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强,孙连凯,臧 婷
(1.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 组干处,天津 300042;2.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 生态城分局,天津 300467)
·法学研究·
非法移民类型的区分及辨识初探
刘新强1,孙连凯2,臧 婷2
(1.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 组干处,天津 300042;2.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 生态城分局,天津 300467)
近年来,如何有效打击“非法移民”已经成为跨国犯罪预防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如何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非法移民存在一定的误区。从区分非法移民类别的重要性出发,以“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为例,分析比较各自特点、混淆之处、区分难点、辨识方法、以及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就如何应对这两类跨国犯罪实施的应对策略。
非法移民;人口贩卖;人口偷渡;区分难点;应对策略
自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现代国家主权意识和边防控制意识的出现,“非法移民”一词频频出现在各国的移民法条中。非法移民,中文称之为“偷渡客”,指非本国公民通过非法方式跨越边境的“移民”。目前,非法移民,特别是人口偷渡和人口贩卖,凭借其每年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暴利,成功挤身于全球性跨国有组织犯罪服务行业,成为仅次于毒品交易、贩卖军火的全球第三大犯罪产业,严重威胁着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体上说,人口移居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国家边界限制了人口迁移,却无法阻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伴随移民潮出现的疆界弱化趋势。非法移民与全球经济大规模发展及国家移民政策密切相关,是全球经济与政治体系发展过程中的衍生物[1]。
非法移民、人口偷渡、人口贩卖之间的关系为:非法移民属于国际移民的一种,人口偷渡是非法移民的特殊产物,而人口贩卖(跨国)则是人口偷渡的分支[2]。三者在非法入境方面具有共性,但各自的经济意图和涉及的处置部门却不尽相同。非法移民与人口偷渡相类似,二者均为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自愿型交易,受益者包括组织偷渡者,偷渡者以及第三方。而人口贩卖的受害者则处于被强迫奴役、或是被不公平的工作合约诈欺、或是被严重剥削,基本人权被完全剥夺,其经济利益来自贩卖行为本身以及对受害者进行剥削的结果,其行业的丑恶性和危害性受到社会道德和舆论的谴责。
此外,非法移民,特别是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是跨国有组织犯罪在全球获得非法经济利益的重要渠道。为遏制、打击和削弱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在非法移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联合国在《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联合国打跨公约》)的两份补充议定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反海、陆、空偷渡人口的补充议定书》(以下简称《反偷渡议定书》)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以下简称《打击贩运议定书》)中,分别对人口偷渡和人口贩卖给出了定义[3]。根据议定书中的条款,人口偷渡侵犯国家权力,并涉及移民问题,因此,应运用法律手段和政府职能进行打击和处置;而人口贩卖侵犯人权,在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在法律上对被害人加以保护[4]。
(一)政策方面
不同类型的非法移民涉及不同的法律、政策和执法策略。人口贩卖因其对受害者进行贩运和剥削过程中使用强迫手段而被公认为侵犯人权,相关国家应采取法律及其他措施将其定为刑事犯罪。比较而言,人口偷渡的自愿行为则被认定为违反国家移民法规。一些国家在打击处置人口偷渡的犯罪行为中运用逮捕、拘留或者遣送出境等执法手段。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依照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被定义为违法犯罪行为才会受到逮捕和关押,而申请难民保护和寻求政治避难类的“非正常”移民则被视为因贫困而造成的异常迁移,不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可免于处罚[5]。因此,国与国之间的执法部门应明确区分被贩卖者、偷渡者、申请难民保护等“非正常”移民,以便视国情和受害者需求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执法策略加以处置。
(二)人权方面
各国执法部门从基本人权、国家职能范畴以及受害者特殊情况等方面对人口贩卖这一犯罪行为予以打击。根据《欧洲人权公约》的有关条例,人口贩卖者强迫受害者劳动的行为被视为违反国际法中涉及反奴隶制度的规定,侵害了被贩卖者的人权。尽管大多数国家为执法机关提供了正确应对人口贩卖这一犯罪行为的处置方法,但也有一些国家从尊重受害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将人口贩卖视为侵犯人权的行为而不列为犯罪行为[6]。
(三)公众认知方面
