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君
摘 要: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帮助学生建立、发展数感也成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将对数感培养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感;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21-01
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正因为如此,发展学生的数感,成了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当然帮助学生建立、发展数感也成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注重生活联系,丰富现实素材,建立数感。
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问题与数量建立起联系。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例如,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时,对“1个整体”应多提供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如一块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的纸、一条线段……;到市场去看看、称称、估估各类蔬菜、肉类的重量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重视估算,注重方法,形成数感。
经常为学生提供估计事物的数量和运算的结果,用不同的方式检验同一个计算的结果,学会并逐步形成习惯,形成对不同运算结果的感知。在估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对数及其运算结果的猜测、判断、推理的过程。如,在认识在大数目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体验。让学生说出见到的比较大的数的情境,估计一个操场大约有多少人,一个剧院大约容纳多少人。如果一个班40人,30个班是一所学校,一万人是多少个班?多少所学校?再如教学长度单位后,可设计一些本身蕴涵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如:一根跳绳长约( );操场上跑道长约( );一支铅笔长15( )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和量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三、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活动中应更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交流,包括个体与自身的交流,即知识与方法的内化、反思的过程,可以借助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还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可以促进思维与方法的提升与优化,一般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他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四、挖掘教材资源,发挥习题价值,练习中巩固数感。
新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数感训练的题型和题目,关键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把握和实施,运用比较科学的和能凸现数感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不仅学会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数感得以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为前提。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一要靠理解,二要靠练习,而数感就是理解与练习程度的指标。数学基础知识始终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反之,数感越健全,知识也就越扎实,而且知识更易活化。因此,课堂教学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扩张和加深练习内容,通过科学选题,必要的训练作用于学生。因为,必要的科学性练习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授分数应用题后,设计如下一组题:
(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2/3多3人,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
(2)女生比男生人数的2/3多3人,女生有23人,男生有多少人?
(3)女生比男生人数的2/3多3人,男女生共53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这一组题目,看上去很相似,但题目的做法却发生了变化,必须仔细思考才能解答,这对训练学生良好的数感大有裨益。经常将相同、相似和相异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细心地比比、看看、想想,领悟其中的联系与差别,在比较中可以强化感知性、感应性,加深对易混知识的辨别程度。
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在平时有意识、有目的、科学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可以发展的。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