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让孩子感觉到外部世界仿佛在敲打他们的心门,唤醒他的精神活动。根据我们的经验,当各种感觉跟环境融合在一起时,它们就能产生协调的相互作用,同时加强已经被唤醒的活动。(《发现孩子》第131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可以用类似于“感觉体操”的方法进行训练。即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让他们形成这些不同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让孩子们“敏锐地感觉到冷与热、粗糙与光滑、重与轻、声音与噪声的差异等。
亲爱的父母们,训练孩子感觉的灵敏性,无论是听觉(对声音、音乐的敏感)、视觉(对色彩、图形的敏感)、嗅觉与味觉(对味道的敏感)等,并且建立其间的因果关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喜爱,唤醒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发现,孩子们积极塑造自己个性的历程跟我们熟悉的天才们所经过的历程是相同的。他们全心投入、全神贯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努力的程度和坚持的时间跟精神活动的发展是一致的。(《发现孩子》第147页)
朱永新解读:
在蒙台梭利看来,所谓天才,就是那些“挣脱了自身发展的锁链的人,是使自己获得自由的人”,是在众人面前仍然坚持认定的“人性标准”的人。这种人往往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我行我素,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这种专心致志的品质,恰恰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维能力快速提高的源泉。
所以,亲爱的父母和老师们,孩子的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正式他们在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呢,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吧。也许一个未来的天才正在诞生之中。
要想培养这种专注精神,一个人还应该学会“沉思”。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大量地、连续不停地读书,可能反倒会削弱我们的思维能力。(《发现孩子》第147页)
朱永新解读:
与孩子的专心致志类似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是“沉思”。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读书学习,而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正如蒙台梭利说的那样,“沉思会让你力量更强、心灵更健康、思维更活跃”。她还举了背诵但丁的诗歌的例子。认为如果仅仅是背诵但丁的诗,至多是“装饰”了人的大脑,我们至多也只是对这些诗留下一些印象,而只有沉思,才能够产生“改造人和启发人”的作用。
所以,正如我们看风景一样,不停地行走往往风景难以驻在心间,只有停下来慢慢欣赏,才能够得其奥妙。沉思,就是让我们停下来欣赏精神世界的风景。
我们应该有节制地关注孩子,不要任意地强迫他们去学习,应该让他们的心灵永远沐浴智慧之光。(《发现孩子》第154页)
朱永新解读:
现在的父母,教育上总体呈现出“过度化”的倾向。父母们往往在“爱”的名义下,没有节制地把各种东西塞给孩子。其实,正如吃多了把胃塞满了,孩子就会消化不良一样,精神上的过分营养,也会消化不良。
所以,父母和老师们应该有节制地关心孩子,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自主学习,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此,他们才能真正地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之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力,也具有以自己的头脑去创造美的才能……这个心灵世界创造出来的多样化世界会像彩虹色的贝壳里的软肉一样包裹着人类,从而保护人们的精神需求。(《发现孩子》第155页)
朱永新解读:
想象创造奇迹。正如许多思想家说的那样,是想象推动着人类的发现发明与创造。蒙台梭利也认为,人类的智慧在不断地创造出梦想,也不断地把梦想变成现实。“当我们的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开始进行工作并改变着外部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种伟大的力量——创造力驱动着人的思想,使其有如神助,去创造世界。”
所以,亲爱的父母和老师们,要珍惜孩子的想象力,不要把孩子的异想天开视为无稽之谈。也许,今天的一个幻想,就是明天的一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