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宇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管理者的素养研究①
陈明宇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管理者决不能只靠干部特权或者迎合下属、敷衍上级就能做到,而应该是要通过干部自身务实、有效的工作,在团队中形成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影响力和号召力是由干部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以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表现综合决定的。
管理者;素养;研究
管理者决不能只靠干部特权或者迎合下属、敷衍上级就能做到,而应该是要通过干部自身务实、有效的工作,在团队中形成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影响力和号召力是由干部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以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表现综合决定的。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等环节来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每一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社会组织与企业都有其自己特定内容的管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简言之,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1]
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2]
管理就是决定。[3]
管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4]
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5]
(二)管理的著述
目前唯一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学家西蒙:管理就是决策。西方影响力最大的管理学教科书作者罗宾斯【美国】: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或有效果地同别人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全球影响最大的孔茨版《管理学》认为:管理涉及在经营组织中创造和保证内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以群体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个人能有效地工作去达到群体的目标;【美】丹尼尔·A ·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是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能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美】费里蒙特·E·卡斯特《组织与管理》: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美】R·M·霍德盖茨《美国企业经营管理概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泰罗:“管理就是确切知道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美】小詹姆斯·唐纳利,詹姆斯·吉布森,约翰·伊凡《管理学基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管理是指一定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他人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徐国平、赵平《管理学》: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务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由此看出:从管理的协调作用来说,管理是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达到组织要实现的目标;从管理的过程作用来说,管理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等一系列的活动。
(一)管理主体
回答由谁来管的问题,一般是领导者和所有者或所有者委托的人或聘任的人。
(二)管理客体
回答管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字“资源”;即人、财、物,有形、无形资产。
(三)管理目的
回答为何而管的问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
(四)管理方法
回答如何管的问题,即如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五)管理依据
回答在什么条件下管的问题,为了提高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体现以人为本、创设优良环境、激励人才成长。
(六)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管己——是一种修炼
管人——是一门艺术
你若自私自利、严人宽己、不尊重下属、思路不清、心无目标、胸无志向、得过且过……,则永远成不了优秀的管理者。你只有管理好自己,才可能管理好你的团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6]德服——是靠自己的品德、人格折服下属,这就是通常说的以德服人。“德”不是靠自己能包装、标榜出来,而是由下属感受、感知、感悟出来,是由上司、同事来评论。自己能做的只有不断地“修炼、积德”,增强自身人格力量。
才服——是以自己的才华、才能折服下属,这就是通常说的以才服众。这里的“才”包含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管理水平等,是要靠自身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方可不断聚“才”,增强自身才华力量。
力服——只靠权力使人服从。优点是:解决问题迅速、简单,短时间有效,特别是处置混乱局面,效果明显。缺点是:若只靠力服,慢慢会形成口服心不服,不能持续,还可能导致下属的抵制情绪或反感、反抗。
(一)正直和真诚——树立威望
作为管理者,要有效地实现管理效能,不仅要有权力,还要有威望。正直和真诚是帮助管理者树立威望的有效路径。
德鲁克曾经说过:“如果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①彼得·德鲁克(PeterFerdinandDrucker;1909年11月19日-2005年11月11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作家、管理顾问、以及大学教授,他专注于写作有关管理学范畴的文章,“知识工作者”一词经由彼得·德鲁克的作品变得广为人知。由此可见,正直的品格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是一个多么重要的素质具备!
正直:(1)处事公平,待人公道(对事不对人,而非对人不对事);(2)清正廉洁,控制私心(和不正之风说不,敢于任用贤能的下属)。
真诚即真实诚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管理者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下属和同事,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地多做些“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就是真诚,坦诚相待。唯有真诚,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唯有真诚,合作关系才可能持久;
唯有真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和凝聚力;
唯有真诚,才能树立领导威望。
相反,一切的欺骗和谎言最终都会被揭穿,并被你的团队无情地抛弃。
(二)引领和示范——树立形象
管理之道,贵在务实。“在其位,谋其政”,赋予你权力,就会寄予你希望,你就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就要有所作为。
只有干实事、干成事,才能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示范和引领是提升管理者影响,树立管理者形象的有效途径。
教职员工对学院的信心,是要从干部身上看到,每个干部就是一面旗帜,走到哪里就影响到哪里,正影响力将产生无法估量的正能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提高斗志!
