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金 石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三)手风琴(上)
编/金 石
手风琴,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称其为“可携带的小型乐器”,“有风箱供气而振动的金属簧片”。 手风琴的发音原理与口琴相似,装有风箱、键盘或键钮,用双手持奏,通过一手靠拢和离开另一手而使风箱张合,旋律键钮或琴键用右手指弹奏,设有简单和弦的键钮用左手弹奏。 手风琴虽产生于欧洲,可它的发明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鼻祖却与我国古代的乐器有关联。
中国古代有一种管乐器叫“笙”,它是在管子上装有簧片,当吹奏乐器时,气流通过管子使簧片振动发声,这种管乐器在宫廷十分盛行。后来“笙”被西方传教士传入欧洲,欧洲人把原来的“风箱乐器”与笙的簧片发声原理相结合,便产生了一种称为“奥拉”的吹奏乐器。1822年,德国人德里克·布期曼在奥拉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可以手控的风箱和键钮,便有了今天手风琴的雏形。1829年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在德里克·布期曼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被称为Accordion的手风琴。如今Accordion的名字仍然被世界各地人们所沿用。
对于手风琴的产生,很多研究者认为它不是被发明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1850年德国的弗朗兹·瓦尔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架半音阶按钮手风琴;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皮特罗·迪罗给手风琴安装了可以使其变换音色的变音器,丰富了手风琴的音色;1905年,俄罗斯人研制出了“巴扬”,它的右手改用键钮,琴体更加轻巧,音域更加宽广,弹奏更加方便;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德国的霍勒手风琴工厂研制出185贝司的手风琴,大大扩展了左手的音域,后来,意大利手风琴工厂为了解决185贝司琴体较重的问题,给手风琴安装了一种变换装置,发明了左手只用120键钮,就可以把传统贝司低音琴和自由贝司低音琴两种琴的功能集于一身的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琴;意大利转换装置的发明传到俄罗斯,俄罗斯人把这个转换装置应用到巴扬上,研制了巴扬双系统式低音手风琴。这一系列的改进、发明、研制、应用,使得手风琴这件乐器逐步趋于完美。
19世纪中叶,当手风琴流传到俄罗斯时,在俄罗斯同时出现了意大利式手风琴、德国式手风琴、多调式手风琴、双排式手风琴、改良式手风琴等各式各样的手风琴。可见,人们对手风琴的改进是多么的热衷。如今,俄罗斯还专门生产供手风琴乐队演奏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手风琴,为管弦乐队专门使用的大管、大号、低音大号、圆号、小号、单簧管等音色的手风琴。
手风琴的出现,得到了欧洲人的热情追捧,人们在不断完善它的同时,它也在贵族和平民之中很快地普及,世界各国的不同民族也自然地把本民族的音乐元素与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手风琴的声音成了世界各国人们共同的声音。
(责任编辑 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