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2015-02-12 10:01吴伟城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倾听意义标准

吴伟城

【摘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意义重大。以学生听讲的专注度、学生听讲的持久度、学生听讲的接受能力、学生听讲的独立性为良好倾听表现的参照标准,进而创设倾听的情境,优化倾听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倾听;意义;标准;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一个人不善于倾听,不仅影响着他的学习效率,影响他对知识的吸收和智力发展,还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拟从当前低年级数学课堂现状分析入手,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意义、标准及方法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当我们在讲台上讲解重要数学问题时,总有些学生在下面小声交谈或搞小动作,或浮想联翩地神游在课堂之外;再者是学生不等你说完,就插嘴。

通过训练,可使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调心,能够注意并检查自己是否在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评价学生的倾听状态,让学生在激励中随时处于最佳倾听状况。构建起生本、生态、生成、生动的课堂,可使生生、师生之间时时产生思维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学业成绩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表现的参照标准

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倾听”、“会倾听”的表现,老师需要及时观察,并对学生的倾听程度做出一个准确而认真的评价。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达到以下标准,那么就基本可以认定学生是在认真倾听了。

(一)学生听讲的专注度

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并能够简单复述,双眼有神。

(二)学生听讲的持久度

做到不随便插嘴,能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三)学生听讲的接受能力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不能随意争辩,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对于好的建议应当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四)学生听讲的独立性

尤其是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不盲从,不随风逐流,有自己的见解,或者是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倾听习惯,不能仅靠教师的教,更需要激活学生的内心需求。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创设倾听情境,优化倾听内容,指导倾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监督检查课堂上倾听的行为好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与能力。

(一)创设倾听的情境

1. 营造融洽的师生氛围。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

2. 形成教师的榜样效应。低年级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在数学课堂,当学生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整,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课后,与学生谈心、受理学生的“告状事件”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给孩子一个展现个人思维的机会。

3. 形成积极的激励制度。评价是外驱动力,评价到位可达到浸润心灵,激发学习动力,不断“催我自新,教我惭愧”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倾听,在倾听中深度思考,在思考中静心。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师评价——在数学教学时根据学生倾听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给学生以引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生生互评——谁听得仔细,谁听得深入,谁听得全面,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倾听的激情。自我评价——上完一堂课后,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倾听方面写上一句话进行评价,形成自我批评、自我鼓励的好习惯。

(二)优化倾听的内容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就应该优化倾听内容。

1. 教师讲解要简洁明了。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和条理性,巧妙利用学生的倾听注意力。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路上。设计的思路要既精辟简洁,又新颖有趣,这样就一定会引导学生时刻像脱缰而去的小野马们跟着自己一步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其次,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的重难点上。课堂上,对教学重难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还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数学真情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组织几个活动高潮,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

2. 关注学生回答的方式与内容。心理学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学生们倾听得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须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对学生的发言也作适当处理。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选择地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就可以先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说,这样既可以让倾听者听明白,又可以让那些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第二,适当协助发言。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就不听了。对此,教师可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

3.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为了使良好的倾听习惯真正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平时的强化训练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首先,听写法。这里所说的听写不是简单地听写词语,而是听写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正确的解答。如在数学课上让学生听写应用题等。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听写能力,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回答问题法。在倾听之前,让学生带着“听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问题听,倾听之后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就能专心致志。

再次,复述与转述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重复或者转述别人的话语意思,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倾听的目的。学生要想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简短话语,或者要能不变意思地转述别人的观点,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专心倾听并开启思维,有意记忆他人所表达的观点。这样的训练也许一开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通过长期训练,学生能做到在别人说话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心倾听。

最后,交流评析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喜闻乐见的,选择一些有价值的故事,让孩子们听完故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讨论过程中,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前,要求学生不随便对有歧义的观点予以否定,起码要理解发言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即使自己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与交际能力。

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倾听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倾听意义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