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食盐贸易

2015-02-12 16:05雷建飞
盐业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嘉禾县湘南地区桂阳

雷建飞



论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食盐贸易

雷建飞

古代湘南地区是淮盐和粤盐销售区的交界地带,淮盐和粤盐在这一地区交替销售。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的食盐贸易从以销售淮盐为主变为以销售粤盐为主,与食盐贸易密切相关的盐埠和盐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嘉禾人穿越南岭山上的古老盐道,以肩挑的方式到广东运盐,备尝艰辛。嘉禾县的食盐贸易是湘南地区食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食盐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

清代;民国时期;嘉禾县;食盐贸易

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经济落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盐需要从外地运来。由于食盐来源地几经变动,加上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食盐供给问题成为当时嘉禾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嘉禾人为了获取食盐,克服种种困难,以人力肩挑的方式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饱尝艰辛。本文拟对此作探讨。

一、食盐来源地的变动

清代湖南盐业承袭“引岸制”①,湖南主销淮盐。湖南南部地区虽然名义上早在唐宋时期即已纳入政府食盐专卖体系, 实际上直到清朝建立, 这里的食盐流通仍然基本处于自由贸易状态②。嘉禾县位于湖南南部,靠近广东,是淮盐与粤盐销售区域的交界地带。嘉禾县建立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建县初期,其食盐的流通亦处于自由贸易的状态。有清一代,嘉禾县的食盐贸易逐渐纳入清朝政府的食盐专卖体系,淮盐和粤盐在嘉禾境内交替销售。不过,从总体来看,嘉禾人食粤盐的时间远远长于食淮盐的时间,清代嘉禾县境内食盐销售以粤盐为主。

嘉禾县所在地域在建县以前便已经有过几次食盐来源地的变动。“嘉禾旧域桂、临,隶衡郡,合永、宝三府原食淮盐。元末,陈友谅据武昌,下游阻舟,乃食粤盐,是为衡、永、宝食粤盐之始,亦即为嘉禾食粤盐之始。明洪武初,复旧。隆庆间,以古田苗变,又销粤引。”③可见,建县之前,嘉禾地域百姓以食淮盐为主。一旦长江中游地区发生战乱,淮盐运道受阻,无法运抵嘉禾地域,嘉禾地域百姓便就近改食粤盐。元朝末年,陈友谅占据武昌,运送淮盐的船只无法抵达湖南,嘉禾地域开始销售粤盐。此外,如果两广地区发生动乱,朝廷也会要求湘南地区的州县销售粤盐,以便就近筹集军饷。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广西古田县发生农民起义,为了就近筹集军饷,明朝政府指令湘南地区销售粤引,嘉禾地域再次销售粤盐。然而,从总体来看,建县之前嘉禾地域百姓食淮盐的时间要长于食粤盐的时间。

嘉禾县建立以后,其境内的食盐贸易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食盐销售以粤盐为主。嘉禾建县后,属桂阳州管辖。建县之初,嘉禾仍食粤盐。进入清朝以后,受局势影响,嘉禾境内逐渐改食淮盐。“国初,两粤未安,商旅不通。淮商寻昔引地,舳舻载运,衔尾而至,由顺治丁亥(1647)以及康熙辛亥(1671)食淮盐又二十五年矣。”①康熙十年(1671),广东巡抚以衡州、永州、宝庆三府改为两淮盐区,导致粤盐滞销,妨碍完纳饷课为借口,请求清朝政府令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销售粤盐。这一请求如果被清政府采纳,将大大加重桂阳州及其所辖三县百姓的负担,因此遭到了以桂阳知州袁继善为首的四州县官民的反对。不过,四州县官民的反对最终归于失败。“粤抚军李以三府销淮引,致粤滞销,碍完饷课为辞,请令桂、临、蓝、嘉四处仍销粤引,遂有计目散盐,求完课额之苛税,知州袁继善力争不得。”②此后,直到清朝灭亡,嘉禾境内以销售粤盐为主。

民国时期,时局不稳,芦盐、辽盐、淮盐、粤盐在嘉禾境内都有销售。“近者,湖湘或运芦、辽诸盐,济淮乏,粤盐船运大滞。而民国十六年,民军屯武汉,下游盐荒,粤盐乃大鬯。商趋时情,信有征矣。”③民国时期,在嘉禾县的食盐贸易中,政府干预减弱,市场调节加强。尽管如此,嘉禾境内食盐销售依旧以粤盐为主。

