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三江545500
1起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覃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三江545500
摘要弓形体病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较高且危害严重,也是夏季养猪场的常见传染病。本文分析了三江县1起猪弓形体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猪;弓形体病;诊断;治疗
覃萍,女,1970年生,助理兽医师。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引起的1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本病分布广、感染动物种类多,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猪弓形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胎盘等途径传播,常以高热稽留、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红斑和怀孕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它也成为影响养猪业的夏季常见传染病。猪弓形体病在广西三江县时有发生,笔者将近期遇到的1起猪弓形体病的诊治报告如下。
2014年8月6日,三江县某养猪场的80多头平均30 kg的保育肉猪在6~7 d时间内先后出现20多头发病,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且稽留2 d,呼吸困难,发病后期个别患猪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发病后,该养殖户曾用过多种清热解毒药和抗生素治疗,均未见好转。8月20日早出现1头猪死亡,故前来三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经了解,该发病猪群均已经免疫过猪瘟、猪伪狂犬、猪蓝耳病等疫苗。
病猪发病突然,体温40.5~42.0℃,精神沉郁萎顿,喜卧嗜睡,减食或废食;张口呼吸,呼吸困难,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结膜充血、潮红,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体表,尤其是耳尖、四肢内侧及腹部等处皮肤发绀、有弥漫性出血点;触诊可感体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明显;出现便秘,有时下痢,粪便干燥带有黏液、尿呈红茶色;个别出现走路、站立不稳。
胸腔、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充血,切面湿润、外翻,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最明显;脾脏稍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及灰白色坏死灶;肝脏肿大,表面散在有针尖至黄豆大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肺充血、水肿,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肺间质增宽,切开流出较多半透明胶冻样物质和泡沫样液体;肠管弥漫性充血,黏膜上可见点状出血和黄豆大小的溃疡、坏死灶;肾呈土黄色,表面有少量针尖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1)初步诊断。应养殖户邀请到该养殖场查看发病猪群,继而了解场内环境、饲养情况,发现养殖场经常有外来猫窜进、饲料加工房内以及料槽里的饲料也经常被老鼠偷吃、老鼠屎散落各处等。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特征、病因调查及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初步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2)实验室诊断。无菌取病猪的胸腹腔积液、肺脏、淋巴结直接涂片,待自然干燥后滴甲醇固定,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后,于高倍显微镜(油镜)检查,可见月牙形或梭形的弓形虫滋养体、弓形虫体。
综合初步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最终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立即隔离病猪,对场内开展大扫除,用1%来苏尔溶液彻底消毒,严格处理污染物,对圈舍、饲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同时做好个人防护、禁止猫进入养殖场内,做好灭鼠工作。
对于病猪,以磺胺6-甲氧嘧啶0.6~0.8 g/kg肌肉注射,首次剂量加倍,每天2次,连续用药2 d后,病猪的体温陆续有所下降、食欲恢复正常,要求养殖户再继续用药2~3 d巩固疗效;对于个别严重脱水的病猪,配合抗菌剂+维生素B1+维生素C+氨基比林进行输液补液,每天2次;对同群饲养未表现症状、饮食正常的猪,在饲料中按每吨添加600 g磺胺6-甲氧嘧啶拌料投服。经过几天的用药治疗后,笔者回访,该养殖场发病猪群基本恢复正常,同群饲养未表现症状的猪也没有发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猪弓形体病一般为散发性,呈急性感染,发病后及时查明病因、尽早治疗,对病死猪要深埋或焚烧处理。它与猪丹毒、猪肺疫、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较为相似,很容易误诊,故应进行实验室检查,做好鉴别诊断。在治疗上,猪弓形体病只有对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对其他抗生素无效,治疗用药时必须严格坚持“剂量足、首次加倍量”、“疗程足、好转再巩固”原则,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目前猪弓形体病疫苗尚处于研究阶段,做好预防工作是重点。提高认识、加强防疫,猪场内限制养狗、猫,控制鼠患,减少传播途径,严格做好引进猪只隔离、引种检疫检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阶段猪群的保健工作,在饲养管理上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猪群抵御疾病的能力,才是保障养猪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奠基石。
收稿日期: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