社会舆论影响着公众对人口贩卖活动中受害者的态度以及受害者在媒体中的形象。首先,部分公众对人口贩卖活动中被强奸或遭到暴力袭击的女性受害者存在质疑,认为受害者不是被胁迫而是自愿从事卖淫活动,认为政府或者社会救助组织无需对这一类受害者开展救助[7]。因此,准确定义人口贩卖行为,特别是明确这一过程中被迫从事卖淫活动的女性受到的伤害及悲惨境遇,将改变公众的认知态度。其次,媒体在反映人口贩卖受害者形象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缺乏清晰的概念,公众对人口贩卖的认知程度可能仅停留在色情行业上,就难以真实、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如何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法律和社会对人口贩卖行为的处置,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受害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如何区分人口贩卖与人口偷渡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关于二者相互转换的问题
尽管两份《补充议定书》中对人口贩卖与人口偷渡进行了定义,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人口贩卖的典型特点是犯罪分子对受害者使用欺骗、强迫、威胁等手段,或者运用人身攻击等暴力手段谋利;而组织偷渡者与偷渡者之间不存在上述行为,偷渡者属于自愿行为,双方无剥削行为存在[8]。然而,随着各国边境管理工作逐渐加强、移民政策不断完善,偷渡的危险性加大、利益缩水,从而促使组织偷渡者以提高利益为目的单方撕毁合约,增加对偷渡者的强制剥削,而这些暴力行为最终造成人口偷渡转化为人口贩卖[9]。例如,一些偷渡者到达目的地国后被迫从事非法工作以偿还“交通贷款”即可被视为二者转换的典型事例[10]。
(二)联合国补充议定书的不足之处
两份议定书形式主义的成分明显高于实际操作和运用,缺乏深入、有针对性处置两种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首先,议定书中没有明确指出由哪个部门负责对两种犯罪行为进行辨别[11]。由于被贩卖者常常受到心理及生理的伤害,因此需要接收国考虑人道主义及照顾性因素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和保护,从而加重了国家的行政负担,导致一些接收国负责辨认非法移民的边境当局及移民官员更倾向于将被贩卖人员划归为偷渡者[12]。此外,人口偷渡的定义较为广泛,适用于所有非正常类移民,包括少部分持非法身份入境的被贩卖人员[13]。尽管某些特征可作为区分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的依据,但是两份议定书中并没有明确承认两种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互换的可能性,因此,对多数案件开展主动调查的可能性不大。
(三)关于法律界定的问题
从刑法角度来看,以卖淫剥削或强迫劳动为目的的人口贩卖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而刑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这些价值观。人口贩卖的违法行为包括:以谋取暴利为目的强迫他人卖淫;强迫从事体力劳动;强迫受害人提供服务;奴役受害人或类似行为;强迫建立多种类型的奴役或依附关系;摘除人体器官;强迫儿童提供色情服务等[14]。这些行为清楚地说明,人口贩卖即为犯罪。然而,一些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将人口贩卖产生的社会影响程度作为立法准则,使得部分属于人口贩卖的犯罪活动无法被定性为犯罪行为。在这方面,中国对于贩卖人口的刑法释义显然更为严格,即形式和内容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即可判定为犯罪。
(四)关于国家界定的问题
实际上,许多国家对人口贩卖的界定存在误区,他们或者忽视了本国境内人口贩卖的现实情况,或者将任何非正规形式的移民均界定为人口贩卖[15]。一些国家由于缺少针对人口贩卖的刑事犯罪立法,因此无法把人口贩卖归属于违法犯罪[16]。此外,许多国家的移民法规十分宽松,允许个人跨境活动且无需出示有效证件;一些国家将色情行业合法化,使其需求有增无减;还有一些国家的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偷渡”与“贩卖”的差别,这些情况均导致色情人口贩卖活动异常活跃[17]。此外,一些执法机关不愿意处理人口贩卖的原因就在于很难将其与卖淫案件进行区分。由于无法辨认受害者,且有些受害者不愿意主动报警,致使色情人口贩卖活动日益猖獗。
经过对不同类型的非法移民案件开展调查、比较、研究后,总结出六种方法可用于辨别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1.人口偷渡的非法跨境活动遍及全球;而人口贩卖既可发生在国际范畴,也可发生在一国境内[18];2.所有形式的人口偷渡均属于非法出入境行为,无合法证件;而许多被贩卖的人员在过境时使用的却是合法的护照和签证[19];3.人口偷渡与非法的金钱交易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组织偷渡者提供非法移民服务,而偷渡者自愿支付服务费用以便非法进入目的地国;而人口贩卖商对被贩运人员使用的是欺骗手段并对其进行剥削,且多在被贩卖者未知的情况下达到获利目的;4.偷渡者自愿参与偷渡行为,不存在被强迫或被剥削成分[20]。偷渡交易自偷渡者到达目的地国后自行结束,偷渡者可随时离开;而被贩卖人员却无权自行离开或终止交易,且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逃跑或在得到贩运者的许可后方可离开[21];5.如前所述,偷渡行为自偷渡者通过边境后即自行结束;而被贩卖人员在到达目的地国后却继续被剥削或被强迫劳动;6.偷渡者对待组织偷渡者的态度与被贩卖者对待贩卖商之间的态度截然不同。通常偷渡者视组织偷渡者的行为为善举而非犯罪,而组织偷渡者也认为自己为客户提供有价值服务并重视相互间的业务关系;与之相对的是,这种关系在人口贩卖商与被贩卖者间存在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22]。
非法移民威胁国家的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均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一)国际社会关于打击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的应对策略