(三)包容和关怀——赢取尊重
优秀管理者要有容人之量,学会看下属的优点,能够容人之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豁达,多一些谦让。择机适时再以善意的方式指出问题,这样,不仅下属能主动自愿地改正错误,还能更好地树立你的威望。先包容再教育比一味指责效果可能会更好。
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一个集体中,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和谐相处、真诚相待、亲同兄弟、亲如姐妹、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的工作氛围无形给我们的各项工作增加无穷的动力,从而达到心灵相容,感情相通,管理者更要学会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尊重下属:尊重人格,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多采纳大家合理的想法。
关心下属:当下属在工作或生活中有困难时,积极主动地了解下属的难处,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领导的关怀。
团结下属:把大家的心聚到一起,把大家的劲拧到一起,当下属取得成绩时,要鼓励他更加努力,给他创造展现才能的机会,当下属犯错失败时,不要抛弃远离他,要安慰他,帮助他走出困境,体现出领导的宽容和大度。
“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这是海尔讲究对员工的“三心换一心”。
(四)倾听和沟通——展示胸怀
管理者要给下属话语权,倾听意见和建议。倾听对管理者至关重要,当员工明白自己谈话的对象是一个倾听者且能虚心接受合理的意见而不是一个急于做出判断的武断、固执的管理者时,此刻他们视你为朋友,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可能还会不隐瞒地给出建议。这样,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不仅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能很好地情感交融,提升工作效率。这更是管理者展示胸怀的良好机会。倾听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认真倾听,做好必要记录。
2.耐心倾听,让对方把话说完(情绪释放后,对方会感到轻松、愉悦)。
3.提一些有洞察力的问题,或许同对方一起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倾听之后要有反馈(改进)。
要管理好下属,就要了解他们,及时找下属沟通,了解情况及问题。沟通是领导者传达自己的管理思路,并激励下属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运用领导艺术,采取符合员工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激励措施,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员工都有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需要,沟通交流,可以使需要得到满足。经常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使上下级彼此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和误会,消除和解决矛盾与纠纷,从而有利于干群良好关系的形成,这应成为学校管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时既讲原则,又讲情感,尽最大可能达成共识。
(五)责任和担当——赢取赞赏
出了问题、受了批评或目标未完成,管理者若只会指责下属,推卸责任,这绝不是一位好的管理者。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承担责任,在责任面前要勇于担当,这样不仅能赢取下属的崇敬,更能受到领导的赞赏。敢于负责,不把自己管辖部门中的问题归咎于他人,自己负起领导的责任,带领下属总结教训,今后不再出同样错误。勇于担当是领导的胸怀、气度和责任。
这件事与我有关,我就会去负责任;这件事与我无关,我就不会去负责任,下属出差错,与我有什么关系?。这不是管理者的思维,更不是领导者的境界。当你用负责任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的时候,你才不会简单的指责和抱怨,你才会问一问自己的内心:作为管理者问题出在哪里?若负担起领导的责任,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①“特里法则”讲的是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指出的一句管理名言: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特里法则”就是要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且能够勇于承担随之带来的后果,才能获得相应的成长与收获。事实上,在组织内部,下属对一个管理者的评价,往往取决于这个管理者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促使下属去进行反思,反思过后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能在团队里面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这种结果已经达到了你作为领导者所发挥出来的榜样的力量。
(六)学习和研究——提升能力
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碰到新问题,领导干部没有真本领、没有硬功夫是很难应对的。管理者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在学识水平和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上,而学识水平和把握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在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思路和过程之中,群众对此是非常关注的,是“骡子是马”,久而久之大家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管理者要养成下面的良好习惯:
1.热爱学习:学习书本、学习别人、学习同事同行……
2.善于思考和研究:分析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创新管理思路……
管理者还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掌控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将非常有利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七)希望和梦想——建立信心
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研究如何让自己工作得快乐?更要思考如何让员工享受工作的幸福?如何帮助员工实现梦想?
