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孙娟
(济宁医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山东 日照276826)
摘要:医学教师是发展医学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医学教师专业化是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从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医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建立和完善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医学教师的自主意识,加强医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医学教师;教师专业化;医学教育;职业素质
收稿日期:2015-01-05
DOI:10.13555/j.cnki.c.m.e.2015.03.006
中图分类号:G451.2
Status and Strategy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in the New Period
SUN Ju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Abstract:Medical teacher is the main force to development medical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for guaranteeing the medical education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rom its connotation. It brings up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med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izing development by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medical teacher professionalizing development,constructing favorable cultural environment,raising the teachers’ self-consciousnes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teacher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y.
Key Words:medical teachers;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med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1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道德和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词孕育着丰富灵活的内涵,它代表高校教师本身成长的一种需要,既有职业的学术需要也有精神的内在追求。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应该对教师的成长和实践予以引导,使其发展体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到医学教育,医学教师专业化是指对专门从事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而持续不断的教育,使之获得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涉及医学教师职前到在职教育的全过程[1]。
医学教师是发展医学教育的主要力量,医学教师专业化是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加强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教师专业化是培养具备竞争力医学人才的根本保障。医学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高校教师群体,其专业性强、工作强度大,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推手。尤其在当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医学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关注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利于化解医学教师的从业压力,适应职业生涯发展。
医学教师专业化是参与国际医学科学大循环的紧迫要求。当今的世界是医学科学大发展的时期,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促使医学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2]。在我国医学教育处于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经过转换头脑知识更新的教师才有可能引领学生共同步入国际医学科学大循环的行列中。因此,开展相关教育培训转换医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医学教师专业化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医学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不但能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满足自我需要的途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医学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改善相应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增长专业能力、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种追求中医学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把教师这一职业变成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能有效克服了教师职业倦怠。
2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大批青年硕士、博士成为高校教师,形成高等医学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教师多毕业于医学院校,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缺少科学的教育观念基础支撑。医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源于岗前短期培训,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无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其教育观念是零散肤浅的,有的甚至是盲从或模糊的,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无从谈及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医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易迷失于教学困境,陷教育错误而不自知。
教育思维能力欠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均衡性不足。知识是思维赖以展开的基础,教育思维能力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互动中形成的。医学教师队伍中不乏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但由于历史、社会和职业等诸多原因,许多医学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思维固化,育人意识淡薄。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个体经验)。目前,我国医学教师培养模式无法赋予医学教师这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医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欠缺的是与学生学业成绩高相关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必然影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3],对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职业意识淡漠,教学运作的适应性和有序性不足。因为缺乏正规的师范训练和职业熏陶,许多医学教师的职业意识淡漠,普遍表现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医学教师由于医疗任务繁重,突发事件常有发生,以致备课不充分,案例引用与理论学习相脱节、知识点展开不够深入等情况经常出现。这折射出当前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适应性和无序性,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具有双重职业性质的医学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实现角色转换,就无法胜任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也很难在专业化发展上取得进步。
3医学教师专业化的对策及建议
由于医学院校的专业特殊性,引进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专业院校,缺少正规师范教育及教学基本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教学水平。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在职医学教师专业发展,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经常组织一定规模的职业培训活动,但成效并不明显。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我国医学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3.1确立医学师资培养目标和基本标准
医学教育是国际可比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领域。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引入,是对医学教学工作地位和重要性的肯定,为重新审视和制定我国医学院校教育质量标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引入也对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医学教师不应仅仅是学科内容专家,还应成为教育专家,这也顺应了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潮流。当然该目标并非是终结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教师的基础性教育知识和技能,赋予医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我国要加速制定医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进程,为医学教师的职前教育提供必要的标准和依据。
3.2建立医学教师资格考核认证制度
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医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客观地讲,要求医学教师跟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一样具备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但为了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医学教师资格门槛也不能太低。当前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标准和程序都缺乏科学系统性。因此,要全面推进和建立医学教师资格考核认证制度,为医学教师获得职前教育提供制度和体系保障,确保医学教师专业化地位得到重视和肯定。
3.3建构医学师资职前教育体系
职前教育是医学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职前教育体系的完善必须与医学教师资格考核认证制度建设相结合。医学师资培养是我国教师培养的一部分,医学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不能稍作培训就上岗教学。职前教育不仅要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更应强调医学人文素养和教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重视上岗前的教学实践和课堂掌控等实战训练,从入口处确保医学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奠定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均衡协调的知识结构基础。
3.4完善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职教育体系
首先要从政策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对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时间、年限、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医学教师享受职后教育提供机会。其次,建立系统化在职培训体系,为医学教师在职期间制定出系统的培训计划、课程标准和考核办法。通常情况下,医学教师更注重医学专业的进修而忽略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认为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凭经验就可以获得,但实际远非如此。对医学教师的在职教育应有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训练上的特别要求。条件成熟的医学院校可以成立医学教师成长中心,从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入手,针对不同层次、年龄的教师,合理采用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引领教师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拓展思维空间,促进自我成长。此外,在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运用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挥棒,引导教师有意识地探究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强化和巩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这既有利于提高医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又能为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3.5依赖教师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建立教师团队旨在学校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医学教师特别是青年医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教师团队,构建共同愿景,创设集体探究的机会,营造教师间专业的精神面貌和合作氛围。团队建设为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分,使医学教师获得了专业上的参与感、情感上的归属感和行动上的效能感,从根本上推动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具体而言教师团队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①异质搭配。即医学教师团队内部在职称、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方面实现配比组合,以实现老带青,积极推进自身专业发展。②跨学科组合。主要是将医学类、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教师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教学策略,以异质分享的方式提高医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形成跨学科多门类的专业教师队伍。③多元化来源组合。团队的多元化来源组合主要是将毕业于不同院校的医学教师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质,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
3.6加强医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意识,提高医学教师的自主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4]。”社会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和自主意识才是推动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源于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及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的需要理论认为人存在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应该使其发展体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及成长的需要。教师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最大需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并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自身的学习看作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教师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在满足这些需要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也得到较大的发挥。
4结语
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在一个和谐的整体环境中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医学教师的发展不能仅凭教师自身的力量,也不是教育部门的一份文件就可以做到的。它不仅需要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医学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我国推广的时间还很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医学困惑或阻力。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医学院校自身的背景和需求,寻求适合我国医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模式,确保医学教师发展项目持续有效的开展,积极推动我国医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光润.医学教师专业化之现状及其可行性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6):378-380.
[2]柏树令.国外4所医学院校解剖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现状[J].解剖学杂志,2005,28(4):370.
[3]周东明.论教师的教育思维[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 (5):113 -117.
[4]孙娟.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 28 (4):454-457.
(编辑:陈新东)
《西北医学教育》杂志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2010年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