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_is_over 陈花现
“在沙坡尾,我们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俗称的沙坡尾避风港,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以前。之前的厦门港被称为“玉沙坡”,而这里正处于整片沙滩的末端,遂得名“沙坡尾”。
守望者今年终于把“新家”搬到了沙坡尾。沿着大学路走到沙坡尾菜市场附近,再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顺着大埔头的石阶蜿蜒而上,再从某条不知名的小路拐入,他的客栈便藏身于沙坡尾的市井中。和沙坡尾所有的老房子一样,上面清晰地写着“生活”二字。
守望者是热爱生活的人,2007年他从漳州来到厦门,把他的第一个旅馆开在曾厝垵,在曾厝垵“沦陷”之后,他就一直想将旅馆开到沙坡尾,直到今年才得偿所愿。守望者在这里的生活可以用简单二字来形容,除了忙碌于旅馆的经营工作,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享受在这里的生活,于是散步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作为对沙坡尾了如指掌的“新居民”,守望者对于这里的每一条小径、每一间亮着昏暗灯光的古早小店、每一处食肆的故事都能娓娓道来:沿着大埔头往上爬一段“山路”,便可以登上蜂巢山的顶端,上面有个通讯公司的基站,运气好的话碰上基站刚好开门检修,爬到基站顶上便可以俯瞰整个沙坡尾全貌;从山上下来,会路过大学路的菜市场,这里一到早晨或者傍晚,总是弥漫着鲜活的市井气息;沿着大学路往西走,沿路会经过一列老店,大多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走到尽头之后再从小道拐进避风坞的滩涂处,这里的清晨和傍晚是最热闹的,清晨渔船出海,一到傍晚渔船回港,岸边就摆满了新鲜的当日渔获,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与小贩讨价还价,新鲜的鱼腥味交织着沙坡尾的落日,正是这个小渔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真实写照。
对守望者来说,这样的沙坡尾是有活力而真实的,这里丰富健全的生活机能和浓重的老社区气息,让时间的流逝似乎都变得缓慢。这一两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像守望者这样热衷于生活的人来到这里,于是这条短短的大学路上,样貌年轻又活力十足的小店正变得越来越多。守望者对沙坡尾的未来仍然感到放心,他说,会选择来这里生活的人便是热爱这样生活状态的人。“就像我们来这里开旅馆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我们更多地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希望来到这里生活的人,能选择融入这个社区,让社区保有它原本的面貌,而不是去改变它。就像大学路上老外开的自酿啤酒酒吧,他时常路过那里时,看到老外和厦港的老渔民一起坐在那儿喝酒,即便语言不通,两个人手舞足蹈地也能交流。“或许这就是最适合现在的沙坡尾的生活方式吧。”守望者说。
周边散步好去处
在沙坡尾散步
最适合的时段:傍晚的时候,有些渔船打完鱼回来可以去买鱼,可以看到夕阳、停泊的渔船,那是沙坡尾最舒服的时间。
不可错过的时间节点:早晨和傍晚,是沙坡尾最有生气的时间。这两段时间,在沙坡尾的滩涂上可以看到很多白鹭在散步、抓小鱼小虾。
最适合的线路:从创意港开始,沿着大学路往西,到造船厂再兜回沙坡尾内港往东走。
钱包里要放多少钱:钱包里只要放一块钱就够了,买一根油条,边走边逛。
大学路菜市场&岸边鱼市
大学路大埔头交汇处
位于大学路中段的菜市场已有几十年历史,因为周边老社区集群,同时毗邻沙坡尾避风港,这里是居民们购买蔬菜鱼生最为便利的场所。每天早晨六七点和下午四五点开始,居住在这附近的居民们就会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而以小摊形式摆在滩涂岸上的小型鱼市,也会在每天清晨和傍晚摆摊售卖鱼生,这里售卖的多为近海杂鱼。
朝宗宫(龙王宫)
大学路中华儿女美术馆一楼靠海一侧
龙王宫先前称为朝宗宫,据史料《同安县志》记载,朝宗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旧址位于玉沙坡的沙坡头,此处是渔民每天出海归港必经之地,也是台湾来的渔船商船停泊的地方。这里供奉着海神妈祖和保生大帝,也是沙坡尾渔港居民千百年来虔诚信仰的依存所在。
厦港日杂合作社
大学路
“厦港日杂合作社”是如今厦港杂货店之前的名字。来到小店时,店主人老庄正在和老街坊泡茶聊天,俨然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老庄说这家杂货店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存在,解放后收归国营,属于现在的夏商集团,后来被老庄的姐姐承包下来,现在又轮到老庄来经营。小店虽小,售卖的却件件都是古早味十足的宝贝,早年间用的竹编器具,烧火用的烘炉,各种老式茶壶和茶碗,现在市面上已蔚为少见,只有这附近用惯了这些东西的老人家,还会循着几十年的习惯来光顾。
厦港理发店
大学略
在大学路靠近蜂巢山路拐角的位置,有一家没有挂牌的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原来挂的店牌是“厦港理发店”,全称为“厦门市饮食服务业公司厦港理发店”,1959年开始经营至今已50多年,是厦门现存的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1967年的理发椅、1978年的制服、老吹风机、老理发剪、长条木凳……这里的一切物件都沉淀着旧时光的痕迹。如今的厦港理发店是店主陈师傅与太太共同经营,现在这里的客人更多的还是附近的老居民,无论是剪头发还是做造型,他们早就习惯了陈师傅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