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秀丽(宁夏大学图书馆,银川 750021)
基于信息素质教育视阈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升策略——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
●郅秀丽(宁夏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21)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提升策略;高校图书馆;民族地区
[摘要]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阐述了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馆员队伍建设、服务理念和方式、读者信息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构建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及服务模式,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同时,给出了按需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方法与策略。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由于信息意识、理念、资源、人才等因素影响,个性化服务尚处在不同程度的观望、探索阶段,图书馆陷入日趋边缘化的境况。为此,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必须考虑如何借力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挖掘馆藏资源优势,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满足本校读者多元化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以提升图书馆服务育人职能,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1.1开展并推动信息素质教育视阈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1)图书馆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各种Google类信息工具的应用和信息提供商的不断涌现,使信息资源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曾以问卷形式对宁夏大学100名大四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查阅文献资料的渠道进行调研,收回93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只有30.6%的学生利用本校图书馆购买的CNKI等数据库查阅过文献,其余69.4%的学生是通过Google等其它渠道查阅。可见,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局限于载体、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制约的单一服务模式,及时分析、扑捉读者信息需求,提供更专业、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以吸引师生更多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共同发展。
(2)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能力的低下需要个性化信息服务。民族地区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一直比较落后。而学生又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其信息观念滞后,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普遍较弱。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或来自偏远山区或牧区的学生,面对众多信息茫然不知所措,极易被信息异化所影响,他们迫切需要各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更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双向互动、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来应对、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便利和可能。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迎来了个性化、“无边界服务”时代的来临。信息挖掘、数据推送、智能代理、即时通信工具等信息技术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而高校图书馆越来越优化的网络环境、服务手段、馆藏资源数字化以及数据库的镜像站点等也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资源基础。为此,图书馆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商业信息机构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传递和利用,更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便利和可能。[1]
1.2开展并推动信息素质教育视阈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困难
(1)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纸质图书利用率不高,区域内资源共享程度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长期不足,图书馆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馆藏主要以纸质文献占主导地位,数子信息资源匮乏;区域内实体文献没有实现共享机制,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同时,占馆藏资源重头的纸质文献中,可供读者利用、专业性强的高质量图书少,大量的图书成为常年不流通的“死书”。
如,宁夏大学,截止2014年12月,现有师生约2万人,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约130万册,生均册数约为65册,低于全国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生均80.7册的水平;电子图书约80万册;数据库近30个;学术视频1.7万余集,外文电子资源很少;宁夏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拥用量为11.5个,宁夏大学图书馆略高于11.5,但仍然远低于全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均拥用量33.61个的水平。[2]同时,全年纸质图书借阅率约为总藏量的10%,利用率很低。
目前,宁夏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程度低、共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CALIS宁夏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网站集成了CALIS e读、联合目录数据库、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但是,联合目录数据库只有中文图书目录,区域内馆际互借至今没有实现,文献传递服务只局限于网络运行环境良好的高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仅限于单馆。[3]
(2)服务理念落后,服务方式单一,主动性差。长期以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一直滞后于其事业发展。如,宁夏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先后引入了汇文计算机管理系统和RFID自助借还系统,实现了藏、阅、借一体化的图书智能化流通管理及服务体系。但是,落后的服务理念使其读者服务工作并没有多少创新举措,仍然是以开放式借阅、书目查询、网上续借、参考咨询和少量的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被动的文献信息输出为主的服务方式;同时,图书馆管理及读者服务工作考核制度的设置也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仍然沿续“我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这种传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和考核。落后的服务理念及管理和考核制度的缺位,使馆员缺乏与读者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没有积极融入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具体的实施措施,读者服务仍停留在被动的“标准化群体服务”层面。
