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伟,袁 杏
网络生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关键与实现
蔡东伟,袁 杏
网络生态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生态有序发展下网络信息消费生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深度契合。公民个人价值信息消费诉求是网络生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关键,要通过揭示信息动力学特征、合理调控主体与核心价值观价值信息距离关系动力,促进网络生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实现。
网络生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信息消费
互联网的出现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改变了世界的生态。在互联网中人的生存的核心要素就是占有价值信息。发展要有价值引领。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公开承诺。在全球新一轮信息化大背景下,网络生态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力量依托。然而,网络虚拟现实中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盛行。这使一些网民模糊了价值边界,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功能。当代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念,承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其培育和践行集中地体现在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里。在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如何才能深入人心,增强吸引力,实现核心价值共识,弥补各种价值乱象形成的心灵裂痕、凝聚人心,从而体现实效性,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中人的生存的核心要素就是占有或消费价值信息。网络信息消费生态中的价值信息是一个包含多层级的、复杂的内反馈环路的信息生态,是有着自身客观的时空运动过程的网络信息体,映射着它由以产生的现实社会本身的状况。因此,网络信息消费生态中的价值信息不是纯粹自在信息,而是社会信息体,内蕴着社会真相信息与价值信息的映射与互构。
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来看,网络信息消费生态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非常明显,它将成为社会信息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力量依托、作用方式和主要途径。增强我国信息消费产品、服务和内容的内生价值,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提升、挖掘和释放互联网生态有序发展的潜力,建设安全诚信的网络信息消费生态等迫切要求核心价值观实效的示范引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生态有序发展下网络信息消费生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深度契合。
所谓的网络虚拟世界其实并不“虚”,网上的虚拟空间本质上就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虚拟不仅是事物的一种存在形式,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存在着另一个“网络自我”。从信息消费价值生成的角度来看,网民个人是以双重身份在消费生态中,即个人以一般生命的存在性在自在的水平上消费信息,还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改造环境。所以,公民个人,选择与消费什么样的社会信息,便表征与生成着什么样价值的人。
当前,从“价值信息全球化”环境下核心价值观实效的现状分析来看,在我国互联网生态有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和形势。如以物质文化为中心的信仰诱使一部分人在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产生共鸣、难以对话,而社会上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在社会信息下获得了放大,在个人身上有相当程度的折射。个人价值生态中的非主流、另类信仰、有神论等“过犹不及”地发展导致核心价值的混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了最真实的自我。性格的两面性在网络的虚拟性与社会现实性之间迷失,现实社会中规中矩的一个人,在网络虚拟中则表现低俗无比,浏览以及散布低俗信息,从而导致网络文化雾霾,蚕食着社会正能量。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实质上是一个讲坛,人们通过话语参与公共事务并相互影响。因此,基于这一全球化浪潮,以网络信息消费生态有序发展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新契机和新途径。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核心层面的价值要求来看,在网络信息消费生态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就要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的价值诉求,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层面,以公平为重心社会层面和以幸福为诉求的个人层面。这三个核心价值层面是互为中介化的辩证过程,即每一个核心价值层面都将自身中介化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需要尽可能善于在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人三个核心价值层面,对可能存在的差别很大的价值现象及问题中找到内在的联系和统一,以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核心价值观价值信息距离关系。这就要以人存在的多维性为基石的、带有系统意义的理念,提升个人的本真的核心价值。公民个人的价值信息接受倾向受所处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其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距离影响着个人的现实的、长远的和隐性的价值意识形成,建构着文化,培植着一种核心价值世界和生活哲学,还代表一种特殊的关于世界的观点。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中,个人的价值角色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自身作为核心价值实效的自觉地位与自觉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面临着严重失效。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是其实效实现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宣传内容与新形势相对迟滞,方式、方法都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对公民个人价值诉求的尊重、平等、沟通,调动他们接受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公民个人由“要我”到“我要”的价值信息距离弥合,在互联网中从自由走向禁锢(或禁忌),再走向自由(高度自觉),促使互联网生态走向有序发展。如此,教育者才能从一个控制者、支配者转变成为一个真诚的对话者。
实现我国互联网生态有序发展就要在这个信息环境中倡导构建基于“群”关系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级价值信息秩序。具体说来,包括六个方面的秩序:互相尊重、平等的秩序;信息共享的秩序;传播正能量的秩序;文明和谐的秩序;维护网络信息消费生态环境安全的秩序和底线意识、依法治理的秩序。在网络信息消费生态的价值信息网络中,它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环环相扣的角度来理解,即构建“强大的”、“安全的”、“和谐的”、“绿色的”、“美丽的”和“创新的”信息消费生态。
网络生态内在要素间运作机制存在整体协存、共变的不确定性,以及整体非线性相互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纵深发展会产生和将来的应用之间的价值信息距离关系越来越远,如果没有强大的关系动力激励,使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个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连接的路径最短、联系最紧密,核心价值观的实效将会面临风险。在网络生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实现过程中,所内含的大价值信息距离关系及其动力存在的本质,决定了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有存在是一个价值信息距离分割及其关系动力问题,要通过价值信息距离分割合理调控主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信息距离关系动力。
对核心价值观的失效控制促进着网络生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失效控制与实效的信息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价值信息距离关系的分割及其强作用,实效与强价值关系动力状况有着一定意义上的等价性。根据数学群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社会价值信息群中具有支持功能,应是群中的恒等元,即在一个比较规范的群结构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于这个价值信息距离关系网络的顶端规定和引导着这个社会价值信息群的发展。如此,社会价值信息环境有助于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网络生态下,主体的核心价值实现过程表现为主体头脑中产生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客体与之间的一种接近度。在个体占有的核心价值信息不足的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维系和推动了价值信息的发展。在一个不受外界压力作用的封闭网络生态环境中,主体将保持原有的价值观惯性守恒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信息距离关系的弥合。但是,压力过大也引起失效。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实效是跨价值信息距离走向接触,把不同价值形态连在一起,形成一种包含大价值信息距离、大的价值信息梯度,激励主体大的情感势,让人可以看到未来与现在的巨大价值观差别通过努力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大核心价值观认同动力。
[1]虢美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2]贾英健.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和话语伦理思想[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蔡东伟.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4).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西核心价值观实践理念比较研究(15ZT18)
蔡东伟,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江西南昌,330013;袁杏,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江西南昌,330013;
X2
A
1007-7723(2015)05-001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