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湿地管理经验在云南的探索运用

2015-02-10 05:06
云南林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围公园香港

□ 李 清

香港湿地管理经验在云南的探索运用

□ 李 清

香港陆地面积仅10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为14.8%,但零星分布的次生林及湿地生境中仍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高等植物约2500种,哺乳类动物62种,野生鸟类492种,两栖类23种,爬行类88种和98种淡水鱼类动物。香港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管理、研究、监测、科普教育体系,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通地学习借鉴将有利于促进云南省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香港湿地保护管理经验

(一)法制体系建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政府先后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海岸公园条例》、《野生动物管理条例》、《林区及郊区条例》、《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等法规,并建立了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的价值和功能,香港的自然保护区分为3种类型:一是禁区,或者说是限制地区,有米埔自然保护区、盐灶下白鹭林和南丫岛(深湾)海龟繁殖区3个,进入这些地区须要持有渔农自然护理署签发的许可证。二是有特殊价值的地区,有64处,保护的对象和范围都比较广,人们可以自由参观,但不能进行建筑开发等侵占破坏行为。三是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有27个,其功能集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休闲于一体。

(二)米浦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规范

米埔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面,由潮间泥滩、红树林、人工鱼塘和基围虾塘组成,占地1500公顷。每年在这里越冬的水鸟有300多种,数量达4.9—6.8万只,全年有大约12—13万只水鸟在此栖息,其中有13种属全球受威胁的鸟类,也是重点保护水禽黑脸琵鹭的第二大越冬地。1984年,香港政府将米埔自然保护区委托给世界自然基金会管理,1995年9月4日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的第7片拉姆萨尔湿地。米埔国际重要湿地的管理,有几个特点值得借鉴。

一是特许进入制度。要进入米埔国际重要湿地,必须持有香港渔农护理署签发的许可证,并且规定进入的路线和区域。许可证主要签发给香港观鸟协会会员、科研工作者及自然爱好者,每年只允许4万人进入,而且有一个监测系统对进入人员进行监测。

二是环境管理科学。为了充分发挥米埔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潜能,给主要保护对象提供一个理想的栖息场所,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对湿地施以一定的人工干预措施。例如每年都对3个基围水位、芦苇面积、植物和植被高度等进行控制,给黑脸琵鹭提供所需的栖息场所,以利其觅食和栖息。在清理基围中的淤泥时,把淤泥堆放在基围的中间或一侧,形成一块块陆地,供水鸟在上面休息、整理羽毛。栖息地的管理编入每年的管理计划中。

三是设施科学而且人性化。米埔国际重要湿地区内修建的观鸟屋、游人休息处、基围博物馆等设施,特别是标牌,外观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简易但很实用,而且多选用环保或节能材料。如观鸟屋内的设施不多,但非常人性化,就连观鸟的凳子和依托的台板都是根据人体的比例设计的,有的还考虑到行动不便的人使用,三层的观鸟屋底层可供轮椅进入。为尽量减少对鸟类造成干扰,观察窗都很小。

四是注重社区关系。基金会在管理米埔国际重要湿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处理与周围渔民的关系,并帮助社区发展。譬如,为了避免鸟类给周围鱼塘造成太大的损失,基金会每年都要以比市场高3—4倍价格向渔民买大量不能上市的小鱼,倒入已经撤水的基围内为鸟类补饲,也是对渔民的一种补偿。

(三)环境教育形式多样

香港政府切实注重提高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设施完备,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每年,香港教育署直接把费用付给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由基金会制定与学校的生物和地理课教学大纲相一致的教育计划,安排约300所中学、100

所小学的1.51—1.6万名学生到保护区参观,并有专职教育官、培训官带领和讲解,对学生课堂教学起到十分有益的补充。天水围北部的湿地公园土地,政府原已卖给开发商,因为要建湿地公园,政府又以高出原价许多的价格将土地买回,投入5亿多港元建设湿地公园,还将该地区提升成一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集自然保护、教育及旅游于一身的生态旅游景点。主要设施有充满动感的展品、影音播放、互动的电脑装置、野生生物模型和模拟的湿地场景,让游客探索奇妙的湿地生态系统。场馆内还有教室、户外天地和小水池,让学生认识湿地世界有趣的事物。

(四)多方参与保护管理

除了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在自然保护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长春社是香港的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从1997年起就与渔农署合作开展教育和推广活动,以提高市民和学生对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认识和关注。香港观鸟会从1980年起开始在米埔保护区和米埔后海湾地区(即现在的国际重要湿地)进行定期的水鸟普查活动,并从1997年起与渔农署合作开展“国际重要湿地水鸟普查活动”,香港米埔保护区及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有关水鸟的调查资料,基本上都是由观鸟会提供的。此外,香港的自然保护还有大量的义工,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导游、设施维护、基围环境改造、清理於泥、组织环保活动等都有全日或半日的义工参加。

二、云南对香港湿地管理经验的借鉴

(一)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

云南现有国家湿地公园7处,验收通过1处,试点6处。由于基层缺乏湿地专业人才,省湿地办通过组织学科专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社区居民等,对部分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参与式研讨,共同分析问题,理清建设管理思路,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制定、执行管理计划,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能取得这样好的成效,是得益于有一个较好的团队,同时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制定了确实可行的管理计划,用于指导各项工作。通过学习借鉴米埔经验,省湿地办已指导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完成了管理计划的编制,现在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二)规范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标牌体系建设

湿地标识系统引导公众完成湿地参观、游览活动,包括标识系统、解说手册、导游图等,其中标识系统是湿地保护设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湿地标识作为指引、警示、教育的一种文化传播系统,分布在整个湿地空间中,使公众在陌生环境中能找到方向,有安全感及得到必要的知识。为规范我省湿地标识系统,省湿地办正在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云南省湿地公园标识系统建设指南》的编制工作。

(三)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湿地保护模式

2013年鹤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在林业厅国际合作办公室、省湿地办、鹤庆县委、县政府、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的共同怒力下,鹤庆县人民政府和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于2013年12月签订了“湿地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将西草海湿地建成全国湿地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域,并成为开展科学保护、生态教育和湿地管理培训的基地。

这是云南省第一家将社会公益组织引入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探索实践,是积极引导社会公益资金投入,拓宽生态建设融资渠道,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探索政府监督、社会组织参与管理的创新保护模式,符合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要求。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和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两种不同的保护治理模式共同推进,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将有力推动鹤庆县的湿地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建设

整合湿地保护恢复工程资金、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等,配合洱源、鹤庆、丘北、石屏、蒙自等地党委、政府做好湿地恢复指导工作。学习香港模式采用近自然的理念,不引进外来物种,采用本土湿地植物进行恢复,将在全省内建成湿地恢复示范点1处。

(五)强化湿地保护科技支撑

一是完成《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湿地生态监测》等标准的编制,《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已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已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发布。二是完成《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评估技术规程》项目申报并获准立项,将着手启动《技术规程》编制工作。三是全面完成了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调查成果,成果数据已提交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决策使用。四是完成《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图鉴》和《云南省常见湿地植物图鉴》的出版和《中国湿地—云南卷》的编写工作。五是启动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工作。六是结合湿地建设项目,指导洱源西湖和普者黑2个监测站的设计和建设。

猜你喜欢
基围公园香港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小事藏海
在公园里玩
福海基围文化好戏连台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白灼基围虾
香蕉和基围虾是厄瓜多尔二大出口产品
香港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