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015-02-11 11:06邵龙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导师课题研究生

邵龙泉

我从攻读研究生到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期间经历近20年的跨度。回顾既往,看诸多研究生的发展轨迹,有的辉煌绚丽,前景一片光明;有的销声匿迹,从此默默无闻。为何研究生取得的成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个人认为,这与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

1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严格来说,本科生已经初步确立了未来的职业方向,研究生则更应该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环境因素、制定目标、适应变化、走向成功。

2 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1 选择适合的导师 导师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可能影响复试成绩,还会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前提下,如何参与双向选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第一个正确的规划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确定发展目标。真实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的专业基础、实践经验、偏好和心理素质,并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明确临床和科研的侧重点。

其次,要了解导师的信息,分析导师学术状态,确定报考目标。报考前,就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导师的信息,常见方式如网络检索或与导师的历届学生交流等。此阶段需要了解导师的科研方向、学术地位和临床水平。选择有责任心、有能力,与自己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导师,能够加快研究生的入门速度,并且能够迅速提升科研水平和临床技能。有些学生偏重考虑导师的行政职务,这是不可取的。

最后,要与导师进行沟通,了解导师招生动态,成功双向选择。在选定理想的导师后,应该及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导师取得联系。导师可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有限,如未能及早联系,就可能处于劣势。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可能对复试有很大帮助。邮件应写明考研计划、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攻读博士的打算)等。不要有心理顾虑,无论结果如何,导师均会给予回复。

就大样本量的统计学来说,研究生的入学起点是相同的,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导师如何引导和培养。就如耕种土地,农民悉心照料田地,秋天就有希望获得丰收。那些撒一把种子之后不闻不问的,只能得到撂荒的结果。虽然不想妄论不同导师的培养方法,不过确有较多导师忙于各种应酬,而疏于培养,研究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指导。研究生初入学的时候还躇踌满志地想好好学习知识,慢慢地被现实磨砺,最终草草毕业。另一个因素在于研究生自身,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北京大学的导师将导师与研究生比喻为一条船上的两只桨。每名研究生来到导师名下,其实就是和导师一道上了船,方向如何,速度如何,全然是2 个人的事情。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导师要教会研究生如何计划使用好动力,只有导师和研究生的节奏协调一致,才能够向着好的成绩进军。导师努力而研究生不努力无用,研究生努力而导师不努力也没有好成绩。因此,必须选择适合发展的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2 做好科研是必要内容

2.2.1 做科研是基本能力的需要 研究生为何要做科研?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的学生,但不是每名研究生都能理解为何要做科研。有的研究生做了很好的基础研究,但是毕业后还是做了一名普通的牙科医师,那么基础研究对做牙医有何作用?能否提高医疗水平?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不能排除有些研究生水平还不如一个优秀的本科生,但是作为大样本量的统计来说,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还是要超过本科生的,尤其是在逻辑思维,以及看待问题的严谨性方面,更是远胜未经过科研训练的本科生。所以,研究生学习首先是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获得的最大收益是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也是导师教授的最大法宝;而忽略这些的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也相对受限。研究生阶段的关键是系统思维的培养,即使工作中并未做科研,甚至未做本学科的工作,就如其他行业,当上级领导交代撰写一份科学严谨,翔实可信的调研报告时,需要查文献、获取数据及统计分析,这些过程都与撰写论文是同样道理。

2.2.2 做科研是评价体系的要求 目前大学里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包括了职称评审,依然是科研业绩的考量。这种评价体系无疑有很多弊端,但就如中国的高考制度,虽然并非最佳,然而却是现有国情下最能保证公平和无可替代的。近年我去美国做了1 年的访问学者,发现美国大学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主要也是科研业绩的考察。在未来(短期内)这种科研为先的评价体系发生改变可能性很小的前提下,我们不能改变规则,那就尽可能地适应规则,在规则的范围内获取更大的发展。

2.2.3 合理分配临床学习与科研的时间 虽然国家划分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上却没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区分,对于不同的导师,培养的方法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有些导师临床工作繁重,希望让研究生留在临床上工作和学习,而对于重视科研的导师来说,则会偏重于让研究生尽可能地留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我认为研究生还是应该以科研为主,进入临床学习半年时间,其他时间则尽量保证科研工作。因为,临床能力将来还有机会通过进修或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得到提高,而这3 年的科研训练对于很多研究生而言,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非常值得珍惜。

