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

2015-02-09 18:57孔沈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中医学教学方法

孔沈燕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

孔沈燕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工作的改革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开展实验教学,建立学生中医思维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者的基础入门学科,对今后各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其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大有裨益,应积极重视并推广。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习的基础入门学科,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不同,其属于自然科学,将人与自然相统一,有独特的理论框架与思维方式,而现代科学使用的是数理推论、精确分析的方法[1]。由于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进行中学教育,偏重数理推论,学生在入校以后突然接触到“中基”课程,便会出现很多问题。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兴趣淡薄,缺乏学习动力;②中医学思维方法比较特殊,新生思想转换存在障碍;③近年来中医学发展速度的缓慢与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形成强烈反差,使学生信心不足;④对于中医“取象比类”等独特的研究方法难以认同;⑤传统而封闭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 《中基》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教学改革内容

1.1 改革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入门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直接影响到其余课程的学习。新时代的学生学习传统而古老的中医基础理论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思维方式转换上也存在障碍。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教学改革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使学生对中医课程产生兴趣,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为培养新时期中医药高级人才奠定基础[2]。

1.2 改革措施

1.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基》第一堂课(绪论部分)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甚至会产生引导性作用。因此,为避免枯燥的知识对学生兴趣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在讲解时可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尝试结合病案,加以生动的描述。向学生讲述中医学的特色所在,并配合多媒体图片、影视资料,加深学生印象。除介绍中医学的悠久历史外,还应阐述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如中医药的广泛应用、针灸康复的养生作用、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中医的优势病种等,以树立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

1.2.2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信息量大,教学面宽,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辅助手段也越来越多,借助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经络学说时,可通过图片资料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阴阳相互转化的过程,加深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及掌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突出重点,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内容过于繁杂,影响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

1.2.3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适当安排讨论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一定要符合讲课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切忌选择疑难杂病,也可引入生活中的常见病症来进行分析讲解,如感冒的临床症状为恶寒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通过病案举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一阶段其余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4 加强教程内容建设 教材的编纂应适应教学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教材内容仍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应强调中医特色,补充反映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容,充分重视各学科间关联部分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现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现象[3]。还应该减少有争议的内容,减少古籍引文以及理论脱离实际的内容,注重实用。

1.2.5 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中医学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体系不同,学生已有的数理思维模式很难用来理解中医的内容。《中基》中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的学习是转变思维方式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将整体观念、五行学说细化,多举些实例;采用太极图的运动说明阴阳的关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比较、类比、反证等思维方法。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深化该部分内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模式。

1.2.6 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中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可增加学科实用性,避免理论课枯燥、生硬的情况。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注意:①通过实验,使学生看到中医基础理论的特色和优势;②实验工具应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实验课程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 教学改革结果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学习水平大大提高。

3 结语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医的继承和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而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地位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不高[4]。因此,笔者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中医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中医思维模式,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会思考中医学问题并关注中医发展。只有这样,课程的教学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教学改革目标才能达成,中医基础理论才能得到不断发扬和创新。

综上所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者的基础入门学科,对今后各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其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大有裨益,应积极重视并推广。

[1] 郅琳,胡久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43-1044.

[2] 黄岩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81-82.

[3] 陈晓云.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1):48.

[4] 刘会丽.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大家健康,2014,8(4):301-302.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26

孔沈燕(1977-),女,河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各家学说。

R22

A

1673-2197(2015)06-0142-02

10.11954/ytctyy.201506075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中医学教学方法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