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西
在海宁市区硖石镇的市河一侧,有一条建于明末的街道,这街不长,曾修筑过一座关厢,水中立一道水栅,后人称之为南关厢。
硖石古镇充满生命力:喧闹的米市、喷香的油坊,细柔的吴语楚音、流光溢彩的灯会……南关厢一一见证,从而成为最有代表性的老街、现在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留住灯影里的好时光
硖石灯彩是古镇的象征,也是江南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奇葩。1934年,镇上举行过一次盛况空前的灯会,那年春节过后,从正月初四一直持续到三月初五,以至轮船加班往返,火车增开专列,整个硖石沉浸在灯影斑斓的狂欢之中。明代的南关厢,就在那一年为了让迎灯队伍的台阁顺利通过,而将原本低矮的拱门抬升提高,至今尚可看出痕迹。
灯会有令人如痴如醉的灯彩,好事者曾编成一曲弹词开篇云:
牧牛童吹笛杏花村,采莲女荡舟五亭桥。灯塔指君登彼岸,劝君莫学吟风啸月风流事。日月星辰号三辰,秋千架前晚翠亭。鸳鸯戏水沁芳亭,平台扮戏是西厢。祝愿全境富贵万万年!
据说其中包含了20多座大型灯彩的名称,给古镇增添了色彩,增加了故事,增强了魅力。曾参与过扎灯的作家殷白回忆当年的盛景时说,这是灯彩之乡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样留在我少年的心头上”。
时至今日,海宁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硖石灯彩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硖石灯会被认定为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
拾起硖石记忆,点亮非遗之灯,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重新辉煌。
南关厢街区入口的牌坊上,悬挂着“江南灯彩艺术街”匾额。过牌坊,两侧古色古香的建筑内,广场汇聚了很多灯彩艺术馆和工作室:中国非遗灯彩艺术馆、台湾创意花灯艺术馆、中华古灯民间灯彩艺术馆、李尧宝原创刻纸料丝花灯艺术馆、硖石灯彩研究传习中心、海天灯坊、琳轩灯艺工作室等。在这里,人们可以品赏到浙江海宁当地和山西平遥、福建泉州、四川自贡等地的灯彩大师的原创作品,欣赏到台湾灯彩艺术家的创意花灯。在这里,人们还可以观看到硖石灯彩传承人的现场制作。南关厢老街有定期的“迎灯”表演和原创扎灯赛会,复兴硖石迎灯原貌,让人们体验传统灯会的欢乐祥和气氛。老街立足于地域特色传承创新,兼容并蓄,面向世界。艺术家、江南灯彩艺术街顾问冯骥才特为此题写“中国灯彩之窗”,希望在此打开一扇传承和推广民间灯彩艺术的窗口。
海宁另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也已经在这里扎根。灯影会源,观者如织,形成一幅生动的民间艺术画卷。
重现灯影里的旧时光
步入南关厢感觉走进了两幅画:一幅是重彩涂抹的油画,满目光影神奇,灯景交融,辉丽迷离;另一幅则是水墨丹青,街坊巷弄、水廊亭榭、古寺小桥、名人故居……在这江南小镇的人文符号和风景里,透着静谧、和美的清韵。
南关厢老街宽只有三四米,街面上铺设的金山石板,宽展厚实,棱角已被岁月磨得水润光滑。老街中段有一座跨街的门楼,这就是南关厢—明末义士周宗彝在硖石设置的四座关厢之一。南关厢门楼的墙面已经斑驳,在斜阳的余晖里格外激发人们怀古的思绪。沿街大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楼上住家,底层店面,木板排门相倚连。
老街靠洛塘河一侧,是时断时连的廊房,称为米市廊。100多年前的硖石米市,是江南最大的米业集散中心。南关厢老街则是米市中的乡货米行最为集中的地方。昔日在长达1000余米的水岸线上,风帆飘荡,人群熙攘。如今,在这里,可以找一家沿河茶坊,在临水的长椅上坐下,品一杯清茶,看两岸灯彩,听硖川橹声,回味曾经上演的无数商业传奇。
老街由锦绣坊和永秀坊组成,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灯弄。在灯弄的一侧,是红学家吴世昌和文史学者吴其昌的故居。吴其昌在《志摩在家乡》中说:
我们住在大瑶桥,他们住在中宁巷,两家的老厅,一样的旧,一样的黑,一样的古老,一样的马头墙、四开柱、砺壳窗,一样的经过长毛而没有毁。地坪砖照例是破碎了,听说是因为长毛屯军时候的辟柴。厅前的天井,规矩是扁长的,两边不是两株桂花,就是紫荆;要不然,山茶也行。
满满的记忆,浓浓的乡愁。夜阑灯下读着这些文字,浮现在眼前的,不仅是吴氏兄弟的少年时光,还有诗人徐志摩、土木工程专家吴习之、眼科专家吴厚照,都是在这条街上玩耍长大的。老街的北头就是大瑶桥,以前的桥面,还是铁道专家徐留良在20世纪20年代为方便通车而改成的混凝土坡道。街的西头有座会源庵,大殿原为关帝行宫,现辟为关帝文化宫。庙前广场上大树参天,树阴底下的木平台上,可以远眺东山上的智标塔。这座千余年来的硖石地标,高高地耸立在蜿蜒的老街街心之上,为南关厢老街平添许多意境。
体验灯影里的新时光
如今被赋予江南灯彩艺术街称号的南关厢老街,古老的石板依旧。
20岁的大学生沈佳薇在微信中写道:
对南关厢的记忆,最早还是我10岁的时候,印象中有很老很老的房子,有人住在里面,呈现的是好几十年前海宁人的生活状态。那时,妈妈骑着自行车载着我,车子在青石板上摇摇晃晃,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了。今年暑假回来,听说南关厢已经修葺好了,就特意和小姐妹一起去看,拍了五六十张照片。
23岁的褚梦瑶也写道:
在我看来,江南的每个市镇都有一处复古的地方,给市民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去散步休闲。我对乌镇最深的印象是蓝印花布,西塘则是那悠长的窄窄的巷子,南关厢就是海宁的灯彩了。现在我们同学聚会,可以约在南关厢了,一群人坐坐,都不错的,我和朋友们很喜欢这里。
有位叫蓝天的游客这样描写:
我眼前浮现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南关厢:夜色渐渐从天幕上撒下来,从相间狭窄的屋檐间参差地泄下来,长长的古街上那浮动着的清淡银光,不时被从两边屋里铺到街面上的灯光融合,使古街冷色的画面上,涂上了些许橙黄的暖色调,像从灶炉里映出来的火光。
街上的黛瓦粉墙和木格门窗,在融融的灯光中诉说着已逝的岁月……街上本来不多的行人,此时显得更加稀少。街的两边,偶尔会有几个老人默默地散坐在石阶上的竹椅上。尽管现代化的脚步不可避免地侵入他们的生活,然而让人们感到他们更多的是在营造上个世纪的生活情调。古街上的人其实并不比生活在现代化高楼里的人有更多神秘,他们只是守候着一份宁静和安详,甚至不会让深夜的一个小声的梦呓,落入夜行人的耳里。
南关厢不仅属于正月里的江南灯彩艺术,更多的属于其他时日的灯影。璀璨的灯彩从质朴无华的灯影中来,灯彩代表着享受现实的生活,是形式上的唯美;灯影不但可以找回浓浓的乡愁,更可以体验人生的从容与淡定,是内在的永恒。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