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015-02-12 08:58皮莉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410
探求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管政府政治

□皮莉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10)

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皮莉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410)

政治联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公司的融资、行业进入、纳税、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近年来,政治联系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文献,并从政治联系的界定和度量、影响公司建立政治联系的因素以及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等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政治联系提供一些思路。

政治关联;界定;度量;公司业绩

政治联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不完善的制度环境的有效替代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Fisman,2001;Faccio,2006)[1]。在我国,由于传统“关系”文化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在国家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很多企业都具有政治关联。根据吴超鹏、叶小杰、吴世农等人(2012)[2]的研究,有27%的上市公司CEO曾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官员。实际上,还有很多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们通过参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甚至竞逐党代表的方式来获得政治联系(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杰,2010)[3]。这些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治联系的界定和度量、影响公司建立政治联系的因素、政治联系的经济后果,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一、政治联系的界定与度量

(一)政治联系的界定

目前关于公司政治联系的界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将公司的某些特征(如政府股权、公司对候选人的捐赠、公司的地理位置等)作为界定和度量政治联系的指标。例如,Goldman,Rocholl和So(2006)[4]和Claesens,Feijen和Laeven(2008)[5]将政治联系界定为公司通过选举捐款而形成的与当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类是将公司高管自身具有的政治联系情况作为公司的政治联系。这又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与特定政治人物或官员的密切关系定位政治联系。例如,Fisman(2001)将企业与苏哈托家族的特定关系界定为政治联系。Johnson和Mitton(2003)[6]和Gul(2006)[7]把企业高管或大股东与马哈蒂尔、安瓦尔等马来西亚高级官员的密切关系定义为政治联系。第二种情况是将公司中的某些关键人物(包括实际控制人、自然人大股东、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会成员、监事会、CEO即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与政府(具体政府部门、国会、议会、主要政党、国家政要)之间的各种联系界定为政治联系(连军,2013)。例如,Faccio(2006)将政治联系定义为,至少有一个大股东或高管(如CEO、总裁、副总裁、主席和董事会秘书等)曾是议员、部长、州长,或者是与某个高管关系密切。Fan、Lau和Young等人(2007)[8]的研究将政治联系定义为CEO曾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军队中任过职。国内学者通常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定义政治联系。如杜兴强、增泉、杜颖洁(2011)[9]中将政治联系定义为董事长或总经理曾经或现在仍在党委(含纪委)、政府、人大或政协常设机构、法院、检察院任职。相似地,吴超鹏、叶小杰、吴世农(2012)也将CEO在中央或个地方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任过职定义为政治联系。第三种情况是将公司中的高管(如CEO、董事长等)获得一些政府奖励,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视为与政府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体现,从而将之界定为政治联系。如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2010)[10]的实证研究中将高管(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是劳模、是否获得政府的嘉奖作为界定公司政治联系的一个标准。

(二)政治联系的度量

政治联系的度量目前主要有虚拟变量法、比例法及赋值法三种方法。虚拟变量法的度量规则是如果公司高管、实际控制人、自然人大股东等现在或曾在政府相关部门、人大、政协等任职取值“1”,如国没有就取值“0”。这是相关文献最普遍采纳的方法(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洁,2010)。例如,Khwaja和Mian(2005)[11]、罗党论和曾丽明(2008)[12]、周林洁和邱汛(2013)[13]等都使用此方法。比例法则是以公司高管中具有政治联系的高管占全部高管的比例来作为公司政治联系的得分。如罗党论和唐清泉(2009)[14]和罗党论和黄琼宇(2008)[15]使用了董事会中有政治背景的董事比例来衡量政治联系。赋值法是对公司高管的不同身份级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加总计算后获得的总分来衡量公司的政治联系。例如,游家兴等(2010)将高管人员的政治联系按照不同级别(中央、省、地市和县区)分别赋予4、3、2、1的权重后,再进行加总来得到政治关联指数。

