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思考

2015-02-11 23:11李学林申时全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现代农业现代化

李学林,申时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31)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思考

李学林,申时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31)

研究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思路、任务和措施,通过整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科研院所跨越发展,为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思路;措施

1 准确把握一流科研院所的6个基本特征

1.1 拥有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

这是能够在国际、国内科技界享有崇高威望、在本研究领域称得上一流科研机构的前提。如英国洛桑试验站一百多年来坚持以土壤肥料学科为主,至今仍然处于国际一流的土壤肥料试验中心地位。

1.2 拥有知名的科学家和优秀研究团队

一流科研机构或组织都有或者不断引进相关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或举世公认的学术权威,并建有由他们领衔的在前沿领域开拓创新的研究团队。如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集聚了克里克、沃森等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建有66个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著名研究团队;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科学研究中心(JIRCAS)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每年都从发展中国家招聘研究人员或全球招聘知名科学家。

1.3 拥有装备精良和较大规模的科研设施条件

一流的科研院所离不开标准化、规模化、布局合理、有稳定运行支持的试验基地平台和精良的实验室装备。如英国洛桑试验站占地333.33hm2;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RS)设有8个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并装备有各种现代化试验设备;发展较快的江苏省农科院综合试验基地达333.33hm2。

1.4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招纳客座研究人员、博士后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吸纳和补充各类创新人才,并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方法、技能的培训,这是一流院所发展的持续动力。如国际水稻所与菲律宾大学等院校就订有科技人员定期在职培训合同。

1.5 建有符合科研特点的运行管理机制

一流研究机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科研自主性、较强的开放意识、完善的人才和科研评价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共同点,特别是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地位突出,政府财政稳定支持力度较大。

1.6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新理念治学传统和学术文化

一流的研究机构都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治学理念和创新文化方面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如德国马普学会用大量经费支持200多个实验室,鼓励长期开展基础科研,营造宽松的和富于激发创新力的研究环境,重视学科交叉和交流研讨,并宣扬“自己做”和“自己学”的传统。

2 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4个内涵

2.1 现代是总要求

即与时代同步,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工作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和环境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要让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综合素质,保持较高文化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并得到成熟与发展;工作现代化是要有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始终站在科学和技术最前沿,保持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最先进的科研平台、试验基地及其装备条件;管理现代化主要是要应用战略管理理念,对科研院所的组织机构进行科学设置,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和工具进行高效管理;环境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院所发展所需的科学数据、公共服务等硬环境条件和科研氛围、学术交流、合作与协作、伙伴关系等软环境具有现代化特征。

2.2 农业是依据

“农业”是以土地为载体,以生物为对象,以光、温、水、肥、气等为条件,人工调控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收获人们所需产品的活动。现代农业要求实现对各种资源高效调控与利用,并使农业生产全面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工业化、商品化、产业化的“现代化”过程。

2.3 科研是根本

科研是在现代化总要求、科研条件支持和科研环境中,由科研主体组织科研人员对农业科学和技术开展研究,实现突破目标的过程。科研工作需要的基本条件是科研“人”、科研条件、科研对象和科研环境。其中,科研“人”包括个人和团队;科研条件包括实验和试验条件、经费及其管理组织;科研对象包括研究的对象和创新目标;科研环境主要是外部环境和条件。在现代科研院所建设中,要注意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也需要田间试验场所的特殊性。

2.4 院所是定位

院所的基本定位是以研为本的科研机构组织,基本制度是院、所长负责制或理事会制。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是现代化的、服务农业发展、以科学和技术研究为主体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就是农业科研机构实现人的现代化、工作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和环境现代化的过程。

3 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4个原则

3.1 体现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就是要突出政府财政投入的主体作用,突出政府项目支持的基本手段,突出公益性事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突出社会化支撑服务的基本保障。

3.2 体现产业特点

从支撑、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要求出发,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必须体现农业区域性、周期性和关联性的产业特点,围绕农业的科技化、工业化、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服务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3.3 体现现代化特征

体现人、工作、管理和环境的现代化特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参照系,按照最新特点、最高标准、最完备特征的要求开展建设。

3.4 体现动态性特点

现代院所建设有阶段性特征,但又是不断发展的过程,需紧跟时代步伐,保持院所的现代化特性。

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差距

4.1 科研基础条件薄弱

全院60%的研究所人均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明显不足,综合性试验基地不多,难以体现学科、主产区和生态区结合的要求,导致了科研效率偏低。如全院专业技术人员人均办公科研实验面积仅16.17m2,不足中科院系统标准的五分之一;人均实验设备价值仅5.3万元,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处于较低水平;我院虽然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作物改良分中心,但总量及质量与“省队”还不匹配;目前,大多数试验用地是临时租赁,不少试验工作还在“打游击”,驻昆所尤为严重。