有效打击非法移民的策略应包含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所谓长期目标是指从政治、经济、人口等方面针对非法移民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出台的解决方法和处置措施;而短期目标是指如何既满足申请避难者的真正需求,又消除犯罪分子对国家稳定造成的威胁[23]。国际社会针对涉及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出台的应对策略包括:1.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于2000年通过的《联合国打跨公约》及其两份补充议定书,被视为对犯罪分子进行起诉并对受害者提供保护的执法依据。该公约及其议定书为打击人口贩卖和人口偷渡提供了立法范本;2.大多数欧盟国家签署了《欧盟理事会关于打击人口贩卖公约》,并依此执行[24];3.联合国难民事务署最高委员会建议刑事执法机关制定一系列措施以区分难民、避难者以及其他形式的移民[25];4.许多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打击人口贩卖,并推动相关国家立法惩治犯罪,同时积极组织营救受害者并向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二)美国在打击人口贩卖方面的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被视为“人口贩卖的乐土”,美国各州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口贩卖活动。为了应对日益猖獗的人口贩卖活动,美国政府提出了“3P模式”,即预防贩卖行为(Prevention)、为受害者提供帮助(Protection)以及对犯罪分子进行起诉(Prosecution)。该应对策略自实施之日起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且延用至今[26]。此外,美国国会颁布了《人口贩卖受害者保护法》,该保护法通过不同的层级系统,按照人口贩卖的严重性及受害者人数,将150个国家划分为来源国、中转国、目的地国[27]。目前,该保护法被更名为《人口贩卖受害者再授权保护法》,此法案不仅增加了对受害者的保护条款,而且扩大了国会、劳工部、国土安全部、健康及人权服务部以及国际开发署的职权范围。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等部门也陆续加入到打击人口贩卖的队伍中[28]。此外,打击人口贩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贩卖的来源国和目的地国之间的预防性措施。为此,美国执法部门还发布了《人口贩卖情况分析报告》,用于通报、预防及起诉人口贩卖活动,同时还包括对受害者进行营救、转移以及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的进展情况,以便鼓励相关国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此类违法行为[29]。
(三)澳大利亚在打击人口偷渡方面的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倍受非法移民问题的困扰。为应对这一难题,澳洲法律规定所有未持有效签证入境或滞留国境内的非本国公民,必须被集中关押在五个“移民拘留中心”进行审核后重新获得有效签证或被遣送出境[30]。澳大利亚政府还通过改革立法,扩大了政府在截获、变卖、销毁偷渡船只等方面的权力,同时增加了海岸巡逻队的资金装备和执法权力,以便更好地打击、追捕、拦截、搜查可疑船只。澳大利亚政府于2001年实施的《边境保护法》中规定犯有偷渡行为的罪犯最低刑期为5年,这项法律规定有效制止了部分偷渡行为的发生[31]。此外,澳洲政府在重点入境口岸和机场增加了移民官员数量,并与国际情报机构、亚太及中东等国家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打击非法移民。鉴于人口偷渡属于跨国有组织犯罪,因此,澳大利亚政府于2004年签署并加入了《联合国打跨公约》[32]。
(四)中国在打击人口贩卖方面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中国始终把打击贩卖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犯罪活动作为打击人口贩运的重点。中国国家反拐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主要负责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进行综合治理,采取在重点地区建立被解救妇女儿童的中转、培训和康复中心等措施,以有效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早在2001年,中国政府就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将预防、打击和减少拐卖等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作为保护妇女儿童的重要目标。各地普遍建立了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及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多部门反拐工作长效机制,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案件,成功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在重点地区建立了被解救妇女儿童中转、培训和康复中心;实施了一批预防犯罪和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的试点项目。2011年,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地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确保两个纲要顺利实施。2013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4万余起,解救被拐卖妇女约5万人、儿童2.4万余名,打掉拐卖犯罪团伙5000多个,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3.3万人。
