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论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自然环境是人才环境的重要子系统之一,不仅影响个体人才的生理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影响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要优化自然环境,以便促进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优化的途径在于:科学认识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法制建设,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自然环境;个体人才;成长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的实践活动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人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环境。自然环境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环境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个体人才的成长及作用的发挥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研究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有利于人们根据规律认识和改造环境,进一步优化自然环境,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人们周围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环境的总和。从结构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由自然介质、自然资源和自然营养三部分组成。自然介质是各类自然要素所组成的“并集”,是成才主体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介质内的某一特定范围、某一特定物质、某一特定空间等直接联系到人的那部分介质,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生活质量的自然环境因素。它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淡水资源等。自然营养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要素,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自然介质、自然资源和自然营养由外向内,共同构成自然系统,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人才成长。同时三者又是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各个系统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自然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人才是指那些具备良好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由此可见,人才是具有良好素质与创造性成果的统一,人才的成长则是个体人才素质的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过程。笔者主要从个体人才的素质的内化和外化两个方面探讨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影响人才个体素质的形成和优化
人才的素质主要由思想素质、智能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构成。自然环境是人才环境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它对人才个体素质的形成和优化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人才个体的生理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影响个体人才的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是人才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形成的内在物质基础,是人才进行实践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一方面,自然环境通过能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铁、磷、钙、气温、气候等影响人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如,北方人比南方人身躯高大壮实,高原地区的人比平原地区的肺活量大,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平均寿命比生活在炎热气候环境中的长。另一方面,自然环境通过提供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来满足个体生理发育的需要,为人才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因此,人才所处环境中的自然资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才生理素质的水平。如生活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地方的人才个体由于能够获得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2.自然环境影响个体人才的智力素质。
大脑是人才智力素质的基础,而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所提供的食物和信息。自然环境对人才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自然营养对人才智力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粮食、水果、蔬菜等能够为人才大脑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柠檬、橘子中的维生素C能够使脑的功能敏捷、灵活,使脑细胞结构紧固;荞麦、卷心菜中的维生素E可以保持脑的活力,预防脑疲劳。因此,自然环境提供的营养的丰富程度将对人才个体智力的发育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二,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影响人才智力。智力是人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人脑对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和整理的能力。人脑储存和加工的信息越多,智力越能够得到开发和提高。因此人脑所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智力水平的高低。便利的自然条件,以便捷的交通为例,能够将外界的新思想、新的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传进来,还为人才亲自去体验外部世界提供了便利,帮助人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进而使智力得到开发。
3.自然环境影响个体人才的心理素质。
个体人才的心理素质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等。这些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优化不仅受到遗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还与他们生活和成长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兴趣,从而产生刺激人才成长的推动力,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就是在游历了秀丽的大好河山之后,树立起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并持久奋斗。另外一方面,自然环境能够改变或培养人的意志、性格和气质,为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容易形成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相反,在条件好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容易沉浸在索取和享受中,意志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此外,自然环境中的梅、兰、竹等坚定、顽强、向上的宝贵品质陶冶着个体人才的情操,激励个体人才形成坚定、顽强、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自然环境影响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
创造性是人才的最本质的属性,是区分人才与非人才的最显著的标志。这种创造性表现为人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劳动,以及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创造性成果。自然环境影响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进而影响个体人才创造性成果的取得。
1.自然环境间接影响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
自然环境通过对素质优化阶段的影响,间接影响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个体人才自身的创造力水平与个体人才的创造力发挥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个体人才的创造力主要形成于素质优化阶段。因此,个体人才创造力生成的实质就是自然环境影响的过程。
2.自然环境直接影响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
在外在活动质变阶段,个体人才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挥创造力,进行创造性活动,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个体人才经过内在素质的优化阶段,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思想、行为,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具备了一定的创造力,为成才个体由模仿性劳动、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的转变,由一般劳动成果向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潜在的可能。个体人才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则必须把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必要的外在条件结合起来。这里的外在条件既包括自然的条件和社会的条件,物质的条件和精神的条件。自然环境为个体人才创造力发挥提供物质条件,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如,对于地质学人才来说,矿产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良的地区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创造力,矿产资源稀缺、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会制约地质学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动植物学人才来说,动植物丰富的地区能够使其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反之,动植物稀少的地区则会制约动植物学家创造力的发挥。
由上述可知,自然环境作为人才环境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个体人才成长素质形成阶段、外在活动质变阶段都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应该科学认识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优化自然环境,使其为人才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科学认识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自然环境对个体人才成长的影响,表现为影响个体人才的成才物质基础、动力源泉和成才能力结构等方面,同时进一步表现为自然环境制约个体成才方向(类型),成才速度,成才难易,成才层次(水平)等。个体人才要科学认识自然环境的影响,才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促进人才价值的有效实现。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化自身的素质,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信息,增长见识,开发智力;在自然、秀丽的风景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等。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环境,有效开展创造性活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升成才层次。改造环境的过程其实也是素质再提升的过程。因为人才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体力和智力,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分别使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取得成果。成果的取得为人才体力和智力的强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人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实践活动纵深发展的需要提高心理素质。在这样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人才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智力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这种反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给人类提供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同时也以一种异己力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失衡日趋严重,日益影响人才素质的优化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如何使人和自然的关系重新协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今人类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个体人才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相统一,把自然界看做是与人类相互依存的伙伴,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绝不以损害环境来换取发展。
(三)加强法制建设,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在遵循自然规律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制度保障,协调人与自然平等互利、协调发展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空间,建立统一、和谐的人—境关系,为人才又好又快地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说,要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素质,促使环境执法程序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执法效益和效率;加强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建设,提高司法公正性、权威性和效率性;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健全执法检查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从而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1]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罗洪铁.现代人才资源开发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夏子贵,罗洪铁.人才学论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肖恒.论自然环境与人才成长的辩证关系[J].沈阳大学学报,2008,(5).
C961
A
1009-6566(2015)01-0125-03
2014-12-30
黄冬霞(1987—),女,湖南郴州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