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绍军,侯宇峰,仰 炯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 阆中 637400)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
蒋绍军,侯宇峰,仰 炯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 阆中 6374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拉莫三嗪组和卡马西平组各62例。拉莫三嗪组给予口服拉莫三嗪分散片,卡马西平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和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评分情况均明显下降,但2组患者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VA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均<0.01),但2组间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莫三嗪组(P<0.05)。结论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均可治疗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更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拉莫三嗪;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反复出现一种短暂性疼痛。多见于成年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治疗困难,其疼痛特点为剧烈性闪电样的短暂性抽痛,持续数秒或者1~2 min,突然发生突然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发作期间可伴有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面部肌肉痉挛、高血压等并发症[1-2],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造成极大痛苦,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缺乏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现代临床应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抗炎利尿,但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疼、口干、嗜睡、恶心,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便秘,甚至会导致肝肾功能以及造血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3-4]。笔者采用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判断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并行相关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具有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且经过相关检查未有颅脑内病变。纳入标准:①初次发病具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②神经系统临床检查无阳性体征,CT或MRI检查未发现颅内病变;③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神经障碍、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格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各62例。其中拉莫三嗪组男21例,女41例;年龄26~58(42.55±16.32)岁。卡马西平组男22例,女40例;年龄25~59(42.62±16.73)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向患者或其监护人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并取得同意。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常规护理。拉莫三嗪组口服拉莫三嗪分散片(Actavis hf.湖南三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96),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天1次,2周后每次50 mg,每天1次,连服2周。卡马西平组口服卡马西平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H11022279),初始剂量为每次0.1 g,每天2次。第2天后每隔1 d增加0.1 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天0.4~0.8 g,分次服用,最高每天不超过1.2 g。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比较。
1.3观察项目
1.3.1疼痛分值依据 完全没有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但是可以忍受为1~3分;疼痛比较明显,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为4~6分;疼痛剧烈无法忍受,需要药物才能缓解为7~9分;疼痛剧烈,药物无法缓解为10分。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总分值。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2个月VAS视觉评分指标,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疼痛分值。
1.3.2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且无复发;显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后有复发,但是复发疼痛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且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疼痛程度变化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均<0.01),但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卡马西平组比较,P<0.05。
表2 2组疼痛VAS分值比较,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个月后,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莫三嗪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卡马西平组比较,P<0.05。
2.4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没有患者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试验,也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拉莫三嗪组发生皮疹、头晕和恶心7例;卡马西平组发生眩晕、恶心、嗜睡6例。均未做特殊处理,减药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反复出现的一种短暂性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出现阵发性疼痛,疼痛常短暂而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其疼痛部位仅发作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一般好发于上下唇、口角、鼻翼、面颊部以及齿龈等部位,多发生于一侧,两侧较少[6]。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为剧烈性闪电样的短暂性抽痛,其疼痛可呈现针刺样、刀割样、火烧样、撕裂样等,好发于说话、洗脸、受到冷空气刺激等情况下。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定,疼痛剧烈,甚至导致患者无法继续说话、洗脸、饮食等活动。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常表现为精神萎靡、失眠、乏力、头晕、头疼、体质量减轻、口腔炎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引起患者出现疼痛剧烈、面部肌肉痉挛、流泪、出汗、高血压等并发症[7-8]。由于三叉神经痛患病初期疼痛次数少,持续时间短,疼痛间隔时间往往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所以往往在三叉神经痛初期容易被患者忽略。三叉神经痛的起因至今不是十分明确,临床上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周围病原学说、中枢病因学说、变态学说等,然而没有一种学说可以明确地解释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现代临床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起因在脑干内,动作或者触动扳点的时候就可以引起短暂的冲动在脑干内迅速叠加,从而引起剧烈疼痛发作[9-10]。