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国栋 樊新斌 丁海玲 李明清 冯国玺 黄浩 时蕾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3.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石油企业含油污泥合规处置分析与对策
霍国栋1樊新斌2丁海玲3李明清1冯国玺1黄浩1时蕾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3.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文章以某油田采油厂生产现场含油污泥处理现状为例,分析含油污泥处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比国际、国内含油污泥处置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热相分离技术科学处置含油污泥,规范含油污泥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程序,完善处理工艺。以达到满足国家、地方政府环保要求,消除危害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目的。
石油企业;含油污泥;合规处置
通过石油企业对含油污泥处置工艺技术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对生产管理环节的不断优化完善,在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相关要求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为石油企业构建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含油污泥是油气开发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国家将其列为危险废物(H W 08),《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地方政府也将含油污泥列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象,制定了严密的审批程序、严格监管含油污泥的收集、储存、转移、处置过程。石油企业在了解调研国际、国内,同行业含油污泥处置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新工艺建成固定处理装置对含油污泥进行有效处置[1-3]。然而,在调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工艺技术、现场管理、程序审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油田生产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为石油企业实现含油污泥合规处置,有效保护辖区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1.1 来源
在日常生产建设过程中,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4]:
清罐含油污泥:针对联合站、接转站、增压站内不同规模的沉降罐、储油罐,为了清理罐底污泥或维修维护罐体而产生的含油污泥。
作业含油污泥:措施、修井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
落地含油污泥:取样、放空、装置泄漏、管线泄漏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
其他含油污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例如微生物、压滤等工艺过程。
1.2 特性
含油污泥属于多相体,一般由油、水、乳化油和悬浮物固体组成,污泥中的悬浮固体、胶体颗粒与油、水充分乳化,形成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黏度较大,难以沉降[5-7]。
1.3 环境风险
含油污泥主要由油、水、渣三部分组成,油中的主要危害成分有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等;水中的主要危害成分有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药剂;渣中的主要危害成分有固体悬浮物、各种腐蚀产物,苯类、酚类、蒽等有毒有害物质。由于含油污泥中可能存的这些物质的生物毒性和易燃性,国家将其列为危险废物,将石油烃含量作为土壤修复或含油污泥处置标准的核心控制指标。挥发进入大气和渗入地下水是石油烃的两种迁移途径,其中,多环芳烃(P A H)的土壤吸附力最强,因此,含油污泥具有很高的环境污染风险。
1.4 合规处置含油污泥的必要性
①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法规的要求。一是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环境保护工作正逐步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更高关注。二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二条第一款指出:“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含有污泥因其毒性和易燃性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规范),代号为(H W 08),必须按照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相关制度规范处置。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中明确,“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属于严重污染环境事件,触及红线将追究刑责。四是2010年10月21日,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含油污泥、泥浆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的通知》(陕环函[2010]766号文)中要求,各石油、天然气企业从2013年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泥浆等危险废物一律自行处置,并与长庆、延长两大石油集团签订了责任书。
