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项目衍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2015-02-12 06:18郭瑞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沙滩排球软式排球

郭瑞平

排球运动自1895年诞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竞技与娱乐并存的运动项目之一。这项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继承和发扬了排球的主体特点,集竞技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排球运动形式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渐渐分化、衍生、发展、完善并形成一定规模,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1]这些分化出的各种排球运动项目都起源于对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满足,反映了社会学理论的一些本质问题。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对这种项目分化现象进行分析,探索项目分化的社会学前提,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必然性,分析各种分化形态的社会学价值,希望能对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1 排球运动项目的衍生

1.1 独具魅力的沙滩排球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诞生了一项具有超凡影响力的运动——沙滩排球;30年代,首次在美国出现了男子沙滩排球赛。金色的沙滩,灿烂的阳光,蓝色大海的背景,将排球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海边,使人们在参与排球活动的同时,享受着阳光和新鲜空气,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体验到非同一般的运动乐趣。这不仅是排球运动家族衍生出的一个新成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球运动的文化品味。[2]沙滩排球的诞生加深了排球运动的文化底蕴,在精神层面上使排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极大地增加了排球运动的受众。

1.2 老少皆宜的软式排球

随着世界性排球比赛竞技水平的提高,排球运动具有的高度技巧性和技术全面性特点使不少人虽有满怀参与的热情,但却碍于排球运动的“高门槛”,只能望球兴叹,转而投身其他项目,群众性排球运动一度陷入低谷,严重影响了排球运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软式排球,并颁布了软式排球的竞赛规则。1992年2月,软式排球进入日本学校,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的一项教学内容,并在高校女生中也得到开展,与此同时,软式排球也通过不同方式传入其他国家。

1.3 我国首创的气排球

1984年,我国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分局为了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创了气排球运动的先河。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作为一项新的纯粹“中国制造”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的喜爱。[4]目前已成为全国老年体协的五大竞技项目之一。

1.4 其他形式的排球运动

除了六人制室内排球、沙滩排球、残奥会坐式排球这些奥运项目外,排球运动中还有许多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项目,如妈妈排球、四人制排球、九人制排球、草地排球、泥地排球、雪地排球、墙排球、地排球、公园排球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竞争艳”的局面。

2 排球运动项目衍生现象的社会学前提

2.1 满足社会大众需求

马斯洛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之分,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需求满足时遵循就低原则,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层面。体育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它遵循进步、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已演进成为人类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融合在社会生活中,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各类体育运动项目都不同程度地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是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之一,排球运动亦是如此。[5]随着排球运动的普及,国际排联为增加排球比赛的观赏性而不断对技战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通过修改规则以促进技战术的发展,提高技术动作难度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战术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种一枝独秀的运动形式却渐渐远离了排球运动娱乐大众的初衷,使很多热衷于这项运动的人因为不能完成诸如扣球、拦网等高难度动作,不得不放弃这项运动。但是,排球运动空中击球、球不落地的特点以及融个人技巧与集体配合于一体的独特魅力,又强烈地吸引人们去寻找其他的方式来满足参加这项运动的渴望。当社会需求呼声高涨时,排球运动结构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出现新的项目分支,也就是竞技排球出现了衍生和分化现象的原因。一系列排球运动形态应运而生,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去选择适合自身的不同的排球运动项目。这样可保证排球运动受众一方面能欣赏到高水平的竞技排球比赛,另一方面又能参与到适合自身锻炼的多项排球项目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视觉感官享受和身体上运动体验的双重需求,实现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符合社会学发展理论。

2.2 契合文化内涵

沙滩排球、软式排球和气排球等是从排球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不同排球运动形态,但都保留着排球运动空中击球、球不落地(地排球除外)、不能持球等击球特性。这些击球特性在不同的排球运动形态出现,充分表明排球文化在历史发展轨迹中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体现出排球运动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性。[6]

沙滩排球最初是作为闲暇游戏出现的。人们在节假日纷纷涌向海边度假,兴起了在沙滩上玩排球的娱乐活动。由于这种形式比较符合当时美国的社会情况,与美国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契合了人们追求高品位运动的文化思想需求,所以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地沙滩排球演变成了一项新兴的竞技运动,直至1996年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亚特兰大奥运会。从此,沙滩排球进入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直至今天,沙滩排球的竞技比赛和休闲活动仍然吸引了众多人的观看和参与,同时也是职业体育文化和休闲文化的集中再现。

目前我国开展的软式排球,只是作为家庭成员和中老年人用于健身和娱乐的一种锻炼方式。软式排球在我国能够迅猛发展,除了软式排球能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技术层次的人群需要,集健身、娱乐、训练为一体外,在文化涵义上,既符合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以和为贵的理念,又可达到对竞技排球运动的审美体验,也符合我国大众在娱乐中显示温良、宽容的品格,因此,社会文化上的沟通促使了软式排球在我国的迅速普及。

气排球是我国首创的排球运动。这项根植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游戏活动现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7]从文化学视角来看,这项运动的起源主要是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参与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并从老年人群扩展到了学校、单位,突破了年龄界限和职业限定。由此看来,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都与当时、当地的文化内涵相吻合,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积淀的成长环境这一社会学原理。

2.3 适应社会变迁

社会的变迁必然会引导文化的发展,引起人们在文化观念和活动观念上的转变,并对人的价值观及生活习惯产生深刻影响。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科学技术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工作负担下的精神疲劳、简单重复的单一劳动、家庭生活的枯燥乏味、人际交往的缺失、各种文明病和富贵病的侵袭等,给现代人带来了身心痛苦甚至生命威胁。在这种社会变迁的影响下,体育运动无疑是人们改变现状最积极、有效的选择。

