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栋梁
(新疆石河子一四三团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21)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评价
胡栋梁
(新疆石河子一四三团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2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所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7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病情发展快,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的特点[1]。近几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我国在进行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主要使用药物维持的方法[2],但是研究表明,单一的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我院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所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其中有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33±3.72)岁。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中有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34±3.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分布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每天口服一次,计量为100mg,研究组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种药物均进行口服,每天口服两次,其中每次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为75mg,每次氯吡格雷的服用剂量为100mg。
1.3 评价指标:判定标准为痊愈、有效与无效,有效率 =(痊愈人数+有效人数)/各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后,有7例(35.00%)痊愈,8例(40.00%)有效,5例(25.00%)无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中13例(65.00%)痊愈,5例(25.00%)有效,2例(10.00%)无效,研究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比两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所有患者必须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病情发展快,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心绞痛疾病发生原因是由于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然后对患者心肌灌注造成一定的影响[3],因此国外治疗认为,药物治疗硬要从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以及抗凝损治疗为主。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血小板的凝聚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防止血栓的形成,临床多用于手术后血栓的形成,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发病阶段中所造成的不良事件,同时该药物也能有效的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氯吡格雷药物是一种抑制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中,主要功能是抑制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的活化功能。因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中,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所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该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田丰,李庆海.通脉稳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87-188.
[2]宋晓密.血府逐瘀汤辅佐消心痛加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4):2633 -2635.
[3]沈俊福,肖怀金,关赞联,等.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6):2752-2753.
R541
B
1002-2376(2015)08-0098-01
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