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阳 刘晓霞
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山东安丘 262100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00±6.32)岁,平均病程(7.22±2.53)年;中医症状轻度 10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合并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7例,无合并病17例。对照组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79±7.44)岁,平均病程(6.97±3.24)年;中医症状轻度 8例,中度18例,重度1例;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8例,无合并病13例。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依据2002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进行糖尿病教育、坚持适量运动,肠溶二甲双胍片0.5g,口服,t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 30g、大黄 6g、厚朴 12g、黄芪 30g、半夏9g、苍术12g)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连续用药观察8周。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中医症候;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FBG)、餐后 2h 血糖(2hPPG)、HbA1c,治疗前后各测一次;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1。
表1 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分别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FBG、2hPPG、HbA1c均有明显改善。见表2。
表 2FBG、2hPPG、HbA1c 比较±s)
表 2FBG、2hPPG、HbA1c 比较±s)
组别观察指标FBG 2hPPG HbA1c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9.35±2.14 6.73±1.58 9.47±1.58 7.35±2.09 13.51±1.26(8.75±2.52)△13.24±1.60 9.25±2.43 9.31±1.17 7.10±1.09 8.98±1.31 7.94±1.64
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大便稀3例,腹胀2例,对照组腹胀1例,未予特殊处理,对治疗过程无影响。
糖尿病在中医学属于“消渴”范畴,在世界医学中,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其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是消渴的原因。其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易发疮疖痈疽;久病阴损及阳,阴伤气耗,阴阳俱虚,最易发生脾肾阳虚。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脾碍胃,脾胃运化失职,积热蕴湿,湿热致病颇多,治疗上当以清热利湿,燥湿运脾为主。本研究中茵陈蒿汤加减为茵陈蒿汤与平胃散两方加减组成,茵陈蒿汤为仲景之方,《伤寒论》以其治疗瘀热发黄,因邪热入里,与脾湿相结合,壅滞中焦,熏蒸肝胆而为病;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用其治疗因湿邪滞于中焦,导致脾运失健,气失和降之证。
近代有用平胃散治疗湿阻中焦证大鼠,发现平胃散能抑制促利尿激素释放,促进体内潴留的水、钠排泄,对钾离子影响不明显,从而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2]。刘氏等用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发现其降压调脂、减重降糖作用明显,对代谢综合征用良好的干预作用[3]。平胃散能降低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D-乳酸含量,对其肠粘膜机械功能障碍有修复作用。
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均提示茵陈蒿汤与平胃散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两方加减合用能清利湿热,燥湿健脾运脾,使脾健气调,湿邪得除,内热得去。对治疗湿热困脾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2]刘德芳,黄秀深,张丰华,等.大鼠湿阻中焦证的水盐代谢调节机制及平胃散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12(1):27.
[3]刘骏,吴露露,张青蓝.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味方配合西药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