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我该如何来爱你

2015-02-09 09:27廖能秀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评析博客语感

廖能秀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05-021.现状点击

1.1批改现状。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作文评改现状却令人担忧。作文批改时,面对堆得如山高的学生作文本,想篇篇都精批细改吧,心有余而力不足,草草打个等级吧,又觉得愧对学生,于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只进行常规性批改,几乎每次批改都是一张面孔,无非是改错字、病句而已。有的则随意写上几句笼统、贴标签式的批语,对学生甲说的话也可以写在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如"内容不具体""不认真审题""重点不突出"等,这种缺少实效、缺少温度的批语,已纯粹是"为批改而批改",将批改的功能退化了,简单化了,更有甚者,则完全把批改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放任学生随意互改或自改,而教师自己则处于"不作为"状态,认为学生习作上有圈圈点点,能应付上级检查就行了。在这样的作文批改氛围下,学生自然对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批改少了一份期待,少了一份喜悦,好不容易拿回来的作文本,也只是匆匆看一下分数就塞进了书包,束之高阁。

1.2讲评现状。常规的作文讲评课,教师一般都是精心挑选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学习"优点",改正"缺点"。评析"优秀作文"时,是神采飞扬,褒扬之语决不吝啬,但这些"优秀作文"的作者似乎并不领情,千篇一律的重复表扬词,已激不起他们的成就感,他们只是木然地听着,老师的赞美甚至无法"博得"他们开心的一笑;而对于"坏作文"时,规劝之言虽然有理有据,言辞恳切,但常被冠以"反面教材"的身份,使这些所谓"坏作文"的作者在作文评析课上如坐针毡,受着心灵的煎熬,内心对作文讲评课充满了惧怕和排斥。又怎听得进老师的滔滔大论呢?所以这样的作文讲评课,对于作文学困生来说收效甚微,他们的作文水平依然是"原地踏步",感觉老师的讲评是索然无味的,他们只盼着早点下课。

2.对策探究

作文的批改和作文的讲评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作文指导,是学生的二次作文。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拓习作评改的空间,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做到"改"和"评"的有机融合呢?

2.1锁定目标,指导互改。作文的评改不是单一的、脱节的,是应该形成"评改链"的。我认为作文评改的程序是:教师通读,把握作文情况――学生互改,围绕目标――集体评改,针对共性问题——自我修改,综合内化——教师的二次批改。这条"批改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重在引领,精阅略批,学生的任务重在修改,多维互动。教师是向导,带领学生修改,而不是代替学生的修改。修改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标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学生还要做到"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目前,教师也开始重视修改习作的练习,但是课堂上一般的做法是:学生习作完,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并修改。形式千篇一律,激不起学生的热情,同时修改的目的性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又无所"悟"。所以学生互改前,教师应通读学生的习作,从整体上把握,了解学生习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学生批改的着力点,目标集中,才能实现学生评改中的"一改一得"。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让学生写"印像深刻的一个人"。写人类的作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从学生的作文情况反馈,学生的作文都存在一个共性:对人物细节的描写不具体。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导读提示,我拟定一个"互改清单"给学生。

第一步:认真默读同学的作文,想想,作者印像深刻的人是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再次默读作文,作者围绕这个人物的特点写了什么事?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其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描写?请在文章中做出批注。

第三步:联系本次作文要求,想想同学的人物描写中,还有哪些不具体,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请用商量的语气给作者一些提示。

第四步:综合以上内容,给同学的作文写上真情评语。

这一"批改清单"为学生的互改提供了批改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互改时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学生俨然一副"老师"的风范,一改"局外人"的被动。学生在互改中不但注意帮同学修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将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评语。在一份份评语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都会慷慨地赞赏别人的优点,如"看了你的作文,我特羡慕你有一个这么肝胆的朋友,你能介绍我们认识吗?""从你的作文中,我真正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读你的作文,我觉得像在欣赏大作家的作品!"……。在评改与被评改之间,学生的欣赏、表达、合作等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成了习作讲评课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2.2关注心灵,评析也温情。作文是每个孩子心灵的产物,是需要用心灵来呵护的。也许,有的学生作文在你眼中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每一位孩子在用他的笔倾诉亲身经历时,都融入了他的情感、他的喜恶。而这时,教师如果在评改中能对他所叙的事情,所抒的情感给予认可和尊重,感性的孩子一定会视你为知音。所以评改学生的习作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技术分析,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暂时在习作中有困难的学生习作时,评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还应让评析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温情的目光去评析"坏作文",帮助 "有困难"学生驱走对作文的恐惧,使他们喜欢作文,写好作文,我想这才是评改的终极目标。

