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亚敏,薛占微,于亚敬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麻 醉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效果观察
宿亚敏1,薛占微2,于亚敬2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B组)和恒速输注组(H组)各26例,麻醉诱导:2组患者入室后均快速输注代斯4 mL/kg,B组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3 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 μg/mL靶控输注,逐步提高瑞芬太尼靶浓度至4~6 ng/mL、异丙酚靶浓度至4~5 μg/mL;H组开始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2.5 μg/kg、异丙酚2~2.3 mg/kg,双腔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0.2~0.3 μg/(kg·min)、异丙酚80~100 μg/(kg·min)恒速泵注;2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前及术中均用苯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观察2组患者术中MAP和HR变化、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患者躁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H组麻醉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后即刻、单肺通气后20 min、苏醒时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较H组明显缩短(P均<0.05)。B组术后无一例躁动情况发生,H组3例。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及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有效,更能满足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青年男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其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凸显,目前一些较简单的胸腔内手术也被越来越多地选择在胸腔镜下操作,但同时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胸腔镜手术要求麻醉诱导迅速、镇痛完善、术中肌松效果好、术毕苏醒快、拔管快、不良反应少,同时必须保证患者安全。且胸腔镜手术由于需要单肺通气,常需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同时需要留置导尿管。青年男性患者由于耐受性较差,术后经常发生躁动[1]。本研究探讨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效果,旨在寻找一种更完美的麻醉方法,使其更能满足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要求。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年龄19~43(32.8±5.0)岁,体质量53~98(74.8±5.9)kg,身高165~188(171.9±6.7)cm。所有患者无心血管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无肺功能障碍,无呼吸困难,无双腔气管插管困难。将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B组)和恒速输注组(H组)各26例。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1.2麻醉方法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1麻醉诱导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上肢开放外周静脉快速补液, 2%利多卡因局麻后动脉留置针桡动脉穿刺置管,接压力换能器(B-D公司,美国)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用飞利浦MP50多功能监测仪常规行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监测。麻醉诱导前,快速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代期,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4 mL/kg。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啶0.5 μg/kg于15 min内缓慢泵注,昂丹司琼4 mg静脉注射后,B组采用北京思路高有限公司TCI-Ⅰ型靶控输注泵,输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初始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3 ng/mL, 异丙酚初始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2 μg/mL靶控输注,逐步提高瑞芬太尼靶浓度至4~6 ng/mL,异丙酚靶浓度至4~5 μg/mL,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待患者入睡后,静脉注射苯顺阿曲库铵(江苏东英药业公司生产)0.2 mg/kg,3 min后行双腔气管插管;H组开始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2.5 μg/kg、异丙酚2~2.3 mg/kg,待患者入睡后,苯顺阿曲库铵0.2 mg/kg,3 min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所有患者于双腔气管插管前以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双腔气管插管呼吸囊,2%利多卡因3~5 mL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后留置尿管,导尿前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尿管前段15~20 cm,所有患者双腔气管插管由同一有经验麻醉医师操作,并于20 s内一次完成。麻醉诱导过程中,如SBP<80 mmHg(1 mmHg=0.133 kPa)则静脉注射甲氧明0.3~1.0 mg,如HR<50次/min则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 mg,必要时重复给药。
1.2.2术中麻醉维持 B组瑞芬太尼及异丙酚双腔气管插管后维持原靶浓度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6 ng/mL,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4~5 μg/mL;H组双腔气管插管后予瑞芬太尼0.2~0.3 μg/(kg·min),异丙酚80~100 μg/(kg·min)恒速泵注,2组患者术中均用苯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2组患者术中BIS值均维持在40~50,均于手术结束前30~4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昂丹斯琼4 mg,同时停用苯顺阿曲库铵,B组逐渐降低瑞芬太尼靶浓度,于术毕前5 min停用瑞芬太尼,H组于术毕前10 min停止泵注瑞芬太尼,2组均于术毕前5 min使BIS值逐渐升至60左右,术毕停用异丙酚,待患者清醒后充分吸痰、拔除双腔气管插管。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双腔气管插管前即刻(t1)、双腔气管插管后、单肺通气20 min后(t3)及苏醒时(t4)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2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及拔除双腔气管插管前后患者的躁动情况。
2.12组各时间点MAP、HR的变化比较 H组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上述指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
注:①与t0比较,P<0.05。
2.2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比H组明显缩短,躁动发生例数比H组明显减少(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情况比较
注:①与H组比较,P<0.05。
靶控输注是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目的[2]。靶控输注给药可根据BIS值及时调整靶浓度,使麻醉深度易于控制,又可减少因血药浓度的过度改变而引起的呼吸循环的波动,使醉过程更加平稳。瑞芬太尼是超短效的阿片类药,其注射后起效迅速,药物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药效消失快,是真正的短效阿片类药,长时间泵注无蓄积[3-4]。虽然瑞芬太尼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但停药后恢复迅速,停止输注后3~5 min即能恢复自主呼吸[5]。异丙酚诱导快、短效镇静、大量应用临床蓄积不明显,苏醒完全彻底。这两种药物均适用于TCI,对于手术时间难于确定的手术,使苏醒变得容易控制。二者联合靶控输注现已广泛用于临床[6-7],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麻醉国内见报道少见。
本研究麻醉诱导前预先输注胶体液代斯4 mL/kg,补足血容量,避免了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后可能引起的低血压。麻醉诱导期间逐步提高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效应室靶浓度,所有患者于双腔气管插管前均予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双腔气管插管呼吸囊,2%利多卡因3~5 mL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后均留置尿管,导尿前利多卡因乳膏均涂抹尿管前段15~20 cm,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患者术后不适感,手术结束前30~4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昂丹斯琼4 mg,预防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消失后疼痛刺激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患者均为青年,ASAⅠ~Ⅱ级,以消除老年患者并发症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H组麻醉诱导后血压下降、气管插管后、单肺通气后及苏醒时MAP较基础值有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而B组在相应时段的MAP、HR波动不明显。术毕后靶控输注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恒速输注组。由于靶控输注组苏醒时间短,清醒迅速,所有患者无一例躁动情况发生,而恒速输注组苏醒时间相对稍长,有少数病例出现躁动情况。由此可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及全麻后快速苏醒和拔管,且术后无躁动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更适合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 刘仁玉,吴安玉. 术后躁动[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1):35-37
[2] 柴伟,于代华,高昌俊,等.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5(15):1398-1400
[3] 尹红,王俊科. 老年病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本分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9):779
[4] 王庚,吴新民.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发生[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5):391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4
[6] 王新波,陈永学,白玉玮,等.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563-2564
[7] 孙红,阚红莉.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0,2(19):97-98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6.035
R0971.2
B
1008-8849(2015)26-2943-03
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