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基瑜
行全喉切除术喉癌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护理探讨
宋基瑜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喉切除术目前治疗Ⅲ-Ⅳ期喉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患者出院后需要较长的时间带管生存,而出院后的护理主要由患者及其家属等非专业人员承担,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本文就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出院后日常护理的意义、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展开论述,对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喉癌;全喉切除术;气管套管;日常护理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喉切除术目前治疗Ⅲ-Ⅳ期喉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60%~90%[1],但是病患在得到治愈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不便,例如失音、呼吸道痰增多,嗅觉、味觉减退,频繁咳嗽,内心焦虑、抑郁,经济收入、人际交往受到影响,使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重视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护理,能够改善全喉切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正常的心理状态。
2.1 气管套管的护理 出院前医护人员应亲自指导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气管套管的取放和消毒方法,领会要领,手法熟练,达到指定的操作水准要求,以避免出院后操作不当引起的呛咳、感染。患者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2]。同时,应根据患者出院后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液,理想的湿化液不仅能充分湿化呼吸道,同时要有适当的渗透压,刺激性小、适合气道的生理要求[2]。另外,患者外出时应将气管套管口以无菌纱布覆盖,避免异物进入,保持气管畅通。
2.2 气管造瘘护理 医护人员应加强气管造瘘护理的健康指导,教会患者家属一般无菌操作方法。平时注意清洁,防止痰液附着污染,每日用碘伏消毒,并覆盖生理盐水纱布,适当滴注气管保护液,如有瘘口破溃、红肿、硬结,瘘口新生物及时回院就诊[3,4]。
2.3 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失去了语言能力,会出现自卑、低落等情绪,要加强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家人,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9]。家属除了给患者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注意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对部分急躁易怒的患者,应该加以理解并宽容。
2.4 预防感染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患者出院后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居所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加强锻炼减少沉积性肺炎的发生。如出现痰液发黄,浓稠伴发热,要及时就医[5]。另外,喉癌的癌细胞最易转移至淋巴结,所以出院时要使患者掌握扪诊淋巴结的正确方法,出现淋巴结肿大,痰中带血,发热,头疼,进行性消瘦等症状及时就医[10]。
2.5 饮食护理 出院后患者的饮食应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同时,多食蔬菜、水果,并多喝水,清淡饮食,禁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随着患者会厌功能的逐渐恢复,食物由稀到稠,食物量有少到多。
2.6 克服语言沟通障碍 陪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要,配备不同的发音设备,如食道发音管、电子发音设备,教会患者一些交流沟通的技巧,如笔谈、手势、图片等,最重要的是帮助患者练习无喉发音,如口腔余气发音,食管发音及各种人工喉发音方法,逐渐使其用新的发音方法来交流感情、表达意愿。高连娣等[7]开展了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和摇铃4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对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的适用性和满意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手势语适用于各层次患者,满意率最高为96.0%。
2.7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出院后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分的睡眠,生活规律有序。胡海琴等[12]研究了全喉切除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重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例如术后的不适应症困扰、生活方式改变、自我形象改变、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以及面临多重挑战等方面。因此,在出院后的日常护理中,陪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及时解除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2.8 定期复查 定期到耳鼻咽喉专科复诊,检查造瘘口情况,头颈部淋巴结扪诊,胸片检查是否有肺部阳性体征,喉内镜检查。喉癌术后6月为复发高峰期,因此要建立好的科室随诊机制,为患者建立档案,留取患者的联系方式,定时随诊。
我科室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护理形式也比较多样,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日常护理指导,主要针对出院前的患者及家属作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或提供一些造口护理的操作演示,在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解决患者日常遇到的问题。同时组织喉癌术后患者交流会,主要是组织新老患者互助交流、病房探访、语言康复等,这种方式对患者心理康复和逐步回归社会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473009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一病区
另外,喉切除术后喉癌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主要表现在工作情况、家庭内活动、社交状况、集体活动、父母职能等方面。在社会功能各维度中,工作方面的缺陷最为严重,主要与其发音功能丧失,与外界沟通受限制有关。喉癌发病年龄年轻化比重有所增加,多发生于50~60岁之间[8]。他们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在整个家庭及社会中承担重要角色,术后绝大部分患者不能再继续工作,导致经济来源丧失。因此希望政府加强医疗改革,降低医疗成本,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而言之,喉癌患者在术后失去了发音能力,较易感染,心理和生理方面发生了大的变化,要积极的做好喉癌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护理工作,加强探访和交流,快速建立完善社区护理模式,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肖红俊,孔维佳,汪广平,等.喉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J].中国康复,2006(01):37-38.
[2]马倩,刘欣梅,李笑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液及观察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04):95-97.
[3]郑亚玲.喉癌术后气道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安徽医药,2012,(08):1206-1207.
[4]付琴,王心红,詹德琼,等.喉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4(02):170-171.
[5]刘美荣,刘德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戴管生存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321-2322.
[6]张雪娟.喉癌患者术后自护技巧培训对院后效能的观察[J].安徽医药,2014(6):1194-1195.
[7]高连娣,肖秋萍,季雁,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7):71-72.
[8]胡海琴,黄静.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8):7-9.
R446.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