(3)图书馆员专业及年龄结构不合理,馆员业务素质及服务能力低下。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图情及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馆员学历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网络信息服务技能低下是普遍状况。如,宁夏大学图书馆,现有在编工作人员94人。①专业结构方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专业6人,图书馆学及图书情报专业13人,占总人数的20.2%;其它专业75人,占79.79 %。大部分馆员网络信息服务技能低下,面对图书馆日益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应对,技术问题严重依赖供应商;②学历结构方面。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馆员1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馆员13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馆长),占总人数的29.9%;其余65人是通过电大、自考等成人教育取得的学历,占69.15%;③年龄结构方面。28—40岁、41—50岁、51—60岁的馆员比为20.43:37.63:41.94,中老年馆员占总人数近80%。大部分馆员学历低,年龄严重老化,网络信息服务技能低下成为他们开展个性化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
(4)信息素质教育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是提升学生信息能力的方式,也是加强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渠道。但是,民族地区高校多年来信息素养教育一直游离于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之外,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载体形式少、教育效果不佳。目前,文献检索课是大多数图书馆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该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由图书馆员自行实施教育,受教育对象非常有限。如,宁夏大学,2012~2013学年平均每年选修文献检索课的学生约200~400人,占全日制本科生总人数的1.18%~2.35%,2014~2015学年没有人开设文献检索选修课。新生入馆教育也越来越淡化,只有部分学院安排2小时理论讲解,没有实地参观。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图书馆资源,把图书馆视为书库和自修室。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综合信息能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2.1构建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及服务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爆炸,使信息能力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础,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谁就把握了优先发展机会。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担负起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责任。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更应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并构建基于读者信息素养提升的个性化信息教育及服务模式。
首先,图书馆要争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学院教师的支持,成立由计算机或信息工程专业、图书情报或图书馆专业和其它专业的教师组成学科馆员服务队伍,承担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科服务等相关工作;其次,学科馆员要借助信息素质教育这条与师生联系的纽带,深入课堂,协助教学,并以此为契机,充分调研分析本校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再次,学科馆员以提升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线,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分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分层推进,以嵌入方式由学科馆员和专业教师协同施教,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对信息获取技能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能力。[4]
2.2分层推进信息素质教育,协同提升学生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能力
(1)重视新生入学信息教育。可将2~3个学时的信息素质基础课程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布局、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图书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其形式为课堂讲授和实地参观。
(2)对二、三年级本科生,可采用嵌入式教学方式,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学生专业课教学中。学时由学科馆员与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和作业任务共同协商。教学内容侧重如何检索和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的筛选、整理与辨别;掌握如何利用专业数据库查找各学科信息资源等,并提供上机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检索技能解决专业课学习中的问题。
(3)对大四毕业生,可以设置4个学时的信息素质提升讲座,嵌入学科馆员服务中。即学科馆员除了服务对口学院教学科研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外,可就近融入该学院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中。以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就如何调研开题、查阅资料、分析文献、论文格式等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素养在实践中的应用。[5]
(4)对研究生群体,可采取预约培训方式。侧重专业文献、学术性资源和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技术和检索能力培养。同时,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介绍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等文献信息。
(5)虚拟教学。即图书馆可以把开展的各层次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进一步开发成网络在线课程,供师生随时随地学习使用。如,文献检索课在线课程、数据库应用培训视频、嵌入式教学视频、读者在线答疑等。另外,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读者熟悉的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信息知识咨询服务。
3.1优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强化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与读者互动,以便购买的资源符合师生需求。可通过读者荐购、“您选书,我付款”等形式采购纸质书刊,以提高纸质文献借阅率;对商业数据库的购买,可先试用,然后参阅该数据库在试用期间读者的使用率酌情购买。部分价格高、综合性强的数据库,与其他高校联合购买、共享,以节约资金;另外,馆藏资源中要加大电子书刊、电子视频等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比例,以适应青年读者的需求。