此外,由于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在人口贩卖活动中的日益猖獗,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展打击人口贩卖犯罪活动的国际执法合作。中国是《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缔约国,在切实履行公约义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打击人口贩运国际合作。此外,针对边境地区出现的人口贩卖问题,中国政府很早就加强了与东南亚诸国的合作。早在2004年,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6个湄公河流域国家就共同签署了《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对拐卖人口谅解备忘录》。自签约以来,六国政府信守承诺,大力加强预防拐卖、保护救助受害人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拐卖犯罪行为,使众多拐卖犯罪受害人和潜在受害者从中受益。在东盟地区,中国公安部先后与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警务部门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警务合作协议,并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确定为合作的重要领域。此外,中国重视与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实施“打拐”、“防拐”项目,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机构间反拐项目、英国救助儿童会等组织均开展了与预防、打击人口贩卖相关的国际合作。
总之,非法移民已经不再是某一国家的内部问题,而是具有跨国性,同时也是颇受争议的国际问题。非法移民潮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而参与其中获利的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也对国际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我国作为受害国之一,既要保护合法移民的权益,又要预防和遏制非法移民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犯罪行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
[1][2]Raimo Vayrynen.‘Illegal Immigration,Human Trafficking and Organized Crime,in George J.Borjas and Jeff Crisp(eds.)Poverty,Inernational M igration and Asylum(Palgrave,2005),143,161.
[3]The Protocol to Prevent,Suppress and Punish Trafficking in Persons,Especially W omen and Children, Supplementing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ransnational O rganized Crime,adopted 15 Nov.2000,G.A.Res.A/55/25,UN GAOR,55th Sess.,Annex II,UN.Doc.A/45/49(2000),Art3, 6-9.
[4]C.Brolan,‘An Analysis of the Human Smuggling Trade and the Protocol Against the Smuggling or M igrants by Land,Air and Sea(2000)from a Refugee Protection Perspective’(2002)14 International JournalofRefugee Law 4,573-577.
[5]Matild Ventrella M cCreight,‘Smuggling of M igrnts,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and Irregular M igration 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2006)12 European Law Journal1.107.
[6]GeneralCommentNo.15(The Position of Aliensunder the Convenant)(1986),para9.
[7]Zbigniew Lasocik,‘Human Trafficking:a challenge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member states(w 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oland)’,in Leslie Holmes(ed), Trafficking and Human R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23.28.31.
[8]Zbigniew Lasocik,‘Human Trafficking:a challenge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member states(w 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oland)’,in Leslie Holmes(ed), Trafficking and Human R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28.
[9]G.Vermeulen,International Trafficking in W omen and Children(2001)Revue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Penal, Nos 3-4,837-90,cited in Leslie Holmes,Trafficking and Human R 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28.
[10]K.Karsznicki,Handel ludzm i w sw ietle badan postepowan karnych prowadzonych w latach 1995-2005,in Laocik(2006),257,cited in Leslie Holmes,Trafficking and Human R 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28.