二、粤盐盐埠及盐行的变迁

嘉禾人所食粤盐主要来自连州星子埠。粤盐兴盛时,清政府曾经在临武县东南的牛头市设立盐埠。“始粤盐盛时,牛头立埠发运,官民皆倚其利。”④嘉禾人就近采购牛头埠粤盐,运回本县销售。牛头埠的设立,经历了一番曲折,其原因是清政府“计丁派销盐引”⑤政策的实施。如前所述,康熙十年清政府令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销售粤盐。十二年后,亦即康熙二十二年,偏沅巡抚以四州县户口稀少、责销不便为由,请求在桂阳、临武、蓝山、嘉禾四州县按粤西之例实行计丁派销盐引的政策。“越十二年,偏沅巡抚卢上言四处户口稀少,责销不便,乃按照粤西计丁派销之例。”⑥从此以后,湘南地区淮盐、粤盐销引之争演变为粤盐运埠之争。

计丁派销盐引的政策实行之初,嘉禾县的丁额为2567人,销售粤盐盐引94道3分。此后,派销给嘉禾县的粤盐盐引数量逐年增加。康熙四十六年,粤盐盐引在嘉禾县的销售数量增至1677道。康熙四十七年,广东巡抚又以连州盐埠积引很多为由,题请清朝政府向湘南地区匀派盐引,嘉禾县粤盐盐引销售量陡增至2677道。此举大大加重了包括嘉禾县在内的湘南地区人民的负担。桂阳州辖区的人民建议改近运盐道路,用以抵消盐引销量增加所带来的负担。嘉禾人邝义豪等上书,请求改在较星子埠更为近便的牛头市设立盐埠。“桂郡人乃议改近运道,为销引增加之抵制。里民邝义豪等因上书言小民担盐往连州星子埠百里至二百里不等,高岭仄径,左担艰涩,甚于栈道,宜改埠于牛汾(即牛头市——引者)。”①牛头市距临武县城30里,与桂阳州、蓝山县、嘉禾县的距离也适中,处于肆水上游。肆水又名武水,下游可达韶关、广州。沿此河从广东运盐至牛头埠比较方便。然而,连州埠、乐昌埠的盐商以河窄流急、阻遏船运以及私盐泛滥为借口,极力阻挠在牛头市设立盐埠,企图独占盐埠之利。郴州官吏亦袒护乐昌埠的盐商。“而连州、乐昌埠商藉词泷河浇隘、迟运、私售滋弊,力争之,实则为争彼埠利耳,郴州官吏袒乐昌埠商。”②在此情况之下,桂阳知州伍士琪约集郴州、桂阳州以及两州下辖的八县官员,重新对拟设盐埠位置和相关运盐路线进行勘定,勘定的结论是在牛头市设立盐埠确实较为近便。“知州伍士琪复会两州八县勘定,牛头果便。”③经过桂阳州及其下辖三县官民的努力争取,牛头埠终于设立。清朝政府于牛头市设立总埠,同时,在紧邻牛头市的肆水东岸设立分埠——桂临埠。牛头埠设有盐铺四十九间半。其中,临武县盐铺九间半,蓝山县、嘉禾县各有盐铺二十间。牛头埠设立之初,赢利丰厚,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巨大。“埠初立,利市数倍,县官多取办埠商,科举士子,例有馈遗。”④道光年间(1821—1850),牛头埠开始衰落。咸丰年间(1851—1861),牛头埠遭到太平天国起义军破坏,最终被废弃。“道光间渐衰,咸丰粤寇乱,牛埠告废。”⑤此后,广东盐商改在郴州宜章县设立盐埠,而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百姓不得不绕道至连州星子埠贩运食盐。

