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珊珊
摘 要:高效课堂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换句话说,只要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情境,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从而选取一种教学切入点,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追求。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文本切入点;原则
一、切入点
何谓“切入点”呢?切入点是组织和突破教学的关键环节。切入点的教学策略汲取了古代战事策略“擒贼先擒王”的思想精华,遵循并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顺序。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寻找文本的切入点呢?
二、找准文本切入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从文章的题眼切入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我就以“发愤”这一题眼为切入点,贯穿起整个教学。首先理解词义是“振作起来,努力去做”,这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从振作到不振作再到振作的过程;接着,就直奔写“发愤”这一重点部分,体会司马迁内心的转变和发愤的动因;最后,联系文本,结合生活,体会司马迁怎样发愤的。这样,“发愤”成为串起课堂颗颗闪亮珍珠的红线,使得课堂熠熠生辉。
2.抓重点词语切入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这句话中“神奇”一词展开教学。学生围绕“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这个问题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株柳树“神奇”的语句,从而品味出这株柳树在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命力却如此顽强的特点。
3.抓重点句子切入
如,苏教版国标版第九册《黄果树瀑布》中有:“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莫高窟》中有:“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些句子作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去读书,去发现,效果会很好。
4.课文插图切入点
如,教学《草原》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草原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5.利用矛盾因素,找准教学切入点
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既可以抓住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又要杀大黑骡子,这“爱”与“杀”的矛盾冲突,又可以抓住彭德怀坚持杀大黑骡子,而他身边的饲养员、警卫员坚持不杀大黑骡子,这“杀”与“不杀”的矛盾冲突来切入文本,细心品读,从而体会人物形象。
三、找准文章切入点应该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所选择的切入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因此,切入问题的提出,在于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目标性原则
选择切入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是切入点选择时的目标性原则。有效切入的目标定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求教师选取的切入位置应尽可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切入位置是与此相关的点,有利于文章的展开分析,并且经过层层深入的探究,落实学习目标,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学习文本,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启发性原则
所选择的切入点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启发。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是以引导提示的方法开拓学生创作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们摆脱成人的思维模式及现实的束缚和局限,表现出他们超自然的、客观的自由,从而创造出学生心目中绚丽多彩的奇妙世界。因此,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4.自主性原则
有的教师想得很简单,以为切入口突破点找到了,讲深讲透就行了,其实不然。教师的讲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内容我讲了很多遍,你们怎么还不懂啊?”于是埋怨学生不用功、笨,其实这是教师的失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自主、合作、探究,它们是学习过程中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特征,如果学习自主了,它同时必定是合作、探究的;如果是学习合作的,它同时必定是自主、探究的。那文章中需要重点研读和深入研讨的部分,就只有采用自主的方式让他们通过对学习意义的自我建构,才能真正有所得。
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克诚,田晓娜.实用课堂教学设计丛书[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2]杨志宏.找准切入点,简简单单教语文[J].学周刊:A,2010(10).
编辑 韩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