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向自己的员工灌输这样的理念:进步的阶梯可以靠别人搭设,但要靠自己不畏艰难的攀登;未成人靠爸爸妈妈培养,成人后就要靠自我培养。让员工始终保持乐观、上进的心态。
作为干部,首先要把管理团队的梦想同学校的梦想紧密相连,然后再同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描绘工作蓝图,让每个人都有自己工作中的梦想。作为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人仅仅是为了钱在工作。快乐地工作取得成效并赢取赞赏以及过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知识分子们共性的一种期望。因此,我们要给他们信心,用希望点燃他们的斗志,带领他们:既能自觉地踏实工作,又能主动地改革创新。使大家每月都有进步,每学期都有提高,每学年都有突破,每个阶段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上下同欲者胜!把自己的梦想和团队的梦想紧密相连,让大家都能播种希望,实现梦想!
(八)分享和奖赏——凝聚人心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最好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和员工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达成的喜悦、分享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通过分享,管理者能很好地传达理念,表达想法,凝聚人心。能不断从员工那里吸取更多有用的东西,形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互动,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杰克·韦尔奇说:“在员工管理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总是把好的业绩与奖赏紧密相连。你做得好,得到的就越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可以丰收。”[7]
员工做出了业绩,领导干部可以从多方面给予奖赏,如当众口头表扬,以他为示范向他学习,绩效考核中体现,评优中体现,晋级中体现,还可以有其他更多的方式。领导的赞赏、奖励,能使员工们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优秀的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比赛的终点,而总是渴望继续前进!”[8]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即使有,也绝不会简单而轻松。领导要面临各种挑战——做好各个方面的平衡,肩负各种责任,承受一切压力。
优秀的领导者——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有默默无闻式的,有爱唱高调的;有充满理性的;有容易冲动的;有的人对于自己的团队非常苛刻,有的人则喜欢细心照料。从表面上,很难看出这些领导有些什么共同的品质。
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面,则会看到,卓越的领导者总是满怀热情地关注自己的员工——关注下属的成长和成功,总是表现得充满信心。而作为领导者,则要展示真实的自己,满怀坦诚、正直、乐观和仁慈的心态。
经常有人问询:领导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答案则是兼而有之。有些特征,如智商和精力,似乎是天生的。而另一些则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逐渐培养的,例如自信心,它在自己母亲的膝盖上、小学、大学和体育运动当中都可以学到。在工作以后,人们又能学到其他的东西——通过反复地尝试,我们学着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失败了,然后从中积累了教训;如果说获得了成功,则增添了自信心,再次去做时便会越做越好。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旦自己成为管理者、游戏规则改变之后,领导才能的培养就开始了。以前,你只需要做自己的工作。现在,你要学会做别人的工作。
总而言之,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常学习,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个过程是思想境界不断提高,领导素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自身的不断修炼,需要组织的耐心培养。
作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每个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行为都应当为学院的教职工起到示范作用,成为教职工的榜样。
希望大家要有反思、质疑的精神,经常对自己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分析、研究,并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坚持不懈地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每个干部要坚决带好自己的团队,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使自己的团队业绩突出,赢得赞赏和尊重。
[1]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十一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帕梅拉·S·路易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西蒙.管理行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玛丽·帕克·福莱特.福列特论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斯蒂芬·P·罗宾期和玛丽·库尔塔.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孔子.论语
[7]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管理日志[M].中信出版社,2009.
[8]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管理日志[M].中信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471
A
(2015)01-11-05
2015-04-30
陈明宇,男,南通理工学院董事长。
本文为南通理工学院董事长陈明宇于2015年4月30日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安宁校区为全院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应用型本科建设培训”时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