二、政治联系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关于企业家个人建立政治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个人地位论,即企业家构建政治联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企业家通过参与政治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进而提高自身在公共事务中的决策地位和参与能力(连军,2013)。第二种观点是社会责任论,即企业家建立政治联系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参政议政将自己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有益经验进行推广,把推动社会和政治建设的一些意见纳入到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中,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成伟,2005;连军,2013)。

(二)企业内部因素

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对政府背景的需要会增加,一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受到政府监管的可能性增加,获取政府背景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免受政府的剥削,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扩大使企业投资需求增加,就需要通过政治联系帮助其进入高壁垒和高利润行业等(江敬文,2010)[16]。Agrawal和Knoeber(2001)[17]的研究发现在大企业中,具有从政经验的董事会成员就越多。冯天丽和井润田(2009)[18]的研究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受政策影响就越大,企业家建立政治联系的意愿就越高。影响企业构建政治联系的另一个企业内部因素是企业的财务杠杠,即负债比例。企业的负债比例越高,为避免企业面临的破产和违约风险,就越有动机建立政治关系(Boubakri,Cosset和Saffar,2008)[19]。

(三)企业外部因素

在正式制度安排供给不足或正式制度难以有效率执行的国家和地区,产权保护的难度增加,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也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供给(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洁,2010)。换言之,不同的外部制度环境决定了外部交易成本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建立政治联系的动机和意愿。例如,Bartels和Brady(2003)[20]认为,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决定了其建立政治联系的动机,制度环境越落后,企业就有越强的愿望建立政治联系。相似地,Faccio(2006)的跨国分析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资进入壁垒越高、腐败水平越高、媒体透明度越低,企业就越倾向于建立政治联系;当该国或者地区的政策规定对政府官员行为有更多的限定时,企业则不倾向于建立政治关联。Chen,Li和Su(2005)[21]、Li,Meng和Zhang(2006)[22]等学者的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国内,冯天丽和井润田(2009)分析了制度环境与私营企业家建立政治联系意愿的关系,发现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家建立政治关联的意愿就越弱。罗党论和唐清泉(2009)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在产权保护水平较差,政府干预较多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较多。

从企业的外部产业环境来看,有些学者分析了行业因素对企业建立政治联系动机的影响。如Helland和Sykuta(2004)[23]的研究显示,政府加强对天然气政策的管制,会导致天然气类的公司增加具有政治联系的董事。Boubakri,Cosset和Saffar(2008)等人对全球新兴私有化公司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政治联系在政府管制行业比较普遍。

三、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一)政治联系提高公司业绩

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对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替代性机制,能够为企业带来一些好处,如税收优惠、融资便利、政府援助、进入壁垒性行业,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促进企业财务业绩的提升,即发挥着“帮助之手”的作用。例如,Fisman(2001),Johnson和Mitton(2003)等学者发现政治联系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司市场价值,即公司的政治联系突然中断时,公司股票价格会显著下跌;Li,Meng,Wang和Zhou(2008)[24]的研究发现私营企业家的共产党员身份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罗党论和黄琼宇(2008)的实证研究证明政治联系能够显著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罗党论和刘晓龙(2009)[25]的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能够影响帮助企业进入管制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政治联系降低公司业绩

有学者认为政治关联是把“双刃剑”,企业在享受政治关联带来的各种好处的同时,不得不为维持政治联系付出很多成本,而这可能消除政治关联所带来的利益(Faccio,2002)[26]。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和维持政治联系一方面可能会需要花费大量资源,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公司可能会受到政府的干预使得自身的经营决策受到政府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影响,从而偏离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Shleifer和Vishny,1998)。而且,企业中具有政治联系的高管往往缺乏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技能,反而因为政治联系而更容易受到政府干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Fan,et al.,2007)。

