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艾儒棣教授运用泽泻与菟丝子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经验
杨 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总结艾儒棣教授运用泽泻与菟丝子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经验,对泽泻及菟丝子的文献记载进行归纳,将泽泻、菟丝子药对的功效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1)补虚泻实,滋阴不留邪;(2)宣通百脉,化瘀消斑;(3)增强免疫,延缓衰老。在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泽泻15 g,菟丝子15 g,每获良效。
泽泻;菟丝子;药对;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名医经验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由于黑素细胞和黑素生成异常造成,它是皮肤病中的一类常见疾病,表现为皮肤色泽变黑,如黄褐斑、瑞尔黑变病、炎症后色素沉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祖国医学很早就有“黛黑斑”、“面尘”、“肝斑”、“蝴蝶斑”等的记载,认为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反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是根本原因。西医治疗该类疾病效果多不理想或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艾儒棣教授治疗此类疾病常在辨证施治时加入泽泻与菟丝子这一药对,取得满意的疗效。
泽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性平,味甘、淡,入肾、膀胱经,具有利尿、清湿热的功效[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本草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别录》云:“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历代医家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淋证、遗精等。
菟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旋花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辛、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1]《本经逢源》:“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幸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泻,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本经》云:“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甘味一般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禀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临床常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2]
2.1 补虚泻实,滋阴不留邪 《诸病源候论》云:“面黑墨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气血失调,致生黑黯,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心过度,房事频繁,或久病伤阴,致阴精亏虚,肝肾不足,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明《外科正宗》:“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艾儒棣教授[3]认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郁,脾虚,肾虚是发病之因,气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肝肾阴亏,阴液不足则血行不畅,经络郁滞;肝气郁结,气机不畅阻于肌肤,肌肤失养而成色素斑。菟丝子,辛、甘、温,辛以润燥,甘以补虚,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百选一方》中与炒杜仲同用治疗腰痛,《丹溪心法》中与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同用治阳痿遗精,《世医得效方》中与桑螵蛸、肉苁蓉、鹿茸同用,治小便过多或失禁,由此可见菟丝子之补肾益精之功效受世代医家所推崇。现代研究[4]记载菟丝子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黑色素的生成。泽泻,性平,味甘、淡,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艾儒棣教授认为泽泻泄肾中之浊阴,升肾中之清阳,与菟丝子合用补泻兼施,升降相因,阴阳相济,滋阴不留邪,是为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之妙对。
2.2 宣通百脉,化瘀消斑 艾儒棣教授指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以虚为本,以瘀为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本草正义》曰:“菟丝子为养阴通络之上品,其味微苦,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心脉。”《本经》:“五气之中,惟辛通四气”,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菟丝子性温味甘,入肾经,可补肾精,肾精足则心血得养,骨髓充盈,具有益气养心补脑之功;入肝经,肝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血液的运行也就顺畅;入脾经,脾主运化为气血生成之源,脾气健旺则血液化源充足,可保证心血充盈。现代研究[5]表明,菟丝子水提物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综上,菟丝子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使得气血上荣颜面,是故瘀血得化、经络得通、气血得行,黧黑得消。
2.3 增强免疫,延缓衰老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大多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紊乱、炎症、妊娠、遗传、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化妆品、情绪波动等有关,调节自身免疫机能可一定程度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或久病损伤,导致肾中元气虚损,必然导致整个机体机能的衰退,所以中医特别注重培元固本,其中的“本”主要指的是肾中的元气。《本经》曰:“菟丝子为补肝脾肾之要药,…… 三经俱实,则不足补矣”,菟丝子入肾肝脾经,滋补肝肾,肾精足,可滋养、濡润、推动、温煦各脏器,维持机体的平衡,延缓衰老,免疫力得以提高。泽泻功能利水渗湿、泄热,现代研究[6]表明泽泻亦可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抑制有抗原抗异性。二药合用,调节免疫,延缓衰老,减少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李某某,女,43岁,无业,2014年4月06日因双侧面部褐色斑片伴失眠半年余就诊。初诊:患者自诉半年来面部渐渐出现褐色斑片,并伴有夜寐不安,焦虑易怒,五心烦热,月经不调,纳可眠差,大便干。皮肤科检查:面部两颧可见褐色斑片,边缘清楚。舌苔薄少津,质偏红,脉弦细。辨证为肝肾阴虚证,治法宜滋补肝肾,养阴清热,化瘀消斑。药用:女贞子30 g,墨旱莲15 g,柴胡10 g,白芍20 g,龙骨20 g,牡蛎20 g,菟丝子15 g,泽泻15 g黄芪30 g,川芎5 g,百合30 g,知母10 g,地骨皮20 g,瓜蒌仁30 g,生甘草6 g,共7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每次150 mL,饭后半小时温服。二诊:患者诉大便通畅,出汗减少,守方再服7剂;三诊:自觉睡眠明显改善,潮热症状缓解。前方去瓜蒌仁、地骨皮,加蚕沙20 g温经散瘀,续以前方继服,共服3个月,面部色斑明显变淡。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4;450.
[2]林慧彬,彭广芳,李为玲.中药菟丝子的本草考证[J].时珍国药研究,1997,8(3):193.
[3]陈明岭,艾华.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41;246.
[4]张美华,朱文元.48味中药对体外培养鼠黑素瘤细胞黑素形成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1999,20(5):44-46.
[5]嵇志红,张晓利,董连峰,等.菟丝子水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681.
[6]戴岳,黄朝林,李佩珍. 泽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622.
杨莉,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E-mail:1294975675@qq.com
R275
A
1007-2349(2015)08-0011-02
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