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2-11 01:47苏云鹤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苏云鹤

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云鹤

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小儿糖尿病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方案是给予胰岛素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参数。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6.04±1.28)mmol/L,餐后2 h血糖★(7.18±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5±1.52)(%);对照组:空腹血糖▲(7.54±1.61)mmol/L,餐后2 h血糖★(9.24±2.27)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7± 1.87)(%)。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9,★t=4.07,·t=2.61,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糖尿病患儿血糖,改善预后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小儿糖尿病;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反应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尿病多分为1型和2型,儿童多是1型糖尿病,多数1/3为酮症酸中毒症候群起病,突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发病趋向小年龄化,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的74.5%。其病变后果多为机体多功能脏器衰竭。临床所形成的相关因素:①遗传因素:有家庭遗传倾向,74%~100%的患儿有糖尿病家庭史,并且在多代人中有多人患病;50%~80%患儿至少有一方父母有存在2型糖尿病病史。②病毒感染因素:临床观察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病毒,以及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都可能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③肥胖因素:青少年肥胖者有15%~21%患有糖耐量降低,2%~4%患有2型糖尿病,肥胖儿童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大约是非肥胖儿的两倍。④饮食因素:过早、过多喂食奶粉、牛奶、米糊或喝饮料,这可能诱导相关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儿童糖尿病患者常以1型糖尿病为主体,发病高峰在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婴儿发病甚少。小儿糖尿病起病急,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诱发疾病或并发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小儿糖尿早期不被发现,诊断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并迅速出现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危及患儿生命。因此,需要做好诊治与护理,为进一步探讨糖尿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该研究在该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对综合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小儿糖尿病患儿76例,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盲选将患儿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岁~14岁,平均年龄(6.2±1.8)岁;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岁~15岁,平均(5.9±2.2)岁。所有患儿均伴有多饮、多食、消瘦、多尿、乏力等,少数病儿有脱水、恶心、昏迷、有酮味等症。所有患儿均为Ⅰ型糖尿病,其中酮症酸中毒24例,酮症酸中毒24例患者入院时静脉血浆pH7.05~7.35,血糖16.9~32.8 mmol/L(250mg/dl),尿酮体:++~+++,尿糖:++~++++;其余52例患儿入院时空腹血糖7.1~22.4 mmol/L (≥126mg/dl),任意血浆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时的血糖12.4~30.2mmo1/L(200mg/dl),尿糖为阳性。并且性别、年龄、血糖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儿童糖尿病治疗目的:消除症状,稳定血糖;维持儿童正常生第和性发育;防止中晚期并发症出现。①胰岛素治疗方案,新诊断的患儿、轻症者一般剂量为每日0.5~1.0 u/kg,每日皮下注射两次,将1日总量的2/3在早餐前30 min注射,1/3在晚餐前30 min注射每次注射将短效和中长效胰岛素混合(按3:1或4:1的比,按照先吸短效后吸中长效的顺序混匀后注射;②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对于pH<7.2,HCO3-<12 mmol/L重症酸中毒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在开始的12 h内至少补足累积损失量100 mL/kg的一半。此后24 h可依据病情输液;③饮食治疗;④运动治疗;⑤预防感染治疗。1.2.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血糖控制、皮肤护理、出院指导等。治疗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对患儿及家长同时进行。①患儿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年龄小,认知性差,体力活动量大,饮食控制能力低,接受胰岛素治疗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患儿惧怕打针是共性的问题,要及时与孩子讲明打针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要创造轻松的环境,使患儿主动配合打针治疗,同时,对于饮食限制,护士要与患儿讲明对病情的危害,使之自觉控制。②家长心理护理:安抚家长的情绪也很关键,多数家长,对于疾病的诊断,很难控制情绪,对于诊断产生与愤怒、对医生产生误解,对于饮食限制,难治愈等状态引起悲伤,从精神和经济压力都很难承受,特别是顾忌孩子的年龄小,成长中学业和事业都受之影响,特别终身服药的现实产生绝望。给疾病治疗与护理的工作配合带来难度,因此,护士需要耐心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促使家长对患儿给予更多的患儿关怀和照顾,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和干涉孩子的日常行为,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认知疾病、控制饮食,特别甜小食品,学会适应自我管理疾病的生活。

