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红敏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精神科,天津300480)
老年痴呆症的社区干预与康复
邵红敏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精神科,天津30048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而人们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不足,造成这部分老年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和恰当的照料,延误了治疗康复的最佳时期,增加了照料者的困难。因此,在社区加强老年痴呆症知识的普及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老年痴呆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干预康复措施做一概述。
老年痴呆症;社区;干预;康复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泛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以上年龄的人)的一类以起病缓慢而进行性加重的痴呆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最终使受损的脑细胞死亡。其主要特征为记忆、理解、判断、推理、计算和抽象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可伴有幻觉、妄想、情绪和行为紊乱及人格改变,意识一般无异常。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7秒就有一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AD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样也影响着看护者,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在社区宣传普及AD知识,提高人们对AD的认识及照料者的看护水平,对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针对个体制定适宜的治疗及干预康复措施,可延缓病情的进展,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1 国外社区服务发展:世界各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精神疾病的管理模式相继改革,从传统的医院为主的模式转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非住院化运动在全球迅速展开。通过在社区中接纳精神疾病病人,训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来减轻精神疾病。英国在1975年就提出了将精神障碍的治疗要从医院转移到社区服务,其后又以立法形式优先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七十年代末政府把社区精神卫生肯定为一种基本的主要的精神卫生服务形式,并迅速创建全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研发社区支持计划 (CSP)。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2010年欧洲神经病学协会发表了AD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发布了AD的诊断标准(NIAAA标准),2012年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编写了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你知道哪些?》[1],英国国民保健服务2013年出台了 《老年痴呆的初级卫生保健:预防、早期诊断与早期管理》[2]。
1.2 国内社区服务现状:1958年我国第一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之后开展了精神病普查和 “群防群治”工作。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由卫生、民政、公安联合的精神疾病防治领导小组,开始建立精神疾病三级防治网,此后全国逐步开展了社区防治。2004年9月精神卫生项目正式进入我国公共卫生项目,2005年政府启动了“686”项目,之后全国各地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工作进入广泛开展阶段。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已成趋势,尤其是新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后,预计有20.0%的重度精神病人需要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3]。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精神疾病社区干预康复的重要。AD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主要是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的干预治疗康复中,采用个案管理、强化个案管理模式(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 Model,ICM)和主动性社区治疗(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ACT),使其具有连续性及综合性,因此社区干预在AD患者康复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患者及家属对AD的认识及重视不足,造成延迟就医,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些直到患者走失才开始寻求治疗,使A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增加了照料者的负担。预防是摆脱老年痴呆症的关键,健忘之处是预防痴呆的最佳时期,应尽快地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保持脑血管及大脑功能。
2.1 防治脑动脉硬化,要予低盐、低糖、低脂、营养均衡的膳食,少盐限油,戒烟限酒,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并频繁活动手指。烟中的尼古丁、镉、铅等有毒物质和酒中的甲醛会使脑神经发生颗粒空泡样变性,加快老年痴呆症的到来;同时积极预防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中风高危人群,通过血管筛查,早期发现颅内、外血管病变,评估脑损害,尽早进行干预,延缓AD的到来。
2.2 补充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可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血管变性,导致痴呆的发生。避免铝盐的摄入,如使用铝制品炊具及食用含铝的食物。铝盐进入人体,首先沉积在大脑内,可诱发老年痴呆症。
2.3 有意识地增加脑力活动,老年人的心理衰退程度与脑力活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培养多种兴趣,如琴棋书画,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学习外语及一些新知识,做些智力游戏,可以增加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脑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积极人际交流,对维护脑力有益。
2.4 保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主动增加社交活动,亲近社会,完善自我。调查表明,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较高。主动营造家庭和睦气氛,家庭成员间努力做到互相尊敬,相互理解。家庭和睦、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2.5 心理健康程度与老年认知功能是息息相关的,正确对待所患疾病,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可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对躯体疾病、人际关系改变和生活变动,可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解决;面对衰老的自然法则,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标定,延缓衰老进程;对焦虑、烦恼、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消极状况的患者,鼓励其积极面对,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4]。
目前我国社区AD的康复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估体系和康复治疗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刘月平等研究结果提示有效的康复训练可部分恢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5]。也有研究表明,加强AD患者康复训练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但对改善认知功能无明显效果[6]。
3.1 在社区对AD病人开设庇护中心、工疗站,进行集体康复训练;针对个体全面评估其认知功能水平,开展认知训练,辅以针灸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和功能状态,避免住院给患者带来的社会功能损害,减轻照料者负担。
3.2 适当的运动锻炼,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细胞树枝状突起的体积和数量,增强记忆力。可做些体操、太极拳、散步、伸展手臂、转动手腕、空抓手、手指操、抛接球、健身球等运动。
3.3 合理的膳食结构:不暴饮暴食,常饮绿茶,摄入对改善记忆力有帮助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莲子、松子、花生、大枣、桂圆肉、木耳、蘑菇、山药、鸡蛋、海参、深海鱼类、新鲜蔬菜水果 (葡萄、荔枝、桑葚、山楂、洋葱等),补充牛奶及豆制品。
3.4 在生活中,行为习惯的改变可能反应了痴呆病情的进展以及合并躯体疾病,最重要的是走失、意外事故和外伤;注意饮食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噎食等异常情况,不食生硬、多刺食物,除实施家庭一般生活护理外,还应做好患者的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护理。对行动不便者注意翻身、拍背、按摩。
3.5 药物治疗:AD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促智药有多奈哌齐(donepezil)、重酒石酸卡巴拉丁(rivasta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四氢氨吖啶(tetrahydroaminocaridine THA)、石杉碱甲(huperzine A)、盐酸美金刚(memantine hcl)等药物,对轻、中、重度AD患者分别有一定的疗效。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BPSD)的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奋乃静、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抗抑郁剂如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盐酸文拉法辛及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和苯二氮(类药等。药物治疗均以最小有效量为宜,注意药物反应及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症状控制后尽早减量或停药。对AD患者社区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用药,可提高A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如何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需要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有研究显示[7]AD患者经济负担较重,医疗费用较高,患者损失的时间以及照料者由于照料患者带来的时间损失所占比重也较大。尽早识别AD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康复措施,提高照料者看护水平,可减少AD患病率,并有效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康复干预措施,对AD患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痴呆症状,增强AD患者自我料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是减轻AD患者残障的发生有效的途径;对看护者的照管方式及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有利于AD患者的全面康复,亦可减轻照料者的照顾负担。
[1]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Preventing Alzheimer,sdisease-What dowe know.[EB/OL].(2012-09)[2015-05-04].
[2]National Health Service.Dementia in primary care: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early identification&management[EB/OL].(2013 -02-01)[2015-05-06].
[3]赵伟,朱叶,罗兴伟,等.严重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治疗的主动性社区治疗模式(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2):89.
[4]Falardeau M.Respect towards peop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Soins Gemntol,2011,91:10-12.
[5]刘月平,徐永涛,扶治霞,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5):373 -374.
[6]刘晓琴,谢磊.康复训练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功能独立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75 -77.
[7]王晓成.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负担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12年.
R749.1
B
1002-2376(2015)07-0070-02
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