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媛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手机上网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群体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旨在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出现的网络伦理分析,进而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网络伦理教育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4年5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截至2013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接近总人口一半,普及率为45.8%。我国手机网民大幅增长,规模达5.006 亿,2013 年新增8009 万人,同比增长19%,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1]。在当下的语境来看,新媒体应该是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平台、卫星广播系统等[2]。大学生更易接受和尝试新生事物,同时将更多地应用新媒体,一些学生甚至依赖新媒体,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生活工作便利的同时,如何给大学生传输正确的网络伦理观,是伦理教育及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及其影响
1. 资源丰富、信息多元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学生手机、网络不离手,甚至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随时使用手机终端上网搜寻答案。学生可以便捷地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和思路。当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教师的时候,学生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教师的信息量,学生也更加挑剔教师的能力,教师也不再是大学生崇拜的权威, 而转换为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答疑解惑。
2. 思维活跃、性格各异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是90后,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等新媒体,且能熟练掌握,他们的视野也很开阔,讲究个性发展,而非中规中矩。因此,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理念不再受大学生欢迎,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适时地指导。
3. 自制力弱、沉溺网络
大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阶段后都是第一次独立生活,这让习惯了父母呵护或是严格管教的孩子们感觉不适应。尤其在经历高中三年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后,突然在大学里松懈下来,一时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生活,容易沉溺网络,甚至逃课玩网络游戏。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封闭、偏激、孤独的性格,而其他同学也会觉得这样的同学不合群,不愿与其交往,进而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基本问题分析
1. 网络交友、行为失控
QQ聊天、微信“摇一摇”等新媒体交友方式,可以让大学生便捷地接触到校园外的人,让学生有新鲜感和满足感。但与陌生人交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些对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讲不具备分辨能力,甚至觉得“网恋”很时尚。此外,一些网站出于利益原因,在聊天室中允许色情信息出现,具有强烈的诱惑性,一些学生没能正确保护自己,甚至出现意外怀孕,这对当事女大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2. 现实压抑、人情冷漠
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学习本来很优秀,但因没能适应大学的生活,进而产生压力和与人交往的压抑感,这时网络就成为宣泄压力的环境,可以避开现实的限制,为所欲为,且网络具有隐蔽性,可以让人充分释放,同时获得满足感。但网络一直监管不足,这也反映出目前社会对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约束力较弱,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社会的发展。
3. 道德规范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很多政策试图突破“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但多年来形成的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一些大学生在性格形成期和青春期已缺乏相关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传统道德观念约束,但在新媒体等网络环境中没有真实身份,可以轻易突破约束。当人本性的自由可以尽情释放时,也更易做出违背伦理的事情。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对策
1. 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理念
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建设,提高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开展一系列讲座课程和教育平台,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举办专家讲座,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伦理道德的核心概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大学生活的多元化,远离不健康的网络环境,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增长知识而非消遣娱乐。
2. 重视大学生心理辅导
对心理较脆弱的大学生,相关教师要做好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同时,举办“同乡会”等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同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学生青春气息融入新媒体网络,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做学生的“知心人”而非传统的教师,要去理解学生,体会学生的心情,尤其对于较内向的学生要多利用微信、短信等方式与其分享交流。“给力”一词曾出现在《人民日报》中,带给社会不小的震撼,教师也应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谈心,从而更好地疏导学生。
3. 建立网络伦理道德监管机制
除了在意识形态上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更要在技术方面找到方法。校园内部网络可以屏蔽不健康的网站、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等,避免侵害学生。辅助信息安全技术,设立防火墙、过滤软件等,控制网络,限制非法信息在校园网内流传。同时,定期举办讲座、讲坛,请比较有声望的教师宣传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对一些新鲜事物及时引导,鼓励学生文明、科学上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EB/OL]. http://www.isc.org.cn/wzgg/listinfo-29518.html.
[2]张硕.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 实践探索,2012(01): 41-42.
[3]钟瑛. 网络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失范及其制约[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