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2015-02-09 18:57王文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饮片结果表明炮制

王文兰,陶 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 吴忠 751300)



黄芪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王文兰,陶 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 吴忠 751300)

黄芪历代炮制方法丰富多样。查阅从汉代至今关于黄芪炮制方法的相关文献,对其炮制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总结其炮制方法研究进展,为系统性研究黄芪的炮制工艺、探讨其炮制原理提供参考依据。

黄芪;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进展

黄芪是中医常用补气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味甘,性微温,归肺、脾两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收敛生肌等功效[1]。《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的干燥根。在临床用药中,历代医家都非常注重黄芪的炮制工艺。黄芪入药有去芦、切制、炙制、炒制、盐制、酒制、煮制、蒸制、蜜制、醋制、酥制、辅药汁制等多种炮制方法。为继承和发扬传统黄芪炮制经验,笔者通过查阅从汉代至今的黄芪炮制相关文献,对其炮制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探讨其炮制原理,现总结如下。

1 黄芪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概况

1.1 净制

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2],其要求黄芪“去芦”。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3]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 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 切制

黄芪的切制技术始记载于《雷公炮炙论》[3],其要求“手劈令细,剉用”。宋代又提出“薄切、柞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黄芪“炮制”项下收录的方法为“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3 炮制

宋代时,黄芪的炮制方法得到大力发展,不仅有单纯加热的制法,如蒸制和炒制,还提出了采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芪,如蜜、盐、酒、姜汁、乳等。宋代始载有蜜制法,如蜜炙、蜜炒、蜜水拌炒、蜜蒸等;同时还有盐制法,如盐水浸焙、盐水拌炒、盐蜜水涂炙等,以及酒制法、炒制法等[4]。现行的《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炮制法包括蜜炙黄芪。

黄芪的炮制作用、目的和理论始记录于明清时期,如“生用治痈疽,蜜炙补虚损”“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泪拌炒,下部盐水炒”“蜜水涂之,炙过用,补中益气;如是若实腠理以固表,须酒炒”“补气药中蜜炙用,疮疡药中盐水炒用”等[5]。黄芪蜜炙制法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从而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的治疗;黄芪酒制有助于散寒,用于气虚肺寒诸证的治疗;黄芪盐制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气、利水退肿的功效,用于肾虚气薄诸证的治疗。现代炮制理论认为黄芪蜜炙制法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兼有润燥作用,故较常使用。

2 黄芪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炮制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其他剂型之前的加工过程,是对药材进行净制、切制或炮制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6]。黄芪的炮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黄芪炮制理论、方法及工艺等已满足不了现代医疗的要求,制约了黄芪的临床应用,因此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对黄芪炮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7]。

2.1 新设备探索与应用

传统的黄芪炮制方法即取黄芪饮片适量,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药材炮制通则(附录II D)项下操作: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炙品拌匀、闷透,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由于炒制时间及火候不易掌握,常造成黄芪炮制品不符合要求。周美娟等[8]利用远红外线及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加热速度快且灭菌效果好的特点,改用微波炒药机炮制黄芪,取得良好效果。李兴尚等[9]采用HPLC-UV法研究黄芪炮制前后特征图谱的变化,以薄层色谱法(TLC)比较炮制前后黄芪总皂苷成分变化情况,同时采用HPLC-蒸发散射检测器(ELSD)法检测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芪的HPLC-UV特征图谱。杨志雄等[10]探讨了微波炮制法对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优化了蜜炙黄芪微波炮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法炮制蜜炙黄芪是可行的。宋肖炜等[1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Kromasil C18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表明黄芪经酒制后毛蕊异黄酮含量增加,蜜制后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盐制和米制未对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产生显著影响。杨星辰等[12]采用HPLC法考察了黄芪蜜炙前后4种异黄酮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捷,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黄芪和炙黄芪药材中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王静竹等[13]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黄芪不同炮制品中32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芪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该实验结果为黄芪炮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2 新工艺探索与应用

2.2.1 切制工艺研究 蒋纪洋等[14]以水煎液的比重值和水溶物的百分含量为指标,利用正交设计法,选择浸泡时间、软化方法、饮片厚度三个因素对黄芪饮片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芪饮片最佳切制工艺为:取净药材,常温浸泡5min,常法浸润软化,饮片厚度2~3mm。唐乙祥等[15]采用《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热浸法,以水溶性浸出物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黄芪水溶性成分的浸出效果与饮片厚度有直接关系,切斜片时浸出最为充分,故建议黄芪的统一片型为斜片。芦喜珍等[16]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浸润时间切制的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浸泡时间越长,黄芪甲苷损失越大,因此黄芪软化时应尽量少泡多润,采用浸润加工方法为佳。

2.2.2 炮制工艺探讨 冯成汉[17]对蜜烘法制黄芪和蜜炒法制黄芪两种方法中黄芪所渗入的炼蜜含量和黄芪中所含的皂素、黄酮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两种制法无显著差异,故认为采用蜜炙黄芪用烘法代替炒法是可行的。俞振良等[18]研究表明蜜炙烘黄芪在70℃或80℃,烘制2h条件下与传统蜜炙炒黄芪都有相似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故烘烤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蜜炙炒法。黄大平[19]对炒蜜法、焖润后炙炒法、烘炙法三种方法进行互相比较,结果表明烘炙法蜜炙的黄芪质量较好,色泽鲜艳,不易吸潮,不生虫,不霉变,三法中以烘炙法为优。张加强等[20]通过实验将蜜炙黄芪的炮制方法改进为黄芪饮片与蜂蜜比例为1∶0.25,加水将炼蜜稀释(一般以0.25kg蜂蜜,加水50mL)煮开,趁热与黄芪拌匀,焖润30min,置于烘箱内,50~70℃烘烤,使之干燥至深黄色即可,蜜炙后的黄芪饮片干燥,外形美观,贮存时间长,不易吸潮。

