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湿疹疗效观察

2015-02-08 02:06左玉辉谭芬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7期
关键词:总苷甘草酸白芍

邹 松,左玉辉,谭芬芳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平 537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湿疹疗效观察

邹 松,左玉辉,谭芬芳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平 5372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湿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富马酸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西药能够有效提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累及表皮与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疾病,炎性反应发生后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被脂多糖激活会产生炎症因子,还可能导致细胞正常代谢通路与细胞膜功能的破坏。致病因素包括多种内部与外部因素,是变态反应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大多表现为渗出性、对称性、多形性、瘙痒性皮疹,具有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以痊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目前尚无治疗湿疹的特效药物,特别是伴随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的湿疹,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效果较差[2]。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性湿疹患者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湿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80例,有典型的慢性湿疹特点,包括皮损肥厚、浸润,表面较为粗糙,覆盖有痂皮或鳞屑,部分患者存在苔藓样病变,可能伴随有色素的减退或沉着,周围分散有丘疱疹或丘疹,分布表现为对称性且较为广泛,伴随剧烈瘙痒,不存在发热或其他不适的临床症状。病程在1年以上。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范围为(0.5~1.5)×109L-1,血沉速度正常,肝肾功能检验结果均正常,腹部B超和胸片、心电图检验均正常[3]。排除药物反应、蠕虫感染、肺部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液性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与急性传染疾病恢复期所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治疗方案开始前4周内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外用与内服药物治疗者,对临床研究药物过敏者,存在心脏疾病或高血压者[4]。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68(34.8±6.7)岁;病程1~21(63.1±7.8)个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1.3)×109L-1。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5~66(35.1±6.9)岁;病程1~19(58.8±6.1)个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8~1.4)×109L-1。2组性别、年龄、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475)50mg静脉输注,1次/d,持续治疗2周后换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30077)口服,每天2次,每次150mg,治疗周期为8周;同时每天早晨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83)10mg/次口服,每天晚上给予富马酸酮替芬(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340)1mg/次口服,持续治疗4周后每天早晨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10mg/次口服维持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058)每次0.6g口服,每天2次,治疗周期也为8周。

1.3观察指标 ①2组均在入院时以及持续治疗8周后记录各项临床指标,以此评价临床疗效。主要包括自觉症状(瘙痒症状)以及他觉症状(包括丘疹、红斑、苔藓化、渗出、角质化脱屑等)。评价方法为4级评分方法,0级为无症状,1级为轻度症状,2级为中度症状,3级为重度症状,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5]。②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完成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情况。③检测2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评分下降指数在90%以上为痊愈,评分下降指数在60%~89%为显效,评分下降指数在20%~59%为有效,评分下降指数低于20%为无效,痊愈加显效为总有效。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2.3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完成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仅观察组1例患者存在轻微腹痛,无特别处理临床症状自行缓解。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

3 讨 论

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皮肤病可分为2类:一类是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另一类是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第一类疾病中的某些疾病是重要的诊断标准,对第二类疾病,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却是主要的诊断标准[6]。湿疹则属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其发病大多数与Ⅳ型迟发型变态性反应有关,其中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7],Th1与Th2细胞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8]。有研究认为,湿疹的发病过程中经常伴随细胞因子CK、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的活动[9],而经过活化的肥大细胞能够促进IL-5的产生,同时CD4+的T细胞也会产生IL-5因子,两者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人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分化,还能够加速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10]。这些作用都可能导致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加速释放,而ECP是细胞毒性最强的一种炎症递质蛋白,能够诱导肥大细胞对组胺的释放作用,介导嗜酸性粒细胞与角质细胞破坏,造成细胞破坏越来越严重[11]。临床中伴随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湿疹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病情容易复发或迁延不愈,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是以甘草中活性物质甘草酸苷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复方制剂,其效果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效果相近,能够抗变态反应和抗炎症反应,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但没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临床药理研究发现,复方甘草酸苷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膜的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还能够抑制磷脂酶S2的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经脂氧酶和环氧酶的代谢产物,有效控制免疫因子与炎性因子[12]。西替利嗪是长效、具有选择性的口服强效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由于极少透过血脑屏障而大大减少中枢神经镇静作用,又因选择性作用于H受体,对毒蕈样胆碱受体和5-HT受体作用甚微,故与抗胆碱能活性相关的不良反应也较少,且起效快、耐受性好。而盐酸左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单一光学异构体,是后者抗过敏作用的有效成分,它克服了外消旋体(盐酸西替利嗪)常出现的镇静、嗜睡、肠胃紊乱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反应,用药量少,而抗组胺活性与西替利嗪相当,是一种高效和作用时间较长的新一代H2受体拮抗剂[13]。富马酸酮替芬是一种新型过敏递质阻释剂,具有抗过敏和抗组胺作用,适用于预防成人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对外源性哮喘的疗效比内源性更为明显,对已发作的急性哮喘无效。

白芍总苷是经由白芍的干燥根中获得有效成分羟基芍药苷、芍药苷、芍药花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混合制成的药剂。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芍具有“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白芍总苷能够有效抑制淋巴T细胞的转铁蛋白受体,从而控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速度。而白芍总苷的浓度控制能够产生Th2细胞的调节效果,从而使Th1与Th2细胞进行互相平衡,保持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14]。白芍总苷对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低浓度白芍总苷诱导非特异T0细胞而于高浓度时则诱导非特异性Ts细胞有关[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白芍总苷联合西药治疗湿疹,能够有效控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 黎昌强,杨西群,陈德宇,等. 湿疹患者血中IL-2,IL-5,IL-10和EOS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9):537-538

[2] 黎昌强,余媛,廖勇梅,等. 白芍总苷治疗嗜酸细胞增高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376-377;380

[3] 汤希凡,秦辛玲. 特应性皮炎患者检测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262-1263

[4] 韩雪松,岳致丰,周向昭,等. 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湿疹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105-107

[5] 王佳华,毛薇,王晓华,等.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湿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70-71;85

[6] OsterlundP,SmedbergT,HakulinenA,etal.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inhumanmilkisassociatedwithdevelopmentofcow’smilkallergyandatopiceczemainbreast-fedinfants[J].PediatricRes,2004,55(2):296-301

[7] 黄英河,罗光浦,梁海东,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湿疹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75-76

[8] 韩冰雪.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51-53

[9]KozmaGT,FalusA,BojszkoA,etal.Lackofassociationbetweenatopiceczema/dermatitissyndromeandpolymorphismsinthepromoterregionofRANTESandregulatoryregionofMCP-1[J].Allergy,2002,57(2):160-163

[10] 王淑忠,马颖,李明丽,等. 七味解毒活血膏联合思连康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06-2208

[11]ViljanenM,KuitunenM,HaahtelaT,etal.ProbioticeffectsonfaecalinflammatorymarkersandonfaecalIgAinfoodallergicatopiceczema/dermatitissyndromeinfants[J].PediatAllergyImmunol,2005,16(1):65-71

[12] 吴冬梅.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67-68

[13] 张云凤. 左西替利嗪及尿素乳膏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14-15

[14] 韩晓冰,文谦.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27-228

[15] 张奡,汤水福,练建红,等. 白芍总苷对腹膜纤维化大鼠HMGB-1、Smad7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7):5-7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7.015

R758.23

B

1008-8849(2015)27-3004-03

2014-11-30

猜你喜欢
总苷甘草酸白芍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白芍总苷干预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龙胆总苷提取物掩味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