②是企业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随着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环境保护工作显然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稍有不慎,将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给个人造成惨痛损失。为此石油企业更应将“奉献能源、构建和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等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和原则,坚持“环保优先”的管理理念,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切实提升环保管理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③是节约能源、降本增效的需求。在原油生产运行过程中,沉降罐运行异常将会产生较多的乳化油,储油罐、三相分离器等设备设施清理维护,修井、措施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液态或固态含油污泥。如能科学有效的处置含油污泥,既能解决含油污泥无去向的生产难题、又能充分回收利用油品资源。
1.5 含油污泥的处置标准
国家环保部H 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处置技术要求中规定,含油污泥沙经油沙分离后含油率应<2%(石油类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能够被四氯化碳萃取且不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即矿物油,不包括植物油)。黑龙江省出台了D B23/T 1413-2010《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规定T P H<2%作为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达标标准。国际范围内,一般将T P H(总石油烃)<1%作为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标准,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参考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规定和实际情况,采用T P H<2%的无害化标准是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值。
目前,油田各采油厂研究应用的含油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有外委处置、固定装置处理[8]、微生物降解、工艺利用等几种处理方式。微生物降解、工艺利用(注水调剖)两种方式因处理量小、工艺不完善、未得到地方政府部门认可等因素,没有广泛推广应用。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处置方式是外委处置和固定装置处理。
2.1 外委处置
2.2 装置处理
在调研新疆油田的热洗+有机溶剂萃取工艺、辽河油田回转窑焚烧处理技术、冀东油田柳一联热蒸汽喷射处理(OSS)等同行业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后,长庆油田在安塞、靖安、姬塬、陇东等油区建设含油污泥处理厂(设施),按照就近原则统筹解决含油污泥处置问题。目前,安塞油田的处理设施已建成投运,靖安油田处理设施已建成试生产,其他油区的装置设备正在筹备、建设、调试阶段[9-12]。
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在2008年安塞油田建成一座规模为3 000 t/a的含油污泥固定处理装置。采用热溶剂洗涤+超声波分离处理工艺,处理后污含油污泥含油量约5%。处理后的泥渣含油量仍然比较高,该厂又增加了一套焚烧处理装置,进一步改善提升处置效果。
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靖安油田建成一座规模为6 000 t/a的含油污泥固定处理装置。采用热相分离处理技术对含油污泥进行热解析处理。该处理厂的厂区土建施工、工艺安装已建设完成。主要单元有T PS热解核心单元,包含TPS热解析撬块、风冷却撬块、油水分离撬块、控制撬块等;液态含油污泥预处理单元,包含接收池、高效含油污泥分离器、综合处理间、加药系统和离心机等;堆放存储单元,包含堆放场、污油、污水储罐等;公共辅助单元,包含导热油炉、变压器室、配电室、柴油发电机间、值班室、办公生活区、化验室、地衡、站外停车场等。设备调试期间,点炉运行60 h,处理含油污泥20 t,产生渣土约10 t。经内部检测,第一批含油污泥进料(总T P H)21.4%,对应出料1.6%;第二批含油污泥进料(总T P H)9.7%,对应出料0.6%,经委托第三方检测,含油率小于2%,其他各项指标均合格,可以满足陕西省环保厅环评批复的要求。
石油企业在含油污泥处置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3.1 外委处置面临多项难题
一是外委处置手续办理复杂。当前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外委处置,外委处置首先要由生产单位在网上危险废物管理系统中提交申请,由县、市环保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打印审批表、写好含油污泥转移申请,到当地县局环保部门办理手续,收到县局批复后,再到市环保局危废管理中心办理申请手续、取得批复文件、领取转移联单后方可转移含油污泥。整个手续办理过程复杂、涉及审批环节多,手续办理周期长,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生产。二是辖区内资质企业有限,跨境处置属地环保部门不予许可。三是外委处置模式即将被终止。通过油田公司与陕西省环保厅的沟通协调,目标责任书得到一定的延期,延期时限到达后,陕西省环保厅将停发各外部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的资质,各采油厂将不能再外委处置含油污泥。
3.2 热相分离技术还需完善
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上,每当我哼起印度尼西亚民歌《鸽子》,就会想起舒曼,想起了我们在学校烧大茶炉的生活,想起西天大海滩一样的火烧云。想起舒曼离开我们的那个黄昏。
一是前端预处理工艺需完善。装置前端未设计对固态含油污泥编织袋的自动拆分装置,拆袋和分拣含油污泥中的砖块、棉纱、手套等杂质需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二是防渗布、编织袋等物料无法处置。各类修井、措施作业现场使用的防渗布、回收落地含油污泥的编织袋均为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含油污泥处理装置无法破碎处置消化这部分污染物,需要外委处置。
3.3 含油污泥拉运转移没有规范运作
按照陕西省危险废物运输规定和省厅相关要求,所有含油污泥拉运车辆要办理危险货物运输证,在省厅登记备案,建立电子打卡器后方可参与含油污泥拉运。目前,辖区内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的运输车辆均办理了相关资质手续,这些车辆以罐车为主,主要从事液体含油污泥的转移运输。对于落地含油污泥、袋装含油污泥的转移,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运输模式。石油企业内部的固态含油污泥均使用本企业的卡车拉运,存在一定的风险。
