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萍,黄凤蝶,李 磊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沈其霖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经验
黄 萍,黄凤蝶,李 磊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支气管哮喘是中医临床常见肺系疾病之一,导师沈其霖教授临床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思维,笔者在跟师学习期间,对沈其霖教授的临床治病经验有一些体悟,兹以总结,共勉学习。
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药;沈其霖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喉间痰鸣有声,咳嗽、咳痰,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1]。
《景岳全书·喘促》曰:“喘有夙根,遇风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病因脉治·哮病》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遇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该书同时还论述了哮喘“夙根”论的实质,其认为是脏腑阴阳失调,素体或偏盛偏虚,对津液的运化传输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谷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从而凝聚成痰,并指出痰伏藏于肺是哮喘的主要潜在病理因素。《证治汇补·哮喘》言:“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临证指南医案·哮》:“夫有哮证,亦由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指出外感风寒或风热,蕴于肺胃,壅阻肺气,肺气不能布散津液则聚而成痰为饮而致哮。《医碥·哮病》认为饮食与哮病关系密切,其有“哮者,……得之食味酸咸太过,渗透气管,痰入结聚,遇风寒,气郁痰壅即发”之言。
导师沈其霖师从李孔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老先生,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虚,抵抗力低下,不能耐受各种致敏因素的刺激所致。认为素体因素是致病的根本因素,素体不强,肺气不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精液,聚而化热,痰热胶固,则可致哮,素体不强者多以肺脾肾为主。并认为肺失宣降,痰饮内停,血行瘀滞是哮喘的主要病因病理。
沈师[2]认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应遵循《丹溪心法》“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原则,但又不可拘泥于单纯驱邪或补正,对于日久反复者,应当兼顾。沈其霖教授常以攻补兼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治病基本原则,并根据哮喘的病因病理和病变特点,采取发作期急当抗过敏,调气涤痰,宣肺活血;缓解期常以补肺脾肾,增强机体抵抗力。抗过敏常选用紫草、地肤子、蝉蜕、地龙、大枣等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宣肺活血常用桔梗、丹参、三七、红花、桃仁等宣肺、活血化瘀药;调气涤痰常选用柴胡、枳壳、紫菀、百部、鱼腥草、胆南星、苦杏仁等药物。缓解期因实邪虽去而虚邪尚存,故治疗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增强机体抵抗力。然沈师认为支气管哮喘治疗时间长,患者多忧思郁结、情志不舒,常情绪无常,多虑善思,则病情迁延难治,故理气解郁、疏肝和胃是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在组方中常可见四逆散,痰热甚加黄芩、鱼腥草;湿重加茵陈,藿香;痛甚加丹参、郁金;逆气加半夏、生姜;反酸加威灵仙、瓦楞子;眠差加酸枣仁、合欢皮、淡豆豉、栀子。
李某,男,39岁,2014年3月13日初诊,反复咳喘5年,加重1月。5年前于绵阳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一直服用抗生素、激素等药控制哮喘发作,现患者服药哮喘症状控制不佳,遂于沈师处就诊。患者喘息、气促、呼吸困难,动则尤甚,兼见咳嗽,夜间为甚,咳白色泡沫痰,胸闷,鼻塞,流清涕,面色晦滞,舌质暗淡,舌下脉络瘀阻,舌苔薄白,脉浮微数。双肺闻及哮鸣音,证属风邪犯肺,兼夹血瘀,治以宣肺平喘,行气活血。药用麻黄6g、桂枝10g、大枣30g、蝉蜕10g、桔梗12g、厚朴15g、川赤芍30g、紫草30g、地肤子30g、苍耳子15g、五味子10g、薄荷10g、杏仁15g、甘草6g,水煎服,2日1剂,日服3次,每次150mL。服上方2剂后,3月17日就诊,胸闷,咳嗽,咳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明显缓解。喘息、气促缓解不明显,于上方基础上去厚朴、苍耳子、薄荷、桂枝,加射干15g、地龙15g、木蝴蝶10、紫苏子30g。服药2剂后,患者于3月20日就诊,刻诊:喘息,气促明显缓解,双肺哮鸣音基本消失,伴夜间少量咳嗽,舌质暗淡,舌下脉络瘀阻,舌苔薄白,脉沉缓。予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黄芪30g、山药30g、丹参15g、川赤芍30g、紫苏子30g、木蝴蝶10g、胆南星15g调补,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按:导师沈其霖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在发作期主要是外邪引触伏存于体内的痰饮等病邪,导致肺系功能失常。因此,在发作期采取抗过敏治疗,以消除致病之因,并兼顾宣肺活血、调气涤痰以恢复肺脏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之功。缓解期主要以补益肺脾肾三脏为本,兼顾祛邪为标。在治疗本病时常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自拟方“脱敏煎”加味。方中紫草甘寒,清血分之热;苍术、黄柏苦辛,燥血分之湿;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鼓邪外出,且现代药理研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蝉蜕祛风,导邪外出;地肤子利水湿,引邪从小溲而出。咳喘者常加麻黄、黄芩、柴胡等。在治疗肺系疾病时还提倡“肺病多瘀,治肺需活血”的理论。因肺主气,具有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肺是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说:“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李老曰:“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和,则血脉利;肺气病,则血脉瘀;血脉瘀,则肺病益甚。”因此沈师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李老认为桃仁活血化瘀,兼宣肺止咳之功,用治咳嗽血瘀者最为合适;丹参性味平和,化瘀而不伤正,虚实皆可遣用;赤芍既可活血,又可缓解气管痉挛。所以沈其霖教授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每多应验。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9-80.
[2] 沈其霖,赵文,谭亚萍.李孔定医学三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5-176.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2-19
黄萍(1988-),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
R256.12
A
1673-2197(2015)07-0072-01
10.11954/ytctyy.20150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