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探析

2015-02-11 05:39张珍瑜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必要性大学生

张珍瑜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教育状况,阐述法律意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及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希望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加快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了重要部署,推进依法治国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今后我国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更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心理态度的总称,它既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同时也包括法律观念、法律心理等因素和内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它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先进的法律观念,还要有健康的法律心理和较高的法律认知。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不足

(一)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石,是对法律的感性认识,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很难真正具备法律意识。目前的高校大学生,除了法律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很难能够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完整的学习各个部门法相关知识,都只能在公共基础课里面学习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这里面更多的学生愿意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学科上。从功利性的角度说,自己的专业更有利于今后就业,公共基础只是“走过场”学习好坏无所谓,法律知识更是如此,自己能够不违法就可以了,这种意识也造成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较差。另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看,没有在考核上进行强化,在课程设置上比重相对较小,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二)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灵魂,是对法律的理性认识,它包含了人们对法律现象及行为的评价,这需要对法律有整体的、系统的认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目前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多以应试为主,学生的法律意识很难得到升华。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林森浩,他们无视法律的权威,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没有树立法律观念,才最终酿成悲剧。而他们只是一些典型,还有的发生在笔者身边的,同样值得深思。有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因没有完成兼职任务被老板罚钱,但认为不是自己的错拒不接受;有的大学生忘带寝室钥匙,故意损坏寝室的门,还认为应该的,拒不赔偿;有的为了享受高消费盗窃寝室室友的财物,甚至加入传销组织,这些都是发生在高校的具有普遍性的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事实。

(三)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现象的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对法主观心态的一种至高境界。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法律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如果缺乏法律信仰,法律规范必然无法落实。由于传统的重人治、轻法治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因权力滥用而滋生的腐败现象存在,从而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动摇了法律信仰。高校大学生在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受到侵害时,多数都不知道应当依靠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更多地选择向教师求助,或者通过自力救济的方式解决。可见,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还任重道远。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仍是有待加强的社会问题。

二、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而大学生是最活跃的分子。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同感及法律信仰,使他们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更加善于依照法律规范办事,遵循法律规律来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法律意识将影响大学生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认识和评价,同时大学生的行为会对社会法律秩序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这就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高层次建设者和管理者,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而且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历史使命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具备比一般社会成员高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其行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及社会生活。因此,法律意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只有把法制意识牢固树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维护大学生自身利益的需要

在现代法治社会,大学生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健全的法律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当明确自己在参与社会活动与交往中的法律权利与义务,从而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树立科学的思想引导,才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当代法律思想培养的前提和关键。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巩固社会主义信念,深入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从而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爱法、护法的坚定性。

(二)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其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任何人都是从父母那里开始认识世界,走向社会。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必须树立良好榜样,知法守法,不干违法乱纪的事,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关系做到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履行自身义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对法律的遵守和维护,将在无形中影响孩子,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优化社会导向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社会要加强立法和提高立法质量,制定良好的法律,使全体公民在认识和情感上对法律产生信仰感和依赖感。同时,要公正司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落实司法公正,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贪污腐败和徇私枉法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这种示范性必将有力促进广大学生自觉守法。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认识到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自身权益和整个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大环境,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们真正从心里接受法治理念、树立法律信仰。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郑谊英.谈“法律基础”课教学与预防大学生犯罪[J].怀化学院学报,2004(2).

[3]薛剑符.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探析[J].高等教育,2008(3).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必要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