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发南
(桐乡市统计局,嘉兴桐乡 314500)
当前基层统计人员持证情况分析
——以桐乡市为例
倪发南
(桐乡市统计局,嘉兴桐乡 314500)
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是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和稳定性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桐乡市统计从业人员持证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在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认识及对统计人员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统计从业人员持证率及加强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
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继续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敏感性越来越高,这对作为第一手数据提供者的基层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通过统计继续教育对全市统计从业人员进行清查摸底,发现当前桐乡市基层统计人员还存在着持证人员的数量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专职少、兼职多,人员调动频繁,稳定性不高,工作延续性不够,考试合格率下降,工作水平相对偏低,人员管理难度大,教育培训效率不够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统计从业人员持证率,稳定全市基层统计人员队伍,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能力。
目前,基层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统计工作创新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统计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有否参加继续教育,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对统计事业在改革创新中的向前推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统计持证人数逐年增加
随着统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和统计法制观念的日益深入,会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在读生为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对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市统计局和各镇街区统计中心更是加大宣传,广泛动员,通过下发文件、政务信息公开网站、统计业务培训会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考试培训通知,使基层统计工作者人人知晓。全市统计人员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统计工作持证上岗率逐年上升,已从2006年的1564名持证人员增加到2014年的3215人,9年时间增加了1651人,增长了51.4%。2014年,全市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中,女性达到2247人,占比69.9%,男性968人,占比30.1%。
表1 2006年—2014年桐乡市统计人员持证情况
(二)统计持证人员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
经过多年人员结构的调整和大批年富力强的新鲜血液加入,以往以老统计、老会计为主的情况已基本得到改观,年轻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现有统计从业人员中,30岁及以下有537人,占比16.7%,比2009年提升11.7个百分点;30-40岁有1137人,占比35.3%,比2009年提升9个百分点;40-50岁944人,占比29.4%,比2009年减少4.3个百分点;50-60岁有523人,占比16.3%,比2009年减少1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74人,占比仅2.3%。可见中青年人员已经成为统计从业人员的
主力军,年龄最小的为1995年出生,今年20周岁。
表2 2009年和2014年桐乡市统计持证上岗人员年龄结构
(三)统计持证人员文化程度持续提高
人员队伍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统计人员平均学历的提高。2006年,桐乡市换证的1564名统计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460余人,占总人数不到30%。而2014年统计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已成主流,占比达到66.9%,提升幅度显著提高。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有759人,研究生学历1人,占全部统计人员的23.6%。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只有180人,占比不足6%。由此可见,当前统计人员队伍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基层统计队伍已经初具规模。
表3 2014年桐乡市统计持证上岗人员学历情况
近年来,桐乡市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统计从业人员队伍在不断扩大,统计人员持证人数也逐年增加,同时加强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项专业业务培训,全市统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认识及对统计人员的管理上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统计人员持证的认识不够,基础工作不扎实
统计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在企事业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都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但由于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有相当一部分统计从业人员因为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统计从业资格的持有情况不予考虑。部分单位还存在具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做统计工作,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的情况。
(二)统计人员调动频繁,持证人员以兼职为主
由于企业单位的利益驱动,对统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工作是尽尽义务,没有经济利益可图,部分统计人员由于干统计工作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不能安心于统计工作,导致统计人员调换变动较为频繁,统计从业人员更换后,持证人员普遍认为有无统计证意义不大,所以大部分人员放弃继续教育。全市目前从事统计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人数300多人占全部统计从业人员不到20%。全市2400多名参加继续教育的统计人员中,专职统计人员600多人,仅占25%左右,大多数单位的综合统计工作由会计兼任,由于不是专职,统计工作成了兼带,只能到月底抽出几天时间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统计工作,因此无法保证报表数据质量和上报时间,统计报表数据不实、报表迟报、统计台账不建或不健全、原始记录缺乏、历史统计资料无人整理保管的现象仍存在,甚至存在着上级检查时才急于补齐台账的情况。
(三)报名参考人数稳定,而考试合格率有所下降
随着统计从业资格宣传和统计法制检查的不断深入,从业资格考试作为毕业生提高岗位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受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考试报名人数比较稳定。由于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较低,大家更倾向于考取统计证。但随着考试难度有所加大、考试纪律严格,考试合格率有所下降。桐乡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一直在200人以上,2012年报考人数突破300人,但是2010-2013年考试合格率呈现下降态势。2014年桐乡市统计局采取提高考生培训率、到课率,加强考前培训,狠抓教学质量等手段,合格率有所提升。
表4 近五年统计从业考试合格率情况
(四)统计人员管理难度加大,教育培训效率不够高
统计调查单位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对待统计继续教育的意识存在淡化的倾向,一些统计调查单位负责人认为继续教育投入会增加单位的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可以不参加的就不参加,使得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所有的统计年报表、月报表,上级统计部门催的时间都紧,基层统计人员又是兼职的比较多,基层统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难以很好地协调好工作和培训的关系,工学矛盾始终未被有效破解。其次,传统统计继续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统计知识更新的需要,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统计人员普遍要求开展网上继续教育,并且在培训内容上更突出实用性。同时由于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漏洞,统计人员管理系统的信息不全,信息更新不及时,统计管理部门人员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统计继续教育工作在开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得统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到训率不高。在2012-2013年度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有近300名有证人员联系不上,经分类统计,有退休的、有去外地的、有不再从事统计工作了的、还有已经离开原工作单位了的。同时还存在着部分学生为考证而考证,考出后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桐乡电大有10多人考有统计证,但未到统计部门备案。通过近几年组织的统计教育来看,到训人数每两年基本保持在2400人左右,占全部持证人员的75%左右。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统计法制意识。由于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一是统计主管部门自身要亲力亲为,提高基层统计宣传意识,以“统计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等为宣传切入点走进企业,使广大统计人员主动自觉申请统计从业资格,从而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的最终目标;二是在采用现代化方式宣传的同时,结合“走出去”的模式,在人群集中的地段举办统计知识咨询,分发相关宣传资料;三是进一步深入基层,联合举办统计法制、统计知识的讲座,还要结合日常统计工作,对参加统计先进评选、知名品牌评选的单位,积极争取将统计人员是否持有统计从业资格列入必要条件之一,进一步提高统计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高统计持证上岗率。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以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统计从业人员查询平台,通过一套表单位人员报送信息和各专业掌握的报表报送人员信息,对是否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和统计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查询。同时,各镇街区统计中心和局队各专业科室要建立统计人员统计持证上岗数据库,利用统计年报会议的签到册整理出在报单位中无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对这部分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排查。二是利用统计执法检查、统计稽查、巡查等手段,将是否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列入执法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增加统计执法的次数,对新进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其参加当年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提醒多次、屡教不改的单位严格执法,绝不姑息。对拒不改正的单位要从重处罚,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在操作上可以结合统计从业资格日常工作来开展,比如对专项检查中无证备案人员但未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单位进行梳理,并将名单落实到各个职能科室,作为重点稽查对象进行检查,起到稽查与宣传并进的效果;对无故缺考、考试未合格人员的单位作为下一年稽查对象进行重点检查。
(三)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提升统计培训效率。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重要工作,是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重要环节。统计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建议参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持证人员每两年一次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长,并把持证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实施监督检查的内容之一,并形成制度化,从而更加体现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建设适应服务型统计的要求,尝试推广网络化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模式,通过使用网络继续教育,学习方式更灵活、课程内容更丰富、培训成本更节约、工作效率更突出,学员可通过网络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学习。
(责任编辑:牛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