牛头埠废弃以后,在嘉禾县城南车头铺、油涵铺、井洞铺等地,嘉禾县和桂阳州的盐商开设了十数家盐行,这几个地方都有道路通往广东,且滨临嘉禾县最大的河流——钟水河,由陆路往南可以到广东贩运食盐,经水路向北可将粤盐运往衡阳、长沙。从咸丰年间至民国时期,车头铺、油涵铺、井洞铺逐渐成为嘉禾境内最大的食盐贸易中转站,从广东运来的粤盐在这三个地方中转,不仅满足了嘉禾县及其周边地区百姓对食盐的需求,而且运至衡阳、长沙销售。此外,车头铺、油涵铺、井洞铺三处盐行还造就了一批富有的盐商,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在油涵铺开盐行的桂阳人王兆三。王兆三致富以后,散财行善,颇受当时嘉禾百姓的尊敬。至今仍在使用的普渡桥(又名车头桥)就是由王兆三捐资于光绪二年(1876)兴建的。

与嘉禾食盐贸易密切相关的盐埠和盐行的两次变化,是湘南地区官民与不法官商不屈斗争和时局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星子埠到牛头埠,再到车头铺、油涵铺、井洞铺,作为食盐贸易中转站的盐埠、盐行与嘉禾县的距离一步步拉近,嘉禾县境内最终形成了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食盐中转站。盐商们虽然依旧要长途跋涉到广东运盐,但是,车头铺、油涵铺、井洞铺三处盐行的建立满足了嘉禾县及其周边地区百姓对食盐的需求,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嘉禾县经济的发展。

三、食盐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

湖南与广东之间横亘着巍峨的南岭山脉,从湘南地区前往广东运盐,必须翻越南岭。自古以来,运盐者来往于湘南地区与广东之间,在南岭的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了几条著名的盐道:骑田岭道(坪宜古道)、南风坳道(萌渚岭路)、顺头岭道、风门坳道。嘉禾人前往广东连州运盐一般走顺头岭道。

顺头岭道是从临武县通往连州星子埠的盐道。此道原是秦汉时期的摺岭路,是除南风坳道之外湘南地区通往连州的另一条重要道路①。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食盐运销中,顺头岭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桂阳、临武、蓝山、嘉禾等州县的人前往广东连州星子埠运盐,大多都是通过这条道路。清代和民国时期,连州星子埠是湘南各州县百姓食盐的集散地,是桂阳州至连州的交通要道②。三条溪流从北流来,在星子埠汇合成星江,向南注入北江支流湟水。由湟水北行至星子埠,船靠码头,货物改为陆运。据光绪《连州志》记载,星子埠的主要货物就是自广州来的食盐。清末、民国时期,星子埠仍有20余间盐铺,湖南人、广东人、江西人在此经营食盐贸易。其中,湖南盐商于咸丰年间在星子埠建立了楚南会馆,他们从广东运盐至星子埠盐铺,然后批发给从湖南来的挑夫。在这些挑夫中,有很多嘉禾人。

嘉禾人到星子埠运盐,主要靠人力肩挑。挑夫有三种类型:第一类称作“脚夫”。脚夫由星子埠的盐商发给盐票③,于每年农历四月、六月、八月苎麻收割以后挑苎麻往广东贩卖,用贩卖苎麻所得之钱购买食盐,然后把食盐挑回嘉禾境内出售,从中赚取差价。脚夫是有固定东家的食盐个体经销商。第二类称作“夫行”。夫行是由本地资本雄厚的盐商(又称为“盐纪”)雇佣前往盐埠挑运食盐的人。他们从“盐纪”手里领取工资,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挑盐工。他们人数最多,约有三四千人。“肩挑粤盐可三四千人,皆力食,为商役矣。”④第三类称作“担盐人”。“担盐人”是一种无固定东家的食盐个体零售商。他们每次挑一些土特产到广东贩卖,挣了钱以后就到星子埠购买食盐,然后把食盐挑回嘉禾县的墟市零售。从嘉禾县往星子埠运盐,有一百多里山路,土匪猖獗,关卡林立。挑夫们既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又要遭受把守各道关卡的官吏的盘剥。“曰岁时苦匪,道遭劫杀者有之。所经行百余里间,过七关卡,又如逃难。然闻吏诃止,辄重足立也。”⑤可见,运盐艰险至极。