Bertrand等人(2007)考察了法国公司高管的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政治选举年度有政治联系的高管所在公司的业绩要显著低于没有政治联系的企业。Fan等人(2007)的研究发现,中国新上市公司CEO的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Boubakri等人(2008)的实证研究显示,具有政治联系的上市公司比没有政治联系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更差。国内的学者,如邓建平和曾勇(2009)、李维安和邱艾超(2010)的研究显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王庆文和吴世农(2008)发现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政治联系的研究文献系统地梳理,发现有关“政治联系”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深入研究:首先是政治关联的定义和度量的问题。现有研究中,学者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界定政治联系,如政治捐赠、与特定政治人物的关系、政府股权等等,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应地,目前关于政治关联的度量存在着多种方法,如虚拟变量法、比例法、赋值法等等,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度量方法,尽可能准确地度量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程度。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收集大量公司的二手数据,通过建立统计模型来实证分析公司建立政治联系的动机,或者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公司的一手资料,直观地揭示企业建立政治联系的具体动机,以及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再次,在研究样本上,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而对上市公司中的国有企业研究较少。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上市公司政治联系的形成具有天然性和被动性特征(周林洁,2013)。因此,二者在构建政治联系的动机以及政治联系对它们各自的经济业绩的影响是不同的。未来研究可以针对二者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

[1]Faccio M.Political Conneted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1).

[2]吴超鹏、叶小杰、吴世农.政治关联、并购绩效与高管变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2,(2):90—99.

[3]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杰.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的会计审计效应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Goldman E,Rocholl J,&So J.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Boards Affect Firm Valu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6,22,(6).

[5]Claesens S.Feijen E.&Laeven L.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referential Access to Finance:The Role of Campaign Contribu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8(3).

[6]Johnson S.&Mitton T.Cronyism and Capital Control:Evidence from Malaysi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7(2).

[7]Gul F.A.Auditors’Response to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ronyism in Malay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5).

[8]Fan D.K.K.,Lau C.-M.,&Young M.Is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 beginning to come of age[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7,15(2):105-120.

[9]杜兴强、增泉、杜颖洁.政治联系、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1,(8):93—110.

[10]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4):128—143.

[11]Khwaja A.I.,&Mian A.Do Lenders Favor Politcally Connected Firms?Rent Provision in An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J].Quarte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20,(4):2005.

[12]罗党论、曾丽明.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08,(12).

[13]周林洁、邱汛.政治联系、所有权性质与高管变更[J.金融研究,2013,(10):194—206.

[14]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9,(7):84—96.

[15]罗党论、黄琼宇.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08,(6).

[16]江敬文.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治理效率[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Agrawal A,&Knoeber C.K.Do Some Outside Directors Play a Political Role?[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1,64:179—199。

[18]冯天丽、井润田.制度环境与私营企业家政治联系意愿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8):81—91.

[19]Boubakri N,Cosset J,&Saffar W.Political Conections of Newly Privatized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8,14,(5).

[20]Bartels L,&Brady H.Economic Behavior in Political Context[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2003,93:156—161.

[21]Chen C.,Li Z.,&Su X.Rent Seeking Incentives,Politcal Connection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Family Firms in China[R]. Working Ppa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22]Li H.B,Meng L,Zhang J.Why Do Entrepreneurs Enter Politics:Evidence from China[J].Economic Inquiry,2006,(44):559—578.

[23]Helland E.A,&Sykuta M.Regul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Boards:Monitoring,Advising or Window Dressing?[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4,47,(1):167—193.

[24]Li H,Meng L,Wang Q,Zhou L.-A.Political Connections,Financing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Private Firm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87,(2):283—299.

[25]罗党论、刘晓龙.行业壁垒、政治关系与企业绩效[J].管理世界,2009,(5).

[26]Faccio Mara.Politically-Connected Firms:Can They Sequeeze the State?[R].Working Ppaer from SSRN,2002.

□责任编辑:周权雄

F27

A

1003—8744(2015)03—0109—05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上市公司业绩、政治联系和高管变更研究》(编号:14Y33)的阶段性成果。

2015—3—23

皮莉莉(1976—),女,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编辑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高管政府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政治不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