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发病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发现三叉神经系统的所属部位或者邻近部位的各种病灶均可以引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有颅内和颅底骨的肿瘤、血管畸形、蛛网膜粘连增厚等疾病。现代临床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没有明确的检查指标依据,主要根据其临床特点判断三叉神经痛。目前治疗方法虽然较多,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据报道,抗癫痫药对80% 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有效。拉莫三嗪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已被证实对三叉神经痛有效,也有国外学者在动物实验上证实了此观点。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以降低三叉神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神经阻滞等方法达到镇痛效果[11-12]。
卡马西平又名卡巴咪嗪,其主要成分为5H-二苯丙[b,f]氮杂-5-甲酰胺,其主要适用于抗癫痫,对精神运动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有效,减轻精神异常、抗炎利尿、预防或者治疗躁狂抑郁症、抗心律失常,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都有很好的疗效,马卡西平其药物机制是抗惊厥抗癫痫,抗神经性疼痛,有效地缓解三叉神经痛症状,改善某些神经疾病的症状,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钠通道,抑制异常高频放大的发生和扩散,抑制T型钙通道,增强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但是服用此类药物有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血小板异常、血常规异常、骨髓抑制、心动过缓、冠状动脉病、糖尿病、青光眼、肾病、尿潴留等患者慎用,而且长期服用马卡西平药物的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头晕、头疼、张力障碍、嗜睡、疲劳,全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荨麻疹,浑身发热,耳鸣,过敏性肝炎,甚至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13]。
拉莫三嗪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苯基三嗪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地阻滞依赖于电压进行钠离子传递的钠通道,抑制钠离子的传递,从而有效地减少机体反复放电。拉莫三嗪也可以有效地抑制与谷氨酸有关的神经递质,是一种通过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进行抗癫痫的药物,能有效地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主要用于治疗部分性发作和原、继发性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的顽固性癫痫。拉莫三嗪是一种通过降低电压差,封闭钠离子通道的钠离子传导阻滞剂。在神经细胞传递中,三叉神经可以产生一种反复的放电反应,这种反复放电可以应用拉莫三嗪拮抗阻滞,同时降低病理性谷氨酸的释放,减轻突然发生神经性疼痛和谷氨酸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的爆发[14]。其主要成分是3,5-二氨基-6(2,3-二氯苯基)-as-三吖嗪。拉莫三嗪可能引起部分患者的变态反应,可以危及生命,所以过敏者禁止服用。拉莫三嗪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会出现头痛、疲劳、皮疹、恶心、嗜睡或失眠等。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卡马西平作为对照药原因有三:①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同属抗癫痫药,具有类似的作用机制;②若选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将增加患者因治疗后疼痛未缓解的焦虑与不适;③此阶段卡马西平仍是国内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典药物,以它作阳性对比,可更好地评价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现代临床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尚不明确,用药选择也很模糊,所以笔者以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希望可以找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用药。结果显示:2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均明显下降,但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均<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莫三嗪组(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均具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而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更明显。然而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大,不适宜长期服用,可以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短期疗效较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三叉神经部位反复疼痛,药物起效时间短,服用方便且在有效患者中完全缓解的可能性较大,安全性较高,也可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用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 王迪,边颖,李嫕婧,等.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270-272
[2] 曹利.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分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J]. 黑龙江医学,2014,38(7):798-799
[3] 曲丕盛,万海方,王振,等.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2444-2446
[4] 燕林宝,向洪斌. 头痛宁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4):446
[5] 胡媛.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147-148
[6] 谢红雯,姜宏志,袁庆国,等.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506-507
[7] 唐小刚,王延金,舒志成,等. 手术、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预后[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6):616-617
[8] 黄明,喻水平. 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5):72-73
[9] 胡亚军.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J]. 山东医药,2010,50(25):107
[10] 吴凤英. 替扎尼定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前瞻性研究[J]. 山东医药,2010,50(20):99-100
[11] 丁松青. 头痛宁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91-1092
[12] 高学军.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60-1061
[13] 张晓君. 川芎羌活汤配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25
[14] 张聪. 电针头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1214-1215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6.022
R0745.11
B
1008-8849(2015)26-2912-03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