4.2 人才队伍建设不适应

全院科技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队伍不稳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队伍不稳、领军型人才严重缺乏。一方面引进高端人才难,近10年来还没有刚性调入一名高端人才,另一方面留住人才也难。“十一五”以来,全院已有116名专业技术人员调离和辞职,其中博士22人、高职24人,人才流失还呈现进一步加剧态势。

4.3 科研经费稳定支持不适应

全院目前的科研经费80%左右来自于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属于竞争性经费,自主性科研经费非常缺乏,导致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自主性不强,科研方向难以稳定,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和科技活动随竞争性项目摇摆,院、所长不能自主安排重大科研课题、自主开展人才引进等,在绩效管理、科技评价、成果评审、学科布局等方面尚未系统形成整套制度。

4.4 科技创新机制不适应

目前尚处于从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时期,尚未建立起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绩效管理、科技评价、成果评审、学科布局等方面系统的管理与约束机制,距现代科研院所管理还有一定差距。

4.5 学术文化不适应

这些年来,我院积极推行创新文化建设,在农科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但离现代院所制度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干部职工缺少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工作中缺乏激情,因循守旧,创新工作不够。

5 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思考

下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以建设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及破解共性科学难题的重点学科一个主线,把握产业需求、科技前沿两个面向,坚持公共、基础、社会3个定性,推动人、工作、管理和环境4个现代化,加快学科、团队、平台、创新、制度五位一体建设,大幅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服务能力,为在这一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引下加快推进建设,需要把握好5项工作重点。

5.1 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培植、培优和培强一批重点学科领域

一方面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体系。重点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茶叶、咖啡、石斛、柠檬、野生菌、花卉、生物药等)、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稻、马铃薯、麦类、豆类)、优势特色产业(甘蔗、烟草、果类、蔬菜、蚕桑、油料、林下经济等),根据学科体系的结构和要求,结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构建和完善符合我院特点的学科知识体系(体系化的学科理论、方法、技术等)、学科支撑体系(体系化的学科人才团队、学科平台、试验基地等)和学科制度体系(系统化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度、内外合作与交流机制与制度和外部政策环境等)。另一方面要制定学科建设具体方案。立足学科体系结构和规划,分别组织开展学科战略研究和分析,制定学科人才团队建设方案、学科平台和基地建设方案、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方案等,并将其作为现代院所建设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5.2 突破条件限制,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创新团队

要不断克服经费、政策等条件限制,创新人才团队评价和激励机制,着重强化“科研、管理、推广服务”3支队伍建设,合理调配各类人员比例结构,提高进人门槛,改善学缘结构,优化我院人才结构体系。立足学科体系和规划方案,按照团队结构、功能的要求,规划人才团队建设,要以培优重点学科领域为核心,以“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科研助理——流动人员”的结构,建设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在结构上,逐步通过引进和聘用,实现领军、骨干、支撑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合理搭配,并注重年龄、专业、性别、学历等因素;在功能上,按照基础性工作、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生产关键技术创新、技术集成熟化与转化应用等科研工作要求,科学设置学科团队各种岗位(首席——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高技术创新——关键技术产品创制——技术集成与熟化)等合理用人、科学分工,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与激励制度。

5.3 强化能力建设,策划、设计和建设一批大平台、大基地

立足全院重点学科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培优、培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领域和培植新兴学科领域的目标要求,强化能力建设。一要开展平台层级设计。在新的学科体系指导下,按照学科集群设计重大科技设施和综合基地,按照学科领域设置学科专业平台和专业性基地,按照研究方向建立科学家实验室和工作站,规划学科专业平台。同时,在设计方案基础上,组织平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立项支持。二要按照上、中、下游相结合,规划设计和建设综合性、专业性试验基地、示范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温室、网室、试验地,中试基地、示范基地、培训基地,以及产业化基地、产业示范园等建设。

5.4 提高统筹能力,谋划、培育和转化一批重大成果

提高统筹能力,建立问题导向的科研机制,立足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围绕出重大品种、重大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目标,以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为单元,确立科技基础性工作、应用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技术集成熟化与应用的重点选题,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支持。同时,建立科学的研究组织体系,科学分工课题组人员职责,确立阶段性问题突破目标和创新目标,建立科研成果共研共享机制。拟订成果培育方案,明确重大学术性成果和实用性成果的重点培育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培育计划,加强对重点培育成果的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完善成果评议和奖励推荐制度。

5.5 贯穿“以人为本、以研为先”理念,营造、构建良好创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制度建设是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按照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本质要求,在制度建设上,重点建立并完善院所长负责制,制定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首席科学家制度,人才和团队绩效评价与薪酬制度,科技合作与交流制度,学会协会、学术期刊、产业体系联盟工作制度等,向国家、省提出科技发展政策需求,建立适应现代院所管理和学科发展的管理机制,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

G322.2

A

1004-1168(2015)01-0014-03

2014-12-18

李学林(1966-),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

申时全(1975-),硕士,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现代农业现代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边疆治理现代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现代农业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