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研究进展

2015-02-12 12:23:49胡颜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餐后空腹胰岛素

胡颜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99

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研究进展

胡颜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99

目的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对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采用针对性的胰岛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周各个阶段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有胃胀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84%,其次为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8.44%。结论胰岛素是治疗DM的首选药物,其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对胰岛素制剂的改良是未来医学界努力的方向。

糖尿病;胰岛素;血糖;疗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代表特征的疾病。它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的一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1]。DM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多食、多饮、消瘦、肥胖和疲乏无力等。DM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的现状,将导致心、眼、肾、血管和神经等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药物[2]。各种胰岛素相关药物的相继出现,为DM患者的健康带来福祉。该研究就此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胰岛素对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DM的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3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并确诊为DM。选取标准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精神病、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病的患者。128例患者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23~76岁,平均(43.3±14.6)岁;体重40.7~79.2 kg,平均(60.7±15.2)kg;病程2~15 a,平均(6.8±1.3)a;1型DM患者42例,2型DM患者86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行补液等常规治疗,以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依据患者情况,在主治医生指导下,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选用艾塞那肽,随时监测患者血糖,若FPG水平出现升高,则选用其他药物与之联合使用;亦可选用30%~40%普兰林肽治疗,不联合其他药物,并针对不同类型的DM患者调整合适的药剂量,对于2型DM患者给予普兰林肽的起始剂量为正餐前60 μg,若患者能忍受则逐渐增加至120 μg,对于1型DM患者给予普兰林肽的起始剂量为正餐前15 μg,若患者能忍受则逐渐增加至60 μg。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周分别采集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周分别采集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测量的结果和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

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周各个阶段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业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

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有胃胀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84%,其次为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8.44%。如表3所示。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s)

注:治疗前后差异较大,P<0.05。

?

表2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kg/m2)治疗前9.21±1.23治疗3 w后8.56±0.78治疗3 w后7.22±0.54治疗前25.76±4.12治疗3 w后26.31±3.47治疗3 w后27.21±2.48

3 讨论

目前,对于DM尚未有完全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自我监测、教育、饮食和药物治疗。在治疗DM有效的药物当中,胰岛素被认为是治疗DM的首选药物。本研究中可见,胰岛素治疗DM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后第1、3周各个阶段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临床的不良反应情况也比较明显。由此,需要注意的是:①胰岛素经口给药后,药物在肠道中易被胃酸及各种酶分解,可能降低疗效[3];②如果在观察期内控制效果较差,要及时更换药物和方案,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4]。

目前,胰岛素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从中药中采集具有安全性高、药效性好的植物胰岛素将是一大发展趋势。此外,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也值得改进。目前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静脉滴注的优势在于能更好地中和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对血糖有明显增高趋势的患者更为有效,其能快速实现降低血糖的目的。

综上,胰岛素是治疗DM的首选药物,其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对于胰岛素制剂的改良仍是医学界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日后工作中要立志研究出更好更优的胰岛素制剂,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

[1]韩旭亮,石俊峰,龙丽辉,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3):277-279.

[2]马奇勋,田冬梅.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和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20-21.

[3]丁丽,张锦,张绍维,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9-3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3008-3011.

[4]张广山.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44-45.

R587.1

A

1672-4062(2015)03(a)-0066-01

2014-12-06)

猜你喜欢
餐后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下一代(2021年4期)2021-08-11 04:51:54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