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 张劲松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探析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 张劲松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地理教学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学校尚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而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据此,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地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育,并结合地理课外活动,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教育呢?
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的环保教育中承担着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再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环境意识教育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其中,与地理学科关系极为密切,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就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开端,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来揭示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自然资源为纽带,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最后以协调人地关系作为总结,可以说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的地位。现在环境保护是世界共同的话题,地理课中渗透环保意识能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热点更为贴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环保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尤其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后,环保教育已提到日程上。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环保意识渗透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主要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具有环保技能,而是通过环保知识传授,使他们具有对环境、对人类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如讲到全球气侯变化时,可通过讲解地球气侯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使一些岛屿国家将被迫迁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全球气侯和环境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查找资料,最后了解到以下原因造成:人们大量燃烧多种燃料产生温室气体;森林大量吹伐,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大型水体的人为改变等等。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的不当引起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在讲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结合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度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很多水源受到污染,不能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如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工厂较多,学校周围河流的水,以前还可以用来洗衣服,也可以在河里游泳,但现在都不行了,事实告诉我们不仅要保护水环境,还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色列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典范,他们采用滴灌技术,大大节约了用水。在此可启发学生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讨论,深化学生珍爱水资源意识。
2.结合有关国家的典型环保事例,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可通过课本中的有关环保知识,还可找一些有关国家环保工作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如德国政府提倡公民骑自行车上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英国有很多旧衣服商店,很多人去旧衣服商店购买衣服、节约资源。日本餐馆没剩菜的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等等。
3.环保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盛夏来临,很多同学喜欢吃冷饮,冷饮放在冰箱里,很多冰箱采用含有氟的制冷设备,从而导致臭氧总量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引起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建议父母购买环保型的空调、冰柜。只有掌握正确的环保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去防止环境问题的出现,并阻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4.结合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应当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外学到课内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校园附近有一小山,小山下有一池塘,以前,池塘里的水可直接饮用。近几年来,由于当地一些群众大力开山造果园,在这一小山上种上了许多果树。没几年,一些群众的收入提高了,但池塘的水面面积不断缩小,原先清澈的池水变了色变了味,不可直接饮用,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带领学生到此地进行考察,使他们找出导致这种后果产生的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水土流失和各种化肥、农药的使用直接相关。
5.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由于乡土地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如能适当渗透环保意识教育,那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把握,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莆田市设立九龙谷森林公园,不仅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位于莆田市大水缸——东圳水库的上游,有利于保护水库的水源与水质。
6.结合世界的或中国的有关节日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中国植树日,4月22日国际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等等,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以上环保日与国家环境保护对策、方针和计划,及时对学生进行专题环保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家环境保护对策与方针,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利用法律法规,渗透环保教育
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后代,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许多法律条文,明文规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要受到各不同的惩罚。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也已相继出台,如环境保护法、森林保护法、水法、大气污染法。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环保教育,明确保护环境的意义,使学生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只是文明道德问题,还有触犯法律的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对文明的环境形为的行成也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当环保教育的内容被学生接受时,往往会启发学生的行动意识,这时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对环保教育的深化也就尤为重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环保之中,从节约每一滴水,捡起每一只塑料袋,抵制每一张贺卡做起……自然而然环保意识就得到了升华,各种环保行为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恰如其分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是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责任编辑:廖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