[11][12][13]Anne Gallagher,‘Human Rights and the New UN Protocols on Trafficking and M igrant Smuggling:A Prelim inary Analysis’(2001)23 Human RightsQuarterly 1.1000.
[14]Zbigniew Lasocik,‘Human Trafficking:a challenge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member states(w 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oland)’,in Leslie Holmes(ed),Trafficking and Human R 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23.
[15]Anonymous,‘Trafficking in PersonsReportO ffice to Monitor and Combat Trafficking in Persons’(2004)8 Trendsin O rganized Crime 1.42.
[16]F.M.Jandl Sarricaand C.Borneto,GlobalReporton Trafficking in Persons(2009),cited in Leslie Holmes, Trafficking and Human R 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2.
[17]Jo Doezema,‘Now You See Her,Now You Don’t: Sex W orkersat the UN Trafficking Protocol Negotiation’(2005)14 Social and Legal Studies1.61-89.cited in Kimberly A.M cCabe,The Trafficking of Persons: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es(Peter Lang Publishing,2008),33.
[18]Tom Obokata,‘Smuggling of Human Beings from a Human R ightsPerspective:Obligationsof Non-State and State Actions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2005)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ugee Law 2.397.
[19]Leslie Holmes,Trafficking and Human R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 2010),2.
[20]P.Twomey,‘Europe’sO ther Market:Trafficking in People’(2002)2 European JournalofM igration and Law 1.7.
[21]Leslie Holmes,Trafficking and Human R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 2010),2.
[22]S.Zhang and K.Chin,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uman Smugglers(2004),cited in Leslie Holmes, Trafficking and Human R ights:European and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2010),3.
[23]Andreas Schloenhardt,Illegalm igration and m igrant smuggling in the Asia-Pacific:Balancing regional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in Melissa G.Curley and W ong Siu-lun(eds.),Security and M igration in A-sia:The dynam ics of securitisation(Routledge, 2008),35-36.
[24]Joce Hart,In the News:Human Trafficking(Rosen, 2009),45.
[25]UNHCR,Executive Comm ittee,Interception ofasylum-seekers and refugees:The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UNHCR Doc EC/20/SC/CRP.17(9 June 2000),para 34(a),also see Siron and van Baeveghem,Trafficking in M igrantsthrough Poland,306-7.
[26]The President’s Interagency Councilon Women,US Department of State,Pressing Forward to Stop Trafficking in W omen and Children 2,2000.See also, LeRoy G Potts Jr,‘Global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assessing the successof the United Nations Protocol to Prevent Trafficking in Persons’,The George W 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2003,(35):1.
[27][28]Kimberly A.M cCabe,The Trafficking of Person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es(Peter Lang Publishing,2008),62-63.61.
[29]Joce Hart,In the News:Human Trafficking(Rosen, 2009),41. Kimberly A.M cCabe,The Trafficking of Person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es(Peter Lang Publishing,2008),60.
[30][31][32]Mary Crock,Ben Saul and Azadeh Dastyari, Future Seekers II:Refugeesand Irregular M igration in Australia(The Federation Press,2006),154.
Distinguish Different Type of Illegal Imm igration
LIUXin-qiang1,SUN Lian-kai2,ZANGTing2,
(1.Director of Personnel Division of the Tianjin Politics and Law Committee,Tianjin 300042,China; 2.Eco-city Branch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ublic Security Bureau,Tianjin 300467,China)
In recent years,how to crack down on illegal immig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of trans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However,somemisunderstandings have been found in identifying accurately different type of illegal immigration in practical law enforcement.The authors analyz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type of illegal immigration.Taking human trafficking and people smuggling as the example,they analyze and comp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confusion,difficulties in the distinction,andmethodsofdistinguishing the identification,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relevant countries to deal with these two kindsof transnationalcrime implementation.
illegal immigration;human trafficking;people smuggling;difficulties in the distinction;strategy
D917.6
A
1674-828X(2015)01-0026-06
(责任编辑:张 颖)
2014-09-11
刘新强,男,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组干处处长,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
孙连凯,男,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生态城分局局长,主要从事刑事犯罪学研究;
臧 婷,女,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生态城分局民警,主要从事跨国犯罪预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