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探讨

2015-02-11 23:11刘顺航贾黎晖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普洱茶茶园茶叶

刘顺航,贾黎晖,高 瑛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普洱 665001)

科技创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探讨

刘顺航,贾黎晖,高 瑛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普洱 665001)

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解决传统普洱茶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普洱茶产业建设和升级。通过给出普洱茶产业链发展的科学措施与建议,达到延伸普洱茶产业链,增加普洱茶产业附加值的目的,使普洱茶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普洱茶产业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普洱茶;产业

0 引言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包括自然后发酵和人工后发酵)形成的符合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起源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普洱和西双版纳地区,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在云南省的民生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1 传统普洱茶生产链中存在的问题

1)茶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不适应现代茶业的发展要求。在茶园建设方面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云南中低产茶园面积大,无性系茶园和有机茶园面积小;茶园单产和茶园机械化水平低[1]。

2)普洱茶的加工多数仍然停留在传统加工模式上,手工作坊占有较大的比重,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也存在加工设备简陋,生产技术基本承袭经验式加工,其规范化、自动化、清洁化程度低的状况[2]。

3)大部分茶企还是停留在生产传统的初级茶产品,对茶叶及其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在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充分。尤其在提取有效成分等深加工项目方面,大部分的生产企业技术、设备没有及时更新,也没有配备专业的科研人员,科技水平滞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3]。

4) 通过古籍记载了解普洱茶功效,对其保健功效的科学性证明较少。

2 以科技创新推动普洱茶产业链延伸和升级

以普洱茶全产业链创新为主线,以集成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两种创新模式为手段,推动普洱茶产业链延伸和升级,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即从普洱茶种植到生产的全产业链中各关键环节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对种植、加工等产业化提升环节以集成应用创新研究为主,对加工关键技术、质量标准、功效安全和循环再利用等深入科研的环节以技术创新性研究为主,相辅相成,最终完成普洱茶全产业链的创新与提升,为传统普洱茶产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标准化的有机种植——立体生态茶园

为改变茶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现象,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改变观念,加强茶园投入,通过构建立体生态茶园,使得茶园形成多层次立体结构,构成茶树与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达到有机茶园标准,园内茶树多以独立野放形态生长,采摘后制得普洱茶叶安全纯净,滋味浓郁,茶气悠长。

2.2 标准化的大叶种茶初制加工——清洁化、自动化茶初制加工流水线

云南省的茶产业初制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都呈现出竞争无序、布局分散、环节多、损耗大、成本高的局面,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帝泊洱通过多年来对云南大叶种茶特性的潜心研究,创新开发出一套适合大叶种茶的鲜茶加工生产线,传统的制茶工艺用自动化、清洁化的先进装备得以实现,并采用大面积高透光玻璃幕顶,配合特有“茶瀑”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让每一片茶叶都充满“阳光的味道”。做到生产过程可控,有效避免茶叶的二次污染,为晒青茶加工起到了示范性、标准性作用。还进行大叶种机采茶研究,建立技术体系,从茶叶加工的开端控制制茶成本和茶叶加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2.3 标准化的普洱茶发酵——清洁化、机械化生物普洱茶发酵技术

研究发现,普洱茶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其品质形成起决定作用。离开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毛茶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和红褐的汤色[4-6]。天士力集团在传统渥堆发酵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微生物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开展机械化发酵研究,已建立了微生物菌种库。分离出菌株371株,利用PCR-DGGE技术确定优势菌株34株,其中细菌11株,霉菌16株,酵母菌7株。利用所得菌种进行普洱生茶单菌发酵实验,通过跟踪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的作用,并对优势菌种进行混菌发酵实验,为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普洱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7]。初步确定了氧含量、水分、温度等发酵工艺技术参数,并研发出第三代机械化熟茶发酵机。目前已开始准备机械发酵产业化。这样不但可以自动潮水,保湿、控温,还能自动均匀翻堆,节省了劳动力,茶叶品质也更加一致。离地式发酵还有助于改善发酵环境,使普洱茶的生产环境更加卫生安全,实现了普洱茶加工清洁化生产[8]。

2.4 标准化的茶深加工提取——信息化、自动化提取技术

为改变普洱茶精深加工程度低的现状,帝泊洱致力于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自行研发和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将古老的复杂茶道冲泡技艺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得以替代,最大限度的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真正做到把健康和便捷留给消费者,帝泊洱做到全程数字化操控、全程物料封闭传输、全程无任何添加剂。通过采用国际一流的分离工艺设备,有效去除杂质和无益成分,进一步保证了帝泊洱产品的天然属性和健康品质。

2.5 标准化的包装控制

在普洱茶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并将走出国门之时,一向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欧盟、日本等国却对普洱茶简易、甚至粗糙的包装提出了不同质疑[9]。在产品包装上,帝泊洱产品包装车间按照制药企业GMP标准建设与管理,帝泊洱茶珍在十万级净化的洁净厂房内完成产品分装。公司自主研制的多列枕式包装机,可在高速状态下通过电脑数控对每一袋帝泊洱茶珍实现精确包装,并配套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与车间对接,确保各类物料有效快捷的自动化管理。

