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红
摘 要: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后确实拥有巨大的力量。但是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在外务工,而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习惯,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20-01
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轻松、快乐,导致其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因此,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老师一直困惑并研究的,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对此又有了几点新的认识。
一、要细心观察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及时地引导;一有好的习惯,就要及时肯定。如:在学生朗读时,坐姿不端正或态度不认真,老师就要及时用正面的榜样去引导。例:“刚才在你们朗读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朗读的特别认真,书本捧得端端正正的,身子坐地毕恭毕敬的,眼睛仔细地看着书本,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大家能像他那样十分投入的用心读课文吗?”学生齐刷刷的坐好双手捧书开始读了。另外,像写字的习惯、发言的习惯等课堂常规习惯,教师都要留心观察、不放过学生学习习惯上的每一处细微表现。
二、要耐心培养,坚持不懈
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时改不过来,几次正面教育之后还难以纠正,老师可不能因此而影响了情绪,要利用自己的机智变换引导的话语。如,有的学生没有评价的习惯,当老师请他们评价同学的发言时,个别学生只会用“好”或“坏”去评,教师可灵机一动,说:“在你刚才听得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他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得极好,你可以夸夸他!”这下,站起来参与评价的学生就多了。当我们接到一个习惯较差的班级,或是面对一群刚入学的新生,培养语文学习习惯时,若没有耐心,工作起来必定事倍功半。
三、要明确目标,树立榜样
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十分明确的透露出对良好习惯的赞赏、钦佩,给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导向,让学生从心底自发地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用以下导向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你那么专心的听老师说话,我感到很高兴,你有那么认真的听同学的回答,我感到更高兴。”
四、明确做法,要求具体
教师在课堂上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清楚,要让学生明确我到底该做些什么。比如,严厉的大声喊“坐好”就不如温柔的说“把书合上,手放在桌沿,看老师。”等。
五、抓住契机,善于利用
当同学表现出不好的习惯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让所有同学都知道他哪里做的不对,应该怎样做。例如:有位同学在做第三题时,还在看第二题,如果严厉批评他自己就不如问全体同学,他那里做错了,我们应该怎样做。”那样,受教育的就不知识他自己了。
要想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利用点点滴滴的小事、细节去引导教育学生,化暴雷为绵绵细雨,一步一步牵引学生完善自己的习惯,让其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