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5-02-12 16:35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学生

陈 洁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陈 洁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了各大高校建设的重点。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别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推进多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劳动力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此,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希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该意见中明确提到,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2006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也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表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时代发展潮流,更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I、5A2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1]其中学术性研究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都属于本科层次,称之为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它们之间是平行发展的关系。而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属于两个层次,称之为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是纵向关系。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鲜明的

特色: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2]

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外只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以哈佛大学在1947年首创“新创企业管理”课程为代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外的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其创业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公司考察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外活动则包括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论坛、创业孵化、合作计划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素质和理论知识,课程设置由浅到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

我国则将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如果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应将创新创业人才定义为具备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的“三创”型人才,创新强调“推陈出新”、创造强调“原创”、创业即把理论知识变为现实。在此,我们认为,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多数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其创造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而针对具有创业意愿,拥有领导才能,具备开拓精神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可将这类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为基础适度、口径适中、重视应用、强化素质。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推进协同育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进行社会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推进高校与高校间,高校与相关企业间,高校与政府间,高校与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广泛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形成与企业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构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实训平台,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性和地方性创新创业类竞赛。

(三)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能承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不仅数量上短缺,质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因此,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就成了当务之急。可以采用全员参与、专兼结合的方式进行。即鼓励高校老师、企业负责人、社会精英等人士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组成一个多背景、多经验、多渠道的教师队伍,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缺乏相关企业经验的老师,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和进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使其在短期内迅速成长。同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注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个性、能力、职业兴趣等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打造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转变传统的对学生不加区分的授课方式和填鸭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其自主创新精神。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转变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等考核办法,采用新型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可将学生创业实践、创业竞赛等项目纳入学分认可范围。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对少部分学生可推行休学创新创业模式,即对有创业意愿,同时具备创业条件的同学,鼓励其休学,全身心投入创业,保留其相应的学籍信息。

(五)注重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注重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层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倾力打造。可以在学校宣传栏、学校报纸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提高师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做专题汇报。有层次、分重点举办各类专题论坛,可以以学院或以班为单位开展多方面的主体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尽力争取承办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不难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培养模式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实现。一种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意识;第二种是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区,通过校企合作、政府与学校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进入园区参与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结合学校优势资源,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扶持;第三种是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闲置、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模糊等。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发展初期,没有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也是各有千秋,各个高校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既不成体系,也没有亮点。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倾向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能够立刻带来经济效益的商业活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新创业平台获取商业利润。这种观点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及素质。高校要认真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避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新创业就是一门普通课程,还是按照以前的授课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练习。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各高校都倾向于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单独的培养方式进行,既不考虑专业教育,也没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激励、教学质量评价等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不成系统,且不重视教学效果,难以形成学科专业间的协同,不利于交叉培养新机制的形成。

(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匮乏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力量、专业教材、实践场地、资金等基础教学资源都比较缺乏,尤其是师资力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教师团队不仅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企业实战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纵观高校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社会阅历和企业经验相对薄弱,他们既没有企业经验,更没有创业经验,这就难免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创新创业教学所选用的专业教材也比较混乱,一些创业项目根本就没有可供使用的教材,现存的教材也大多比较粗陋,急需经典教材的补充。教学实践场地不足,大部分还是依托传统教室进行授课。

综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的使命。应用型本科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传统学术型本科的弊端,有利于改变本科教育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多样化培养目标。而国家在新时代和新经济背景下所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无疑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一定是契合社会需求,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培养模式,这也为高校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因此,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2]应用型技术本科 [EB/OL].http://baike.baidu. corn/view/2585589.htm.

(编辑 田 薇)

G642.0

:A

:(2015)02-65-03

2015-06-01

陈 洁,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公共服务。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