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暴恐活动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袁婷曾辉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新疆发生的几次大规模令人发指的暴恐事件,引燃了全国民众怒火,暴恐分子实施的暴恐活动,手段残忍,影响极其恶劣。本文从历史根源、宗教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分析“暴恐”分子实施的暴恐活动的原因,找到应对暴恐分子行使暴恐的突破口。
关键词:新疆问题;暴恐分子;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3.1
作者简介:袁婷(1992-),女,四川遂宁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曾辉(1991-),女,重庆开县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新疆地区的暴恐活动频繁发生,7年内国内发生的暴力恐怖事达20余起,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1]。全国人名对暴恐分子的行径愤怒难以平息。究其原因,本文主要从,历史根源、宗教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水平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研究暴力恐怖活动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反恐对策有所启发。
一、新疆暴恐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在新疆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权即:割据政权和分裂政权。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出现标志着史上首个分裂政权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分裂政权则日益成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因素。而在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影响下,宗教分子首次被以分裂势力的目的加以运用。因此,分裂活动成为20世纪新疆稳定和发展进程中的一股浊流,他们通过篡改历史来混淆视听,利用宗教蛊惑人心,制造了一系列暴恐活动,并与外国势力相勾结,企图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对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新疆暴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新疆地处内陆西北陆地偏远边地区,边境线5600多公里,由于其地广人稀,信息、交通的发展滞后,使得新疆部分地区出现信息沙漠化,这就为新疆暴恐分子的身份隐匿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其独特地理环境使得新疆宗教的国际性分外突出,一些民众受到国外暴力恐怖主义的蛊惑和煽动,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鼓吹新疆“独立”。
1.新疆宗教信仰受众数量庞大。在新疆地区宗教的群众性突出,不论从信教群、宗教活动场所、都在全国占有巨大的比例。
2.新疆宗教的民族性分外突出。在新疆,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十分紧密,当民族关系发生矛盾时,民族信仰的宗教就会随着民族情绪排他性、激进的方向发展。当民族关系和睦时,民族信仰的宗教往往会朝着更加温和、更加宽容的方向发展。
3.新疆宗教信仰和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分裂分子利用宗教性民族问题从事政治目的的分裂活动,将宗教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信教把这类问题当作宗教问题,使得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紧密交织[2]。
新疆地区深处内陆,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严重缺乏,由于缺少足够的水资源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近年来新疆劳动力资源总量供给持续增加,新疆劳动力供大与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加之劳动者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低。使得新疆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也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部分实行集中的全日制教育有困难,许多地方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非常短,整体呈现受教育水平低的趋势。近年来,从一些已经破获的暴恐案来看,暴恐分子也呈现出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例如,2013年7月份,遭新疆警方通缉的11名恐怖分子,文化水平皆为初中以下。[3]
三、应对反恐工作的对策及其建议
(一)大力发扬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新疆的宗教问题,坚决反对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
(二)正确宣传新疆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因此应高度重视新疆地区的历史研究,正确宣传新疆的历史进程,防止部分分裂分子凭空杜撰不实信息,恶意传播新疆历史的虚假事实。[4]
(三)大力发展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是提高新疆地区就业率,增加民众收入,改善新疆地区民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众生活,通过保障社会公平来推动民族融合。
(四)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行双语教育,鼓励讲汉语,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加强思想教育,将教育感化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正能量。
综上所述,新疆的暴恐问题,需要从民生根基入手,要大力发展新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下大力气抓就业和教育,用更多的公共投入和更细致、有力的社会政策,从制度对人的关怀入手,解决就业、教育等民众基本需求,用发展经济民生推动民族融合。
[参考文献]
[1]左吴.恐怖主义活动特征和反恐对策[J].江苏公安专科学报,2001.3.
[2]国家宗教事务局三司编.新疆宗教工作基础知识干部读本[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218,220.
[3]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4/05/27/318349.html.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