排球运动是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参与者的身体接触少,相对比较安全、文明、高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愿意去亲身体验各种高难度的击球手法,去品尝运动中大汗淋漓和运动后放松身心的强烈满足感。在排球运动中,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以达到活动机体、释放压力、强健体魄和愉悦精神的目的。同时,排球运动要求参与者不仅个人技术能力强,更要具备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又符合当今社会对人类参与不同工作的统一要求,因此,很多企业将排球运动作为工会举行职工活动的首选。既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实为一举多得。

然而,由于六人制室内排球运动的技巧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参与人群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软式排球、气排球、沙滩排球等项目逐渐显示出该项目在娱乐大众方面的优越性。人们一方面可以观赏高水平的竞技排球比赛,另一方面又可以不受技术性限制地参与到排球活动中,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得到了满足。任何一种运动项目,只有在竞技方面和娱乐方面同时都能在社会变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保证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该项目的经久不衰,使其在各项体育活动中赢得一席之地。

3 排球运动项目衍生的社会学价值

3.1 形式多样,娱乐大众

沙滩排球、软式排球和气排球等项目是由六人制室内排球衍生而来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融健身、娱乐、竞技和观赏于一体的功能。比赛场地的选择、球的制作、参与者的人数、竞赛规则的制定等,都迎合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不同职业特点人群的需要,无论是学生、职工,还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包括残疾人,也有适合他们的坐式排球、站式排球和盲人排球等。

在当今社会,人们承受着工作、家庭等方面所带来的压力,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日渐增多,各种疾病肆意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活动是最佳的减压和放松方式。排球运动具有隔网对抗,无身体碰撞、运动量适中等优势,能够最直接最富有力度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位置轮转的方式体现了人人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追求、能够培养人们在激烈竞争中必备的素质等诸多优势从而备受青睐。[8]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结合当地排球文化的积淀,开展不同的排球项目,满足人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需要,是排球运动价值的最大体现。

3.2 贯穿终身,服务社会

从终身体育角度看,排球运动所分化衍生的各类项目可以贯穿人类参与活动的任何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有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排球运动项目,且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运动量和生理负荷。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软式排球击球技术可以通过迁徙改进,从而一直沿用到老年。[10]从活动对象的广度来看,各种分化的排球项目也都能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排球运动的各种活动形态真正体现了贯彻终身体育、终生服务人类的宗旨。人们需要做的只是选择适合自身的项目,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仍然能够参与的运动,而且是全国性比赛的项目,目前也只有排球运动能够做到。排球运动不仅以健身、强体服务社会,也通过项目的设置,向社会传递着公平、公正、机会均等、团结、合作的正面信息,行使着它的教育功能。

3.3 普及与提高并存,实现项目振兴

一个球类项目想要搞好,必须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11]我国的排球人口并不多,培养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大约需要八至十年的时间。由于排球的学习周期过长,影响了人们的参与兴趣,近些年来排球运动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但各类排球运动形式的分化衍生,则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形式多样的排球运动项目,不仅拓宽了大众排球运动的领域,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而且还可以作为提高竞技性排球技术的辅助性练习或训练。软式排球的普及开展,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爱好者,有利于发现技术好的苗子,从而选拔优秀队员参加六人制室内排球比赛,增强六人制排球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促进排球事业的更大发展。[12]气排球和沙滩排球等项目的开展也对排球运动的普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是竞技排球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多种娱乐排球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形成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并存共荣的局面。这是世界排联努力改革的结果,同时也只有普及与提高并存兼顾,充分重视竞技排球的发展,肯定娱乐排球的分化并拓宽群众基础、培育排球人口、发现优秀的排球人才,才能改变排球项目相对发展缓慢的现状,实现项目的全面发展,促进排球项目的振兴。其中,要尤其重视学校排球运动和家庭排球运动的大力发展。 学生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源源不断地步入社会,在增加社会成员中体育文化人比例的同时,对社会其他成员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另外,学生是排球后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校排球真正发展起来,竞技排球后备力量才会源源不断;当学生运动员的比例有所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体教合一的目标。这样,既可免除运动员退役问题的困扰,又可使我国举国体制的禁锢能够得到解放。

4 结束语

排球运动项目的分化,体现了社会层面的不同需求,从社会学角度看是供需的一致性。已经出现的各种排球运动形态会继续发展下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排球项目还会诞生,前提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契合文化内涵和适应社会变迁,而新的项目也会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体现其社会价值,引领排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1] 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玉红.我国沙滩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56~59.

[3] 夏思永,许瑞勋,常智.软式排球、气排球、沙滩排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蔡志源.我国首创的气排球与项目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6(6):849~850.

[5] 林伟.排球运动的社会学审视[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39~41.

[6] 周红律.对排球运动社会学理论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27~29.

[7] 孙太华.气排球在我国兴起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31(6):10~12.

[8] 孙丽琴.现代排球运动的社会学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27~29.

[9] 李杰凯.论“轻体育”与竞技运动项目的软式化发展趋势[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4):1~5.

[10] 汪爱丽.我国排球软化项目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6,13(1):114~116.

[11] 张兴林.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1(8):42~44,48.

[12] 张海军,张海利,郭小涛.巴西竞技体育发展的赛场文化背景探析——以足球和排球运动为分析个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2(1):94~97.

[13] 张五平.娱乐排球发展思路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41~43.

[14] 栗燕梅.台山大众休闲排球活动发展现状与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35~38.

猜你喜欢
沙滩排球软式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沙滩排球:阳光少年,驰骋“沙场”
辽宁省大连市市民沙滩排球开展现状分析
敦煌地区沙滩排球模块教学可行性分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运动飞扬,逐梦童年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软式棒垒球侧记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试论沙滩排球的扣球技术及发展趋势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