15 那家子还未收灯笼,即近门叫道:“店家,可有闲房儿,我们安歇?”(《西游记·八十四回》)

例 16 素姐说:“这天色渐渐晚了,你又不肯送我尼姑庵去,我自己又不认的路径,没奈何,这庙中有甚么清净的闲房借我一间,暂住一夜,明日再寻去向。”(《醒世姻缘传·八十六回》)

例 17 店主道:“别无闲房,只有半间草屋,你将就着住一夜罢。”(《幻中游·十五回》)

例 18 侣笙道:“这署内闲房尽多着,承方伯的美意,指拨了两间,安置舍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十二回》)

例 19 上房后层正中佛堂,其余房间作为闲房,以及堆东西合仆妇丫鬟的退居。(《儿女英雄传·二十四回》)

例 20 家里闲房虽多,不敢招街坊,防微杜渐,怕招来不务正业的。(《雍正剑侠图·十六回》)

例 21 要不怎么永远没有闲房呢,老住得满满的,贵点,真方便呢。(老舍《生灭》)

从例13到例21,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闲房”在宋元明清及至现代的使用情况。其出现的语境大多为需要夜宿,询问主人是否还有空闲的房间及主人的介绍、回答。在佛典中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运用于小说中。

综上所述,“空闲的房间”义更倾向于出现在口语色彩浓的白话文中,而这一义项的出现时代正好也和白话小说的兴起相契合。而“静室”义项的用例多出自诗词歌赋等文言色彩较浓的文献中,较早的用例也是出现在西汉时期的辞赋中。现代汉语中,“空闲的房间”义还在使用,而“静室”义已经消失了。虽然“闲房”一词贯穿古今,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体中,它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二、“闲房”的词义引申情况

从时间上来看,“静室”义早于“空闲的房间”义出现,一个不晚于西汉,一个不晚于晚唐时期;从语义上看,历史文献中存在表“静室”和表“空闲的房间”可作两重分析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两种用法之间存在源流关系。

在“闲房”出现得较早的用例里,作“静室”讲,语义明确。如例1、例2、例3。同时,它还有一个与“静室”含义相关却有所不同的含义“空房”,如7、8两例。虽然例7也有房子静寂的意思,但更强调室内因人少而空旷,此处“闲”取“空”义。用“空房”替换,放进上下文中,都能讲得通。例7所表达的就是“独守空房”之义,用“空房”来解释更精确,例8指在宽敞的房间里观斗鸡,“闲房”即“空房”。关于“闲房”有“空房”的含义,在一部著作中有更有力的证明。《佛本行集经》中,有这样两个句子:

例 22 恒常忆昔王位时事富贵之乐,恒常忆念如此事故,或住树下,或住空房,或在露地,三时唱言:“呜呼,快乐。”(卷五九)

例 23 婆提唎迦,汝实不乐于我法中行梵行不?恒常忆昔王位乐不?由忆彼故,或在树下,或在闲房,或在露处,三时唱言:“呜呼,快乐。”(卷五九)

这两句同时出现在一部文献中,在语义上相关联,出现的语境也属同类文句,“空房”与“闲房”同义无疑。当然,“静室”义与“空房”义也有交叉,在有些用例中,“闲房”指环境安静的空房,或者说两种解释都可以,语义上并不是泾渭分明。如例9,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闲房”解释成环境安静的空房,也可以解释成无关乎房子环境安静与否的空房。

从“室内摆设或人少的寂静空房”再进一步引申为“无人使用的空闲房间”,是通过结果推论的转喻方式进行的。如果房间里人少、摆设也少,逐渐成为空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房间空闲,无人使用。具体推论情况如下:

郭锐提出了汉语虚词词义演变的八种机制[3],推论机制属于转喻方式,结果推论有具体的推理形式:大前提:如果p,那么q。小前提:p。结论:q。

室内摆设或人少的寂静空房,如例7、8两例;寂静空房/空闲的房间,如例11;空闲的房间,如例12。

推论过程:

大前提:如果是摆设或人少的寂静房间,那么久而久之房间就可能空闲下来。

小前提:摆设少、人少的寂静房间。

结论:这个房间可能会空闲下来。

例11中僧人夜宿的“闲房”既可以理解为环境清幽安静的房子,也可以理解为空闲的房子,有两解,应视作从“静室”引申到“空闲的房间”过程中的用例。而例13-例20,“空闲的房间”义就很明显了,也多出自住宿客栈之类的语境中,使其语义也具体清晰了,这个时期,“静室”义就很少交叉其中了。这一用法也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今天我们所说的“闲房”就是指“空闲的房间”,“静室”义已被废弃不用。

综上可知,“闲房”语义发展引申的过程如下:

静室 → 静室/空房→ 空闲的房间

[1]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 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郭锐.共时语义演变和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

猜你喜欢
用例空闲空旷
失眠
失眠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空 旷
空旷
“鸟”字谜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西湾村采风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