2.6 循环经济

为响应国家构建循环经济的号召,我们利用帝泊洱茶珍产业链生产中的茶渣、茶珍生产过程回流水、生产过程分离的沉淀、茶花、茶籽、修剪叶、碎茶和细末等茶产业副产品进行再利用研究,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茶渣成分进行研究分析,将茶渣造纸、制作成工艺品、建筑材料(板材),开发成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并作为有机肥料的主要原料。将茶树修剪叶进行成分研究后,开发功能性食品或提取功能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

2.7 普洱茶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创新普洱茶种植、生产环节的同时,我们还进行标准创新,在满足食品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感官标准和理化标准,结合经验控制与科学量化控制,建立帝泊洱产品和原料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利用色谱指纹图谱技术[10-12],建立了帝泊洱茶珍和普洱茶原料的儿茶素类指纹图谱标准,保证了帝泊洱茶珍内涵品质稳定均一性;利用红外宏观指纹图技术,建立帝泊洱茶珍和普洱茶原料的红外指纹图数据库标准,保证了帝泊洱产品品质整体均一性;利用色差仪技术和pH仪技术,建立帝泊洱茶珍和普洱茶原料的汤色色差量化标准和酸碱度量化标准,规避了色差和酸碱度的人为判定误差;建立嗅辨仪标准,实施人为感官判定和仪器嗅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帝泊洱茶珍和普洱茶原料的感官判定准确性。在叶组配方标准上,实施品质与功效结合,标准样对照判定方法,感官标准与理化标准相结合,以保证帝泊洱茶珍品质的均一稳定性。

2.8 功效研究和科学饮用方式研究

对于普洱茶的功效在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多有记载。清代赵学敏《本草纲副拾遗》云:“普洱茶溥香独绝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普洱茶在以下几个方面疗效更为突出:降糖、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养胃、护胃;健牙护齿;消炎、杀菌、治痢;抗衰老。为了开发功能性饮品和科学指导消费者饮用方式,我们开展普洱茶珍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减肥、辅助降压、辅助抗肿瘤、解酒保肝、养胃等功效的动物验证和初步机制研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2.8.1 辅助降血糖研究

利用2种Ⅱ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STZ大鼠)进行普洱茶珍降糖功效、饮用剂量及使用方式研究,并从相关靶酶(PTP1B)[13]、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初步探索其降糖机制[14],实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具有减肥降脂作用,同时降低血清中的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活力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2.8.2 辅助降血脂、减肥研究

采用营养性肥胖大鼠、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开展普洱茶珍的减肥降脂功效及使用方式研究,研究证明普洱茶茶色素对小鼠具有预防肥胖、降血糖及调节血脂的作用[15]。

2.8.3 降压

针对单纯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合并高血糖3种人群,分别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脂喂养SHR大鼠、高果糖高血压大鼠,开展普洱茶珍的降压功效研究,并从SHR代谢组学,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PAK1蛋白磷酸化水平初步探索其降压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16]。

3 结语展望

以科技发展为支撑,不断创新茶加工工艺和设备,使得茶产业链不断延伸,茶功效不断得到科学证实。在科技引领下,普洱茶将喝的便捷,只需一撕、一冲、一饮完全就是传统炮制出的茶味;喝的放心,无需再被农残、重金属污染所困扰,因为标准化有机种植已经成为茶园建设的大趋势;喝的科学,通过普洱茶功效的全面科学证实为您量身订制一份普洱茶喝茶时刻表,普洱茶不仅可以喝得优雅更可以喝得科学。

[1]江凤琼,梁名志,王立波.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5-7336,7339.

[2]刘红波,黄云战.普洱茶加工装备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73-8775.

[3]曹倬衔,葛静宜.云南省茶产业集群发展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023):1009-0479.

[4]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等.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茶叶科学,1998,18(1):53-60.

[5]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等.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4,24(30):212-218.

[6]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等.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4):300-306.

[7]付秀娟,宋文军,徐咏全,等.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2,32(4):325-330.

[8]李亚莉,朱广鑫,周红杰,等.双层保湿转动式普洱茶发酵罐发酵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9):89-94.

[9]李楠.普洱茶包装[J].普洱,2010,1:40-41.

[10]倪倩,佟玲,李文博,等.普洱生茶的HPLC指纹图谱[J].光谱实验室,2011,28(04).

[11] 顾睿,张兰兰,周水平,等.利用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分析[J].天津药学,2011,23(02):3-5.

[12]倪倩,佟玲,李文博,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72-7073.

[13]栗志文,王媛媛,王根辈,等.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5):428-434.

[14]苏静静,王雪青,宋文军,等.普洱茶对小鼠血糖的干预作用[J].食品科学,2014,09:260-263.

[15]苏静静,王雪青,宋文军,等.普洱茶茶色素对小鼠的预防肥胖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4,19:346-349.

[16]李欣欣,莫红梅,马晓慧,等.普洱茶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研究[J].茶叶科学,2012,32(5):457-460.

F326.12

A

1004-1168(2015)01-0022-03

2015-01-09

刘顺航(1976-),男,福建仙游人,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为茶叶初、精、深加工工艺。

猜你喜欢
普洱茶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喝普洱茶能减肥吗?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普洱茶怎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