(2)加强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与深度开发,建立实用数据库和具有地方特色、馆藏特色以及学科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馆藏资源网络化。如,宁夏大学图书馆可在“本馆馆藏古籍目录”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成馆藏古籍全文数据库。还可以结合宁夏回族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学科特色,建立相关文献数据库,并将这些特色数据库传上网络,以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安排专人加强对网上不同种类文献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组成各种专题资源库,并建立便捷的导航系统,使网络资源变为馆藏资源供师生使用,这样既解决读者对网络资源动态、分散的困惑,也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
(3)重视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民族地区各高校虽然规模小,馆藏数量有限,但由于各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设置不同,各馆都具有不同的馆藏资源特色。因此,建立健全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经济落后地区高校图书馆解决经费不足、避免文献信息资源重复建设、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首先,整合校内资源,尽快实现图书馆与各学院藏书的实质性共享;其次,加快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可借助CALIS平台,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宁夏共有18所全日制高校(含高职院校),已全部加盟CALIS,搭建了宁夏高校数字图书馆雏形。但由于缺少资源,其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宁夏CALIS中心馆应结合各馆藏资源特色,加快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资源的整合范围和整合力度,从纸本文献到电子文献、从中文文献到外文文献、从目录到全文实行“一站式”检索和服务,以实现馆藏资源优势互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3]
3.2优化馆员队伍建设,提升馆员素质及服务技能
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馆员有爱岗敬业、积极主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还要有组织信息、识别信息、利用信息和推送信息的能力。这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服务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培养、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加强、优化馆员队伍建设。
首先,馆员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现代化业务素质,以良好的业务技能来取信读者,引领读者,服务读者;其次,按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制定馆员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中要特别加强读者服务工作岗位员工及学科馆员的学习培训,以提升此岗位馆员个性化信息服务技能。同时,从时间和经费上支持馆员到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进修、学习;鼓励馆员利用馆内资源自学或在线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信息服务技能;第三,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图书情报等图书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网络信息技术方面人员的欠缺,可以采用技术外包的形式予以解决。并且,注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逐步优化馆员年龄结构,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对急缺的学科馆员,可以采取外聘相关学科任课教师兼职担任学科馆员。
3.3创新服务理念,研究并注重师生信息需求,按需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科馆员的积极参与和推进。因此,学科馆员首先要分析、研究本学科教师的科研发展方向及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关注并重视师生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方式按需提供与师生实际需求相贴切的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特别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各学科馆员要了解、熟悉本学科基础性及学术前沿文献信息资源,时刻关注并研究各自学科的发展动态、发展方向及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并按照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需求变化,及时、动态地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向。同时,联合各科教学老师编制该专业书本式馆藏书目及数字资源查询路径。
(2)各学科馆员邀请该专业的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共同建立该专业的“学科微信”或“学科微博”群。利用该网络平台根据各科教学进展情况,及时给该专业的学生提供该科目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查询路径;并联合该专业的教师随时给学生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同时,学科馆员也要关注该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项目,了解、征询他们在教学和科研进展中的信息需求,通过信息检索、信息推送、参考咨询等定题服务形式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中。
(3)各学科馆员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介入,全程参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至止毕业。首先,新生入学时要及时给每位新生发放该专业书本式馆藏书目及数字资源查询路径。其次,建立该专业“学科微信”或“学科微博”群,利用该网络平台,随着教学和学习进展情况及时给学生们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及时跟进,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提供“一对一”的文献信息服务。再次,学科馆员要积极介入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过程中。应用网络平台或讲座形式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调研开题、查阅资料、分析文献及论文格式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至止毕业。
[1]黎清.高校图书馆个性导向服务趋势变革与策略提升[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74-79.
[2]刘建国.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6):76-78.
[3]张红燕,董湧.宁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成效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2):79-81.
[4]唐艺.学科馆员——专业教师协同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0):75-78.
[5]查继红.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4(6):79-82.
[收稿日期]2015-06-26[责任编辑]菊秋芳
[作者简介]郅秀丽(1966-),女,硕士,副教授,宁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发表论文10多篇,研究方向:个性化信息服务。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12-0078-04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253.62;G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