2.3 优选最佳炮制方法

宋崎等[21]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芪与炙黄芪的炮制工艺,得出炙黄芪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为30%,炒制温度为300℃,炒制时间为2min。田源红等[22]研究了炮制对黄芪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影响,采用冷浸法测定黄芪中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盐麸制黄芪中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其余炮制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较生品高。李兴尚等[9]对黄芪炮制前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UV法研究黄芪炮制前后特征图谱的变化,辅以TLC法比较炮制前后皂苷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HPLC-蒸发散射检测器(ELSD)法比较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芪的HPLC-UV特征图谱,结果表明,黄芪中大部分小分子有机物会被炮制时的高温破坏而使含量下降,蜜炙对黄芪中的化学成分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炒制时高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破坏程度。田源红等[23]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黄芪生品、酒炙、盐制、米制、盐鼓制及炒制品中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酒炙黄芪中多糖含量最高,生品最低,但黄芪炮制后水溶性和还原性糖含量均下降,且还原性糖的降低程度较大,故炮制时应根据不同需求优选最佳炮制工艺。

3 结语

黄芪药用历史悠久,炮制方法丰富,已经成为临床补中益气的首选药,以黄芪为主药的经典药方,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已在临床上广为使用。然而目前关于黄芪炮制的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未能科学地阐明黄芪的炮制机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黄芪炮制机制的研究,为黄芪饮片的临床合理利用及炮制工艺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期发挥黄芪的最佳疗效。

[1] 周倩,孙立立,张乐林.黄芪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中成药,2014,37(1):157-159.

[2] 汉·张仲景撰,王叔和集.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7.

[3] 南北朝·雷敩.雷公炮制论[M].辑佚本.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22.

[4] 张志敏,王爱武,解希田,等.中药黄芪饮片炮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88-89.

[5] 史妮.中药黄芪抗氧化性牟的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6] 张明生.近年来中药炮制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5,27(5):41-43.

[7] 李振军.中西医结合治疗2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0(4):376-377.

[8] 周美娟,胡浩武,沈丽琴,等.黄芪、川楝子微波炮制与应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2):45-48.

[9] 李兴尚,陈佳,徐自升,等.黄芪炮制前后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3,23(15):1399-1402.

[10] 杨志雄,唐永红,陈锡琨,等.正交实验法优选蜜炙黄芪的最佳炮制条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722-724.

[11] 宋肖炜,李清,叶静,等.黄芪不同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85-88.

[12] 杨星辰,史秀峰,杨费莉.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黄芪蜜炙前后4种异黄酮含量的变化[J].中南药学,2012,10(2):89-92.

[13] 王静竹,闫汝南,刘舒平,等.黄芪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8,15(1):41-42.

[14] 蒋纪洋,石子烈,李同永,等.用正交试验初探黄芪饮片加工工艺[J].中药材,1987,10(3): 27.

[15] 唐乙祥.黄芪饮片片型的实验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9):26.

[16] 芦喜珍,韩建伟,陈丹,等.浸润时间对黄芪饮片中黄芪甲甙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1995,6(2):27.

[17] 冯成汉.以烘法代替炒法炮制蜜炙黄芪的可行性试验[J].现代应用药学,1987,4(5):16.

[18] 俞振良,卞如濂.蜜炙炒黄芪与不同温度蜜炙黄芪药理作用比较[J].中成药研究,1987,4(9):15.

[19] 黄大平.蜜炙黄芪的几种炙法及其炙品的对比[J].湖南中医杂志,1989,5(6):47.

[20] 张加强,刘月萍.中药黄芪、甘草蜜炙方法的改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9(6):276.

[21] 宋崎,宋英,周小初,等.正交设计优选黄芪与炙黄芪的炮制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74-476.

[22] 田源红,靳凤云,雷红,炮制对黄芪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6):497-498.

[23] 周永梅,房德敏.中药炮制研究新进展[J].天津药学,2007,19(6):62-65.

(责任编辑:尹晨茹)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Astragalus Memeranaceus

Wang Wenlan,Tao Bo

(Hui Medicine &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to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Wuzhong 751300,China)

There were many processing methods in ancient of Astragalus Memeranaceus,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research from Han Dynasty so far,Historical changes of preparation method of Astragalus Memeranaceu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were Consulted and classified.All of these puts forward the ideas of modern study of processing system for Astragalus Memeranaceus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Astragalus Memeranaceus;Process of Preparing;Historical Evolution;New Development

2014-10-31

王文兰(1988-),女,回族,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E-mail:ningxiatongxin@126.com

R283

A

1673-2197(2015)06-0038-03

10.11954/ytctyy.201506017

猜你喜欢
饮片结果表明炮制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22省市柏子仁饮片应用现状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