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美”品德课堂文化的有效策略

2015-02-12 15:46陈秋燕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和美策略

陈秋燕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本文试从“和美课堂”的角度来探讨,提出“和美”的课堂应追求“文本”“人本”之和美、“内容”“形式”之和美、“预设”“生成”之和美、课堂气氛之和美,能促进个体道德和社会性整体协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和美发展的一种课堂文化。而构建“和美品德课堂”最有效的策略便是开发整合资源、精心设计活动、灵活驾驭课堂、巧用语言艺术。

【关键词】“和美”品德课堂;策略;教学

我校实施“和美教育”,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孩子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社会活动。实施“和美教育”最关键的阵地是课堂。那么什么样的品德课堂才是“和美品德课堂”呢?笔者觉得“和美品德课堂”就是“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个体道德和社会性整体协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和美发展的一种课堂”。结合如今的品德课堂,就如何运用授课艺术感染学生、构建“和美课堂”文化气氛、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品德课教学,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开发整合资源,把握“文本”“人本”之和美

《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所提示的活动范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课改后的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不仅要找出文本背后的原有之意,准确把握教学主题,更需要结合自身的阅历、经验与能力,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或适当地把教材进行整合,从而使书本与鲜活的现实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促进文本与人本的和美结合。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会安全自护》一课,教材利用了简单的几张图、几句话呈现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安全自护。一位教师把学生安全自护定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教材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创设情景中,教师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情境作引入,让学生留心观察图画中的家居环境,发现存在于他们身边可能危害他们安全的隐患,顿时,激起了学生要保护自己的初步意识。教师还根据南方天气特点及本地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图片作了增删:由于南方很少使用的风斗,而且本地学生很少能看见在电线旁晒湿衣服的情形,因此,把“室内使用风斗”和“电线旁晒湿衣服”这两张图片删除;而南方夏季多发雷雨天气,广州地区河涌多,学生防雷、防溺意识薄弱,教师又增加了“孩子在树下避雨”的图片和“孩子们在河涌游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图片,并联想自己身边的实际例子,说说图中孩子的做法有什么不妥。接着,一系列学生伤害事故数字的呈现,引发了学生内心情感的震撼:“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呀!”教师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利用南方雷雨天气多,以及学生平时活动时没注意的安全隐患这些独特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品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还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活动化教学的资源。

新课程注重以人为本,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重视知识构建的同时,也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各学科之间联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四单元《影子的探索》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再适时补充“日晷”、“无影灯”、“影子绘画”、“影子摄影”等资料,并播放皮影片断视频,老师相机介绍皮影戏的知识,教师与各学科紧密联系整合大量优质生活资源,使教学内容鲜活丰润。学生不但能探索到影子的奇妙的特点,还领略到浓厚的地域文化。这样整合资源,既体现科学价值,也体现了人文价值。

二、精心设计活动,追求“内容”“形式”之和美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内容极为广泛,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不同的教学形式与之适应,才能产生最佳教学效果。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中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课时划分,选取必要的教学内容,又要科学设计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形式,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和谐统一,以形成合力,获得教学效果之“和美”。

(1)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是课前的准备活动、课中的体验活动、课后的延伸活动等等。比如,在单元的开始,用一节课专门和学生开展课前准备活动,一起准备该单元教学中要用的东西,可以相关资料的查询,可以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翻阅资料、上网查询,做好准备工作,再实践课堂教学等。有些课堂可以注重在课堂中体验;有些则可以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察,也能够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

(2)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形式是亲历型、情境体验型、自主探究型、开放型等。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设计亲历型活动,学生单手穿衣裤、蒙眼倒水,通过亲身经历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总结,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大;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保护水 节约水》一课中,老师提前设计了“家庭一周用水调查表”,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家庭用水情况,做好记录,课中,引导学生从一个家庭的用水引伸至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整个地球用水量,感受到人类用水量之大,这样的自主探究型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课堂上还可以采用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的一些开放型教学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愉悦儿童身心,放飞儿童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综合地达成“和美”教学的目标。endprint

三、灵活驾驭课堂,彰显“预设”“生成”之和美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在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用心倾听学生声音,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实现品德课堂之“和美”。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浙教版四年级上册《诚实是金》一课时,让学生交流诚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时,一个男生却说:“太诚实也不好的。”这是老师所始料不及的,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观点,有些同学还是不认可的。想想,现实当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是空白的。于是,老师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们吗?”学生说:“有一次,我和表弟一起拿了妈妈五元钱,后来我老实地交代了,被妈妈骂了一顿,表弟不敢说,没说,逃过了这一劫。”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与他产生了共鸣。老师追问大家:“那么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呢?”底下传来“是”“当然不是”的声音,更有甚者,在座位上争了起来。老师趁机把“正方,反方”的观点写在黑板上。老师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正方观点的请坐到教室的南边,同意反方观点的坐到教室的后边,如果中途改变了想法,可以随时调换位置。”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两队,认为诚实不好的足足有了三分之一。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老师只插在其中做一些点拨、解释,大部分的话由他们自己去争。终于在激烈的争论中,把那十几个同学给拉了回来,大家终于都认可了“诚实是金”。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教学机智,将这个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焕发出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感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但要强调的是,对于那些超出主题范围的信息,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指引,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偏离了教学主题,这样和谐的预设与生成才能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四、巧用语言艺术,构建课堂气氛之和美

课堂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师语言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和鼓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艺术,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善学乐学的“和美”课堂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1. 巧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鉴不同的艺术手法,使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幽默感和文学色彩。运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使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形成和谐美,能提高教学的品位与层次,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效应。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形成,需要借鉴相声语言的诙谐,小品语言的幽默,戏剧语言的精彩,诗歌语言的韵味,需要恰到好处的运用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例如,一位教师讲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了解红军长征遇到的艰辛险阻,感受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给学生吟诵了《七律·长征》,老师的语言慷慨激昂,在其雄浑的旋律中,学生的思绪被老师的话语深深感染,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用心体会家乡》一课,当学生提到家乡广东的粤剧文化时,老师适时献唱一小段著名的粤剧名曲《荔枝颂》,现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老师再用粤剧的腔调跟同学们道谢,更使学生对于粤剧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家乡的兴趣,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再如,学生回答问题顺序颠倒,语无伦次时,老师可用小品中的语言提醒他:“有点乱,重新来,从头捋一捋”,学生回答问题一时答不上来时,老师可会安慰她:“大不了从头再来”,轻松诙谐的语言,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重新给他们自信。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 善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言语激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学生,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讲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它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优秀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赏:“你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向想到,是个小思想家!”“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当孩子发言得好时,“你说得比我好,咱们握握手吧。”“今天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探索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这样的语言,充满了对孩子创造精神的呵护,充满了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在这种语言的激励下,孩子们怎么会不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呢?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智慧的激励性语言打动孩子的心灵,除了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魂,丰富的教学机智外,高超的教学技巧,更需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3. 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是通过人的身体传达出来的无声语言,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等。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在讯息传递中,说一句话是表达了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五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教师的一个手势、一种身体姿势、穿着打扮乃至面部表情,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的一个表情,虽然无声,但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体态语言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微笑的面容,热情期盼的目光,适度的手势,得体的体态变化可以传递出教师的情感意志和态度信息。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真挚的的情感流入可以激发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到上品德课是一种心灵的净化,精神的陶冶。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和条件创设和美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和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惠生.活动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6

[4]王朝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方式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胡春娜.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6]吴维屏.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和美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和美之美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浅谈品德课堂探究学习话题的设计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