师:展示作文片段:

今天我太开心了能和同学们一起分响我的节目今天我特别的意外我没有想到大家会为我欢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同学们先读读上面的小片段,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

生:没有标点符号,看不懂,

生:有好几个错别字。

……

听着同学们的"批评",那位"作品"的作者,羞红了脸,头深深地低了下去。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可老师却认为这段写得不错,同学们不妨来共同找一找文章的优点。

生:(一脸的惊讶)

生:老师,他的作文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心情。

生:老师,从他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参加完活动后是多么的开心。

……

那位作者,听着听着,头抬起来了,眼睛盯着自己的作文,脸还是红红的,却多了一丝笑容。

师:同学们评得太棒了,我们评别人的作文不能太片面,要既看到缺点,也看到优点,这样才公平。来,我们一起来为这段作文"锦上添花"好吗?

生——帮助添标点,改错字。

师——再次展示修改后的片段。

今天我太开心了,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的节目,我没有想到大家会为我欢呼。真的,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我想请那位小作者来朗读一遍,好不好?

生:(略带羞涩地小声朗读。)

师:你写得真好,再大声朗读一遍好吗?

生:(略带自豪地大声朗读。)

课后在二次批改时,我在他的作文中的批语写道:"孩子,老师看了你的作文很开心,也为你今天在活动中的精彩表演而开心,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一定会成为"主角",一定会羸得同学们更热烈的掌声!"

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作文评析也应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以自己的思考影响、感染、引领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在春风般的鼓励、呵护、赏识与引导中,作文评析课就会成为学生保持旺盛写作热情的催化剂。长期坚持,相信"坏作文"一定会越来越少。

2.3开放平台,让博客有助于习作的评改。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能细致批改,虽然常有面改,但次数毕竟也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另辟蹊径,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在习作评改中可以注入时尚的元素--博客。飞速发展的博客,给人们的习作带来便利,博客成为人们分享成果,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平台。将博客引入小学作文评改教学,不失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举措,会为作文评改教学带来时代感、趣味性,让学生对写作更有兴趣。

endprint

首先建立班级的博客,并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能保证每周上一次博客,写回复。当博客建立后,同学们可以在博客上习作。在博客平台上,学生可以平等地与老师、同学探讨各种现象、感受。如一位学生将学校举行跳长绳比赛如实写进了博客,不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同学们比赛的过程,还写出比赛失败后有些同学的表现。这则博客引发了许多同学的评论,有的说写得真实,有价值;有的说人物动作描写不具体;有的说语句很平淡;……。教师在一周的作文点评课上让小作者谈谈自己这次写作的收获。小作者归纳出:写一场活动,要做到"点""面"相结合,才能烘托出比赛的气氛。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所感才能打动人。小作者根据同学对自己的评论的理解,重新写了一篇作文,师生都感受到了他的进步。可见,网络平台带给学生写作上的触动,有时比课堂上的直接点评更有效。

博客评改不但突破了课堂界限,为老师对习作的评改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还呼吁家长积极参与进来,一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可以是点评自己孩子的,可以点评同学的,也可以是关于培养孩子习作能力的探讨……,我记得有一位学生在博客中写到:"妈妈非常喜欢在博客中看我们的作文,并总能给我们的作文带来与众不同的点评,同学们都说我的妈妈很厉害,我为我的妈妈自豪,……"。博客,让我们评改教学更富有活力,互动的范围更广泛,只要老师善加利用,定能开辟作文评改的一片新天地。

总之,习作评改不是单一、机械性的活动,爱上对习作的评改也许真的不容易,它既需要老师技术上的点拨、引领,更需要老师的温暖付出,它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在这平台上,演绎的是老师与学生情感的碰撞,有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有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欣赏。 (上接104页)3.3启发想象,丰富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里的"热闹"并非只有听觉感受,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等多种感受,其形象很丰满,是一种立体形象的感受。在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读出"热闹"的感觉来,读出作者欣喜的感觉来,读出美的感觉来。

3.4注重积累,内化语感。语感虽然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然而有生活才有体验,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积累才有理性的妙悟。这种积累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只有重视积累,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中显现出来。

3.4.1生活体验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由此可见,生活是培养语感的摇篮,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语感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

3.4.2语言材料的积累。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重视语感训练与语文知识教学的结合,把识字、学词当作语言积累的基本起点,因为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学生的语言运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做到读文时通顺流畅,谈话时妙语连珠,写作时文思如泉。

总之,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的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析博客语感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博客天下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