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琪芳、胡晓骏、陈炜
(嘉兴市南湖区统计局,浙江嘉兴 314000)
新常态下做好县级扶贫统计监测工作的探索
——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例
吴琪芳、胡晓骏、陈炜
(嘉兴市南湖区统计局,浙江嘉兴 314000)
在经济增速趋缓的“新常态”下,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在监测目的、监测范围、监测分析上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基于对嘉兴市南湖区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实践经验的归纳整理,提出了扶贫统计监测工作机制上的三项探索和监测成效上的三个拓展。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机制;监测成效
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正式启动“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统计监测”。该项工作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2013年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的要求进行的专项调查,是全面掌握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及变化特征、及时监测扶贫开发工作实施进程和效果的重要途径,将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三期叠加”的特征。在此大背景下,扶贫统计监测工作也出现了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监测目的由“了解扶贫开发进程”丰富为“增强社会发展信心”。长期以来,扶贫统计监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收支状况,了解扶贫开发的进程与效果。但是,面对经济新常态,公众对于经济下行预期强烈,对于民生保障水平增长信心弱化。因此,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客观反映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情况,将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预期,树立社会发展信心。
2.监测范围由“欠发达地区”拓展为“地域全覆盖”。长期以来,因扶贫工作的重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扶贫统计监测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有工作”的认识,甚至认为“较发达地区不需要扶贫统计监测”。事实上,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和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生活状况更值得关注。因此,本着“越是经济发达地方,越要关注低收入群体”的扶贫监测新理念,“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统计监测工作呈现了地域全覆盖的新特点。
3.监测分析由“单指标纵向分析”转变为“多指标横向对比”。长期以来,扶贫统计监测的分析习惯于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速度,是单个指标从时间上进行的纵向分析。但是,随着经济运行“新常态”,社会更加关注于“收入增长是否能跑赢GDP”、“低收入农民收入增长能否快于普通农民”等问题,扶贫统计监测的数据需与国民经济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进行横向对比,数据分析要求进一步提升。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所带来的扶贫统计监测工作新特点,努力提升扶贫统计监测工作的数据质量、工作效率,南湖区在工作机制下进行了以下尝试:
1.建立“三定管理”责任制。南湖区探索建
立了监测工作的“三定管理”责任制。一是制度上“定责任”,南湖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南湖区扶贫统计监测调查工作制度》,以制度推进监测调查工作的开展;二是人员上“定职责”,南湖区建立区、镇、村三级统计调查人员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南湖区扶贫统计监测工作辅助调查员考核办法》,从调查基础工作、调查业务工作、其他相关工作等三大类、六小项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实施分档次年终考核补贴;三是数据上“定要求”,南湖区以数据质量为要求,制定了“日记账季度会审”制度,并从工作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形成严密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截至2014年底,区局开展会审辅导12期,区镇上门指导辅助调查员、记账农户数59次。
2.推行“示范网点”学习制。南湖区结合嘉兴市的统计“双强”行动,积极探索开展“扶贫监测示范点建设”活动,分别在大桥镇焦山门村建立“省级样本监测示范点”,在新丰镇金章村建立“市级样本监测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互帮互助”机制的扶贫统计监测联系网络,打通调查员交流环节,分享在记账指导、数据评估等方面的心得,确保扶贫统计监测工作科学高效。一年多来,区局共组织其他监测点相关调查人员前往示范点学习交流三次,查找自身问题,学习优秀经验,较好地发挥了示范点引领作用,为提升我区扶贫统计监测整体质量起到了较大作用。
3.实施“三项流程”监管制。南湖区针对该项监测工作的特点,探索出了“三项流程”监管制度,主要做法为:“事前”监管,从源头建立原始资料归档机制。采集数据前,由调查员上门了解样本户基本情况,形成包括就业、扶贫政策措施享受等内容的《基本情况台账》;每月调查员还需填写《农户家庭收支登记账》,记录收支情况。“事中监管”,建立逐级审核录入机制。在数据逐级报送过程中,对于基础数据,由村调查员对其进行初审;各镇统计指导员二次审核,并录入;局专业人员严把整体审核关,对存疑数据进行逐一核实。“事后监管”,建立记账条目分析机制。南湖区利用“扶贫统计监测日记账信息汇总系统”,提高季度分析效率,通过计算汇总各月份帐页中每户的日记账数目,直观反映各样本点的工作开展情况,便于区、镇专业人员针对性上门指导工作。
如何使扶贫统计监测工作的效用最大化,让纯粹的监测数据转化为实在的社会服务?为此,南湖区在监测工作成效上进行了以下拓展:
1.结合中心工作,助力政策研究。2014年,南湖区正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作为全区中心工作恰巧与低收入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南湖区特意建立全区扶贫统计工作联络制度,在进一步发挥区农办(扶贫办)和统计局联合优势的基础上,扩大部门间横向联系,协调财政、发改、民政、农经、税务等多部门(单位)共同探讨和商定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文件,立足于监测数据,为低收入农民群体发声,为其争取一定的政策倾斜。
2.引导舆论宣传,还原民生冷暖。为了更好地反映南湖区低收入农民的生活状况,加大宣传扶持力度,南湖区利用浙江在线、嘉兴在线等网络平台以及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报刊资源,为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宣传造势。截至目前,已经刊发《南湖区“三步走”全面部署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南湖区开展扶贫统计监测数据评估工作》等信息,并邀请相关媒体采访大桥镇辅助调查员以及低收入农户,编辑出《小账本呵护低收入群体大民生,农村贫困住户收支有“账”可查》的新闻稿,为扶贫工作发声,还原民生冷暖。
3.整合社会力量,丰富统计服务。南湖区在扶贫统计监测中以服务为导向,以直接或间接改善低收入农户生活状况为核心理念,积极丰富扶贫统计监测领域的统计服务。南湖区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开展了帮困座谈3次,涉及对象25人,并根据低收入农户家庭具体情况,积极整合社会力量进行帮扶。目前,已联系辖区内的两所高校,分别帮助新丰镇金章村蒋甫明、汤法根等两户监测的低收入农户争取到帮扶资金5万余元,缓解了其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
未来,南湖区将进一步在监测模式、监测质量以及监测服务上做文章,优化经济新常态下县级扶贫统计监测工作,推进民生监测水平的提高,客观、真实地反映扶贫工作的进程与实效,低收入农户的生活状况得以反映,使各级政府的扶贫效果能够得以体现。
(责任编辑:王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