绝大多数嘉禾人是迫于生计才不畏艰险前往广东挑盐的。有一首挑盐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嘉禾挑盐人的悲苦境遇:“瑶角岭上高又高,七上八下把担挑。扁担挂肉肉流血,剧烈疼痛脑后抛。千辛万苦为后人,拼死拼活把殃遭。”⑥挑夫们辛苦所得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如果运气好,还会有些盈余,这就是他们甘冒艰险跨省挑盐的原因。当然,也有极少数从事食盐贸易并最终致富的嘉禾人,代表人物是石燕村的胡克嶷。“石燕胡克嶷徒手开盐埠于粤,致富巨万。”⑦可见,运盐之路虽然艰险,但是,由于有利可图,仍然吸引了一大批嘉禾人参与其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嘉禾人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嘉禾县的经济发展。

四、小 结

总之,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的食盐贸易以销售粤盐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食盐贸易的干预减弱,市场的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嘉禾境内销售的食盐主要来自连州星子埠。牛头埠的设立曾经一度方便了嘉禾人采购食盐。牛头埠废弃以后,嘉禾县和桂阳州的盐商在嘉禾县城以南的车头铺、油涵铺、井洞铺等处开设了十数家盐行,这些盐行兼具食盐中转站的作用。嘉禾县在湘南地区食盐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嘉禾到广东贩运食盐,要经过南岭山上的顺头岭道,非常艰险。挑夫们努力拼搏,备尝艰辛,促进了嘉禾县的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周 聪)

On the Salt Trade of Jiahe Count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ei Jianfei

In ancient China, this area was the border land of sales areas of Huai salt and Guangdong salt, where they were sold alternately.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in part of salt trade in Jiahe county shifted from Guangdong salt to Huai salt. Accordingly, great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salt ports and trading companies. It was laboriously that people in Jiahe County shouldered salt bags back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through the ancient salt road of Mountain Lingnan. The salt trade of Jiahe County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alt trade in southern Hunan, and its development was typical of southem Hunan.

the Qing Dynasty;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Jiahe County; salt trade

A

1003—9864(2015)02—0051—05

K207

雷建飞(1987-),男,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历史学硕士。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清代湖南盐商与地方社会”(项目编号:YWHY14-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引岸制是中国古代盐商引盐行销的食盐专卖制度。引岸制源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的划区行销,所划区域即引岸,亦称“引界”或“引地”。商人向政府购引后(即取得贩运销售食盐权利的凭证),然后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垄断该区域的食盐销售。

②黄国信.清初湘南“派行盐引”案研究:清代湘鄂赣界临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之一[J].盐业史研究,2003(2).

③ 王彬,修,雷飞鹏,纂.(民国)嘉禾县图志:卷十八·食货篇第九下[Z]//嘉禾县档案馆藏.刻本,1931(民国二十年).

① 王闿运,汪敩灏,等修纂.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卷二十·货殖[M].长沙:岳麓书社,2011:435.

②③⑥ 王彬,修,雷飞鹏,纂.(民国)嘉禾县图志:卷十八·食货篇第九下[Z]//嘉禾县档案馆藏.刻本,1931(民国二十年).

④ 王闿运,汪敩灏,等修纂.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卷二十·货殖[M].长沙:岳麓书社,2011:430.

⑤计丁派销盐引是清朝政府依据某个县的丁额数,在该县强制销售一定数量盐引的政策。

①②④⑤ 王彬,修,雷飞鹏,纂.(民国)嘉禾县图志:卷十八·食货篇第九下[Z]//嘉禾县档案馆藏.刻本,1931(民国二十年).

③ 王闿运,汪敩灏,等修纂.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卷二十·货殖[M].长沙:岳麓书社,2011:433.

① 尹红群.湖南传统商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4.

② 蒋响元.湖南古代交通遗存[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48.

③ 盐票是贩运官盐的运输证明,当时作为运送官盐的通行证书,相当于现在的食盐运输准运证。

④⑤⑦ 王彬,修,雷飞鹏,纂.(民国)嘉禾县图志:卷十七·食货篇第九下[Z]//嘉禾县档案馆藏.刻本,1931(民国二十年).

⑥此歌据嘉禾县定里村挑盐人后裔口述整理而得。

猜你喜欢
嘉禾县湘南地区桂阳
嘉禾城关中学 获教研节“先进单位”称号
郴州市农村网络联校 全覆盖攻坚行动显成效
组织开展“感恩送贺卡”活动 桂阳小学关工委
家乡的特产
历史桂阳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