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琴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用丰富的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好比佳肴,它能刺激食欲。高中生求知欲旺盛,知识本身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是很重要的。智力的培养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活动,然后将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如若不在丰富的具体材料中加工,智力如何培养呢?正如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的:“一个空洞的大脑是不可能进行思维的。”
在课堂教学上,以课本为主,先将重难点突出,然后以内容丰富。比如学习《古代诗歌五首》,若就作家论作家,就课文讲课文,很难深刻了解作者的风格及其创作上的成就,因此,学课文前,教师简要地介绍一下唐代社会背景,然后突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等作者都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这些诗的。例如: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应该把当时的背景向学生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完这首诗,学生所得不仅是一首诗而已,他们也就自然想看看李白、王维、孟浩然的诗了。再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以达到讲练结合,把本来留在课外的作业挪到课内来完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视野开阔,深化了教材,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以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兴趣
语文的教学方式应根据课文内容而定。总的要求是,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切忌千篇一律。我们知道文章的体裁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我们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最佳方法,使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比如学现代文,对通俗、看似容易的课文,教师要巧妙设计疑点,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妙处。或是个人思考,或是几个人讨论争辩、自由灵活口脑并用,这样比单纯看书效果要好。学习长篇小说节选,则强调课前预习,课上教师“画龙”学生“点睛”。学习自读课文时,教师可先设置悬念、疑点思考题,激发学生去读,让学生解决疑点,教师辅导,这样的课文是可用自学辅导法的。总之,教法的选择要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用饱满的感情激发兴趣
教师饱含激情来读每一篇文章,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倾听,从而激发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例如我读《我的母亲》一文时,把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以饱满的感情读出来,学生的心紧紧地被文章吸引着,他们的感情也随之投入,注意力集中。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才得以严肃而又活跃地进行。
四、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提高兴趣
语文教学的语言具有示范作用。好的课堂效果同教师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课堂语言要做到:(一)要准确,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因为教师说话含糊,学生就无所适从。(二)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要紧紧抓住重点和难点环环相扣。(三)语言要生动形象,声调抑扬顿挫又不矫揉造作,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获得知识。
五、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诱发兴趣
(一)调控课堂氛围
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限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而不是高高在上,应贴近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气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维。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例如在表演课本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参加。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的交流过程,教学活动是否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和评价课堂气氛的重要标志。总之,课前教师对教材认真钻研,在了解学生现状的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准学生。教师多看一些课外书刊,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讲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