确保使患儿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②预防感染:控制感染尤为重要,疾病诊治护理中,积极寻找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由于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尤其是皮肤性感染,首先要遵医嘱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叮嘱患儿家长经常为其患儿经常洗头、洗澡、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衣服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为了避免皮肤抓伤,勤剪指甲。必须做好患儿口腔护理,坚持定期检查牙齿与口腔,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极易引起口腔内细菌滋生,要及时清洁口腔的目的在于,避免口腔感染。要做好会阴部护理;由于高渗利尿,易引起患儿多尿与烦渴。要鼓励多尿患儿应及时排尿,往往尿糖刺激会阴部,导致患儿瘙痒不适,需每天用温水清洗局部2~3次,防止感染。如发生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以免感染促发病情加重。③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是任何糖尿治疗的基础和关键,饮食控制是护理干预的重要工作环节,饮食控制的好坏是直接影响血糖上下的浮动,饮食护理的整体原则是控制饮食而不是限制饮食,是一种计划饮食。护士与患儿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时,要使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其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按疾病要求提供患个体儿饮食,具体的膳食管理:全日热量分3餐(1/5、2/5、2/5)或4餐(1/7、2/7、2/7),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1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疾病要求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因此,鼓励患儿多食可溶性性食物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或复合碳水化合物,食物要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限制纯糖和饱和脂肪酸,饮食要定时定量,饮食控制的原则,要以能保持患儿正常体质、减少血糖波动量、维持血脂正常,要求每周称体质量1次。同时,根据患儿的生活方式,制定适宜的食谱,确保患儿空腹血糖保持在5.5~6.8mmol/L,防止低血糖现象。延缓并发症,促进疾病痊愈。④用药护理:注意胰岛素选择及用量,每天早、午、晚饭前半小时及临睡前各查尿糖定性1次,依据尿糖及血糖调整,使24 h尿糖不超10 g。胰岛素除了急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一般均行皮下注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次应更换部位,避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注射间距1~2 cm。首先用药时要选择适合的胰岛素,使用时,要深层注射,边退针边推药物,使药物易于吸收。⑤低血糖的护理:首先要做好血糖、尿糖、尿酮体监测,具体做法:患儿血糖2~4次/d,糖化血红蛋白1次/周,无条件下测量血糖状态下,要给与测尿糖4~8次/d,并保证三餐前和睡觉前测尿糖监测,患儿要随时留取好尿标本,护士及家长要及时掌握患儿饮食用量和运动量及血尿糖检测数值,调整胰岛素用量的准确性,同时,选择不同胰岛素进针部位,吸收药物效果不同,常用部位选择腹部、上臂、臀部、大腿,临床常选择腹部,局部选择面积大,针刺刺激不敏感,耐受力强,但针刺需要注意的是,注射部位一个月内不能重针刺间距在1~2 cm,针序规整,不能重复进针。针刺用药中,患儿注射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在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和定时进餐,或活动过于增大,上述因素易引起低血糖而引发尿酮体中毒现象,若患儿出现饥饿感、心慌、软弱、手抖、严重者会出现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轻患儿,可给予进食糖水或巧克力,重患儿,注射胰高血糖素0.03 mg/kg,5~10 min,同时,给予患儿立即平卧,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液,葡萄糖是脑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入体内低血糖,容易发生永久性脑功障碍,建议患儿醒后再进食,防止再度昏迷。⑥健康教育:对家长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让患儿家长平静接受疾病现实,要指导家长学会引导监督患儿建立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模式的技巧,让患儿了解自我保健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并增强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自主意识,有效进行饮食控制,适宜掌握运动量。要采取对患儿实用胰岛素药针剂全过程给予护理性指导,特别是注射胰岛素针剂,要定时、定量、科学管理患儿进餐,逢年节时,饮食诱惑患儿时,要与医生研究是否给胰岛素加量,再根据医嘱,增加胰岛素药针剂用量,叮嘱患儿不可长时间网络用眼过度,若过往,用药后要给予进餐,避免低血糖现象发生。⑦运动疗法:运动是保障儿童生长的重要内容。对其糖尿病患儿十分重要。适时运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能够促进糖尿病患儿体内糖代谢及心功能的改善,并改变血浆中脂蛋白的成分、提升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敏感性、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是儿童增加体能,健康成长的捷径。为保障运动疗法效率,建议专职儿科医生或护士,对其患儿运动疗法制定长期管理手册,定期执行和复检。要依据患儿的兴趣和生活条件,制定相应的有氧运动模式,慢性长跑,羽毛球,体操训练,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限制患儿固定饮食的量,错开服药时间,具体运动时间1次/d,1 h/次,若患儿运动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后适量加餐。运动活动中,适当准备外出食品,预防低血糖时缓解症状。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分布,计量型资料以(±s)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

观察组:空腹血糖▲(6.04±1.28)mmol/L,餐后2 h血糖★(7.18±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5±1.52)(%);对照组:空腹血糖▲(7.54±1.61)mmol/L,餐后2 h血糖★(9.24±2.27)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7±1.87)(%)。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9,★t=4.07,·t=2.61,P<0.01)。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是一个危害身心健康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终生性,治愈差,起病隐匿发病急,病变迅速,所形成诱因在疾病早期难以发现,易耽误病情。在小儿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极为重要。包括:胰岛素应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的等的综合护理,本组实验表明,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参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这一结果表明,针对临床特征对糖尿病患儿实施积极治疗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保障血糖的正常控制,利于疾病转归,减少并发症。

[1]刘俊.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及其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556-557.

[2]赵海芬.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3):1366-1367.

[3]卢贤秀.2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25-126.

[4]张锦萍,马虹.儿童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18).

[5]晓玲.初诊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2.

[6]杨海花,陈永兴,卫海燕.儿童1型糖尿病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1):11-12.

[7]曹慧.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探讨[J]健康必读,2013,12(12中旬刊):11-12.

R47

2015-05-27)

苏云鹤(198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内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