3.4 地方职能部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随着国家、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增强、检查方式不断增多。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危废管理部门。西北督察中心、陕北督察中心的监督检查机构每年也都开展多次危废专项检查活动,同时,专项督导长庆油田、延长集团与省厅签订责任书的落实情况,含油污泥的收集、转移、处置工作压力持续增大,陕西省内石油企业内部合规处置含油污泥势在必行。
3.5 含油污泥处置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在以往的采油厂生产成本中,未列支含油污泥处置费用,生产成本支付中也只有清罐作业发生费用。以长庆采油三厂为例,靖安含油污泥处理厂投运后,含油污泥的处置费用约1 000元/t左右,将含油污泥运输费、渣土检测费、渣土处置费、编织袋处理费等费用合计在一起,处理含油污泥的费用将在1 900元/t左右,按照年处理含油污泥6 000 t计算,每年将增加生产成本1 100余万元。
4.1 强化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新的转移处置模式
油田石油企业应当加强与省、市环保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企业内部建成处理装置的,争得地方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内部收集、转移、处置含油污泥使用企业内部的含油污泥拉运转移联单。以减少或消除因提交申请、取得批复、办理属地政府转移联单等环节对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
4.2 改善运力保障条件,规范含油污泥转移运输
建设培育内部或外部运输力量,完善车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证)、人员(危险货物运输资格证)的相应资质,保障各类固态、液体含油污泥能够及时合规运输转移至处理厂。同时,也要切实加强含油污泥转移、拉运的内部监管、严格审批程序,防范风险。
4.3 完善处置工艺技术,有效处置含油污泥
进一步研究探索含油污泥处置工艺技术,补充完善现有装置调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改善运行效率、提升处置效果。如:完善固态含油污泥预处理工艺,增加编织袋自动破拆、含油污泥杂质自动分拣装置,引进落地含油污泥回收专用车等措施。
4.4 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建立含油污泥回收网络
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修井、措施作业现场的防渗、防污措施,及时回收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油、污水,从源头上减少含油污泥的产生。充分利用各区块的临时含油污泥储存池规范存储含油污泥,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含油污泥拉运回收效率,完善油区含油污泥回收管理网络。石油企业更要制定完善含油污泥收集、储存、转移、处置的相关规章制度,如某采油厂出台的《危险废物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规范井下作业过程中污油污水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4.5 持续深入探索研究,引进可靠工艺技术
石油企业在建设、调试、投运含油污泥处置装置期间,应不断总结分析各类处理装置的优缺点,持续关注国内、国际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调研优选工艺技术可靠、处置效果良好、处理能力充足、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装置,不断改进完善现有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为解决生产难题,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含油污泥的合规处置长期以来都是石油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随着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投入的持续增加,在含油污泥处置中坚持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保持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一丝不苟的精神,持续改进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含油污泥处置工艺技术将会日臻完善,企业也将会在含油污泥处置“减量化、资源化”的道路上不断变废为宝、从中受益。
[1] 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 姚勇,樊灵,冯国强,等.采油工程综合报表管理系统[J].北京:数字化工,2005(12):54-56.
[3] 邹丽萍,易大专.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9):44-46.
[4] 刘洋.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2):73.
[5] 于凯,王振波,孙治谦,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过滤与分离,2012(3):7-11.
[6] 李君,罗亚田,丁飒.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7(5):12-14.
[7] 任青云.含油污泥热洗涤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1.
[8] 王文博,袁睿.含油污泥固化技术[J].知识经济,2011(6):93-95.
[9] 刘鹏,王万福,岳勇,等.含油污泥热解工艺技术方案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2):10-13.
[10]宋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6(2):39-42.
[11]周扬.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103-104.
[12]陈超,李水清,岳长涛,等.含油污泥回转式连续热解——质能平衡及产物分析[J].化工学报,2006(3):650-657.
(编辑 李娟)
10.3969/j.issn.1005-3158.2015.05.024
1005-3158(2015)05-0081-04
2015-07-23)
霍国栋,2012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现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环保监测站从事采油安全环保工艺技术研究工作。通信地址:宁夏银川石油城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2204室,7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