2.3 分阶段制定目标 研究生初入学,就要和导师沟通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并将其细化,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学习计划,确立达到阶段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分清轻重缓急,做好时间管理。计划执行过程中,当出现未预见情况或发现原方向有误,要及时加以修正。3 年时间很短,高效者才能成为赢家。

3 “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的素质培养

3.1 要有上进心 研究生首先要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要有成为优秀研究生的欲望。经历了痛苦的考研之后,有些研究生出现了放松的情绪。如成功申请一个课题,需要研究生去做实验和发表文章,以便结题和申请下一项课题,但是研究生做实验不上心,究其原因,或者是认为在给“老板”打工,或只是单纯地懒惰、不爱学习。人生就像行驶的公交车,对于我来说,研究生只是同行了3 站的乘客,上车前不认识,下车后各忙各的,甚至很少再联系,但是能够同车相伴3 年更多的是一种缘分。作为导师,我会规定每2 周当面汇报一次研究进展,并尝试着告诉研究生,科学研究是学习期间的本职工作,也是未来闯荡社会的重要砝码。所谓攻心为上,只有真正明白科研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觉悟,变被动为主动。否则,就是每天约束着去做实验,也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一位求学者说过:“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当抱定了迈向优秀的决心和信念时,自身会产生一种激励力量,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而且,当把自己的热情和潜能激发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从此你的生活中也会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疲惫,多一点愉快、少一点无奈。

3.2 要有自信心 虽然同年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也许学业水平和能力会有些差异,但所有的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去,要坚信所有的同学都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门且同级研究生切忌各种攀比,要合作共赢。另一方面,要敢于跟导师沟通,在学术交流会上发表独特见解,让导师了解你的能力、知识面和素质。按时向导师汇报上一阶段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远比被动见导师,汇报不按时的效果要好。

3.3 要有领悟心 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以及“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一根针,学会如何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中学和大学都是灌输式的学知识,而研究生是要学会独立做科学研究,而这项研究从未做过,且不知道结果(新的课题,是导师都不知道结果的)。不能像本科生一样要别人教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在寻找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不要重复作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哪怕是国外最新的文献报道的内容,否则就变成了本科生的实验课了。此外,很多新的实验技术,实验手段,可能导师也不完全了解,这就更需要研究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认真仔细地对待试验结果,敢于发现、提出、并独立地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大量阅读文献,对自己的课题多一些掌控力,等研究到一定深度,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加强情商的培养,研究生阶段就是体会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将其论文课题完整做好。各种资源就包括与多人交往,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刚开始进入课题的时候,不能太高傲,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多向别人学习,要牢记和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另外师兄师姐们的传、帮、带可以让你脱离茫然与无助,是除导师之外最好的助推器。在进入课题组之后要与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要做到真诚,能够乐于助人,并能容忍别人的缺点。试想,一个情商高的研究生,不仅师兄、师姐愿意指导,师弟师妹愿意帮助,实验室的导师都会给予很多便利和照顾,反之,将会寸步难行,事倍功半。

3.4 要有写作能力 硕士生和博士生最终目的是要完成论文,论文是个人所有功底的总集合。对于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确是可以真实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水准。在完成课题之后,要积极撰稿,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是研究生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和培养内容,也为将来工作后,申报各级课题打下基础。毕竟能读博士的硕士比例较少,希望研究生能珍惜这3 年的科研训练机会,如果到毕业一事无成,损失的不仅是课题的经费和进展以及导师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这3 年里逝去的最适合学习的青春。除了发表文章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同年级的研究生经过几年学习后会有很大差别,原因就是表面上3 年的学习都相同,但每个人做的事情是不同的。有的研究生一入学就由导师安排了课题,并在实验员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全部实验工作。自己不仅不需要动脑筋,而且实验操作也很少,当时会感觉自己很轻松,运气好,也刊发了很多文章。等到毕业离校,离开了导师和实验员,即使是实验室条件比上学时好,结果却很少有新的成果发表。原因就在于读研究生的时候,自己动脑不多,未能注重思维的训练,缺少独立找题和定题的过程,也缺少独立探索的经历。科研的3 个层面,找到一个创新性好的科研课题是最高层次,确定出完善的实验设计和合理的实验参数是其次,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却属于最低层面,只会做实验的研究生和实验员无区别。所以,研究生不仅要争取出结果,更要培养善于思考和探索、勇于承受挫折的精神,学会各种实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毕业后能顺利发展,甚至在未来超过导师的成就。

4 结 语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做好筹划,让你的研究生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辉煌绚丽。

猜